柳鑄紅
吉林省延吉市水務實業有限公司水質監測中心,吉林延吉 133000
水質管理與水質控制
——以延吉市自來水為例
柳鑄紅
吉林省延吉市水務實業有限公司水質監測中心,吉林延吉 133000
建立水質管理與水質控制相結合的體系,強調水質監測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水源水管理、凈化管理、管網水二次加壓管理的力度。
水質監測;水質管理;水質控制
城市供水企業將“安全供水,水質第一”作為指導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供水水質是企業優質服務的重要指標,它關系到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不斷提高供水水質質量是供水企業和全體企業職工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原水是供水企業產品的原料,水源水水質的優劣是直接關系到供水水質的好壞。延吉市的水源地五道水庫建立了水源保護區,并由政府制定頒發了相關的水源衛生防護的法律法規。但搞好水資源保護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并非能靠幾個文件就能萬事大吉,要靠政府、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去努力維護才能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所以,供水企業要面對現實,主動積極地站在保護水源的第一線,做到讓政府和全社會關心和支持這一工作,充分認識保護水源的重要意義。就供水企業內部而言采取有效措施,必須做好下面幾項管理工作。
1)使分級劃分水源保護區的有關規定能得以實施,一旦發現違規違禁的問題向政府的有關部門,及時報告處理;
2)對保護區內和附近的污染源動態做到心中有數,使自己處于主動地位,做好預案,一旦發生突發性污染事故,及時收集水樣和水質數據、圖片或圖像等依據,向有關部門報告,并在供水調度(多點取水)和凈化處理上采取應急措施,得以妥善處理;
3)掌握水源變化規律與污染的因果關系:如有的浸染和季節、水文條件和大氣變化有關,做到有備患。如水庫上流和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牲畜的排放物,水庫藻類暴發等等;
4)采取多種措施和各種手段,減少污染源,防止新污染源產生,完善凈化設施和提高凈化技術,使污染了降低到最低限度,確保供水水質。
凈化工藝的目的是以最經濟合理的方法把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和出廠水中所允許的污染物之間的差額去除。因此,因地制宜改進完善凈化設施,確定凈化工藝是“硬件”,是確保出廠水質的前提。但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制度是供水行業比其它行業顯得更迫切,因為自來水有其特殊性,其生產經營、用戶使用的連續性,銷售環節不可分割性,即“產——供——銷”無法間斷,使得為確保每道工序水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軟件”的質量顯得更為重要。當“硬件”合格、“軟件”稱心的基礎上,凈化生產運行的水質管理重點應放在對濁度和色度的控制上,掌握出廠水濁度和色度十分重要,水中濁度和色度代表了制水凈化的重要指標,濾后水濁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到自來水的消毒效果。在生活飲用水國際標準指標中,制約著水質提高的項目主要是濁度。因此,如何降低水中濁度,成為提高供水水質的重要任務。這也是阻礙延吉市自來水提高水質的主要難題。因此,在凈化的運行過程中,必須對沉淀水、濾后水和出廠水每小時至少進行一次濁度檢測,確保各個工序中濁度達到目標要求。因此對氯氣、混凝劑的投加要嚴格控制。
混凝劑通過混凝試驗,經驗積累,找出最佳投加量,并應均勻、計量地投加。
根據水源水質和季節變化,選擇合理投加量,最終控制好出廠水到管網末梢水的余氯,在水質惡化時在保證消毒效果的前提下,減少總投加量,使腐殖酸等母體和氯產生的氯仿等有機物含量降低。
要把合格的自來水通過管道安全送至用戶,需要在管網防止水質二次污染上下功夫,由于二次供水本身有個儲存過程,所以飲用水在設施內需要停留一定時間,加上安裝、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可能會造成二次供水理化和細菌指標的改變導致水質污染。隨著供水區域的擴大,服務功能的提高,管網改造、安裝、搶修的發生頻率增加,預防用戶高位水箱、新管安裝和管道修理的二次污染顯得更為重要。
出廠水的水質:
1)濁度。濁度本身屬于感官性指標,但它又是一個重要的運行性指標,降低濁度的同時也降低了水中的細菌、病毒、線蟲、鐵、錳等,因此在凈化過程中控制濁度尤為重要,出廠水的濁度詳控制在<0.5NTU。
2)余氯。為保證管網、二次加壓水質,保持一定的余氯是必要的,在達到消毒要求的前提下,出廠水余氯量應能保證管網末端余氯量符合國家規定的量(>0.5mg/L)出廠水余氯控制在0.4~0.5mg/L為宜。
1)合理選用材質和防腐達到要求的新管,新建管網并網運行前應充分清洗管線;2)定期沖洗和放水,作為一項經常性運行的措施,要定期沖冼管道、管網末端排水閥及消火栓等,沖冼應根據客觀情況而定,
盡量降低管網漏水率,加強管網檢漏、堵漏,避免管網在負壓狀態下受到臟水污染。
水質檢測是在履行水質把關的職責,以前通常把檢測人員比喻為水質“哨兵”,光是起監視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應起到水質管理甚至凈化技術上的參謀和偵察兵的作用,檢測中心應健全制度、設備齊全,分工明確。利用檢測手段和實驗試驗數據,服務指導車間的制水生產。
全面質量管理才能確保各個工序、環節,保證產品最終質量,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尤其作為自來水這個特殊產品,是在生產過程中實驗,因為確保各個工序中的水質內控制指標是極為重要的。應及時發現凈化設施的缺陷,調節藥量投加量,預防水質超標發生。
總而言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外開放的深入與世界經濟技術的接軌需要,水資源的現狀不容壯觀。因此,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在新的、更高的水質要求為應用新技術提供了動力,技術進步為應用為新技術提供可基礎,精密和自動化的儀器和測試手段的應用為新技術提供了可能。但萬變不離其宗,管理——人的素質——責任心是現代企業成功地進行生產經營,而不可脫離和分割的。
TU991
A
1674-6708(2010)23-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