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榮
海南云海民爆有限責任公司,海南海口 571145
在現代設備管理中,設備維修策略逐漸從以時間周期為基礎的定期維修制度向以設備狀態為基礎的主動性維修制度過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對主動性維修的定義見仁見智,設備的主動性維修在我國至今仍主要停留在學術討論范圍,且欠缺對主動性維修策略的完整的探討,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
設備主動性維修的目的是通過測量在運行設備的健康狀況,識別其現有的和即將出現的缺陷,分析、預測檢修的時間,以有效地減少設備損壞。由于在運行電壓下測量的特征量比預防性試驗所加電壓下的離線試驗同一特征參數正確度高,更能真實地反映設備運行的實時狀態。
一般地說,電氣設備主動性維修可分為3個基本步驟:1)數據采集;2)數據分析及特征提?。?)狀態評估或故障診斷及分類。對于不同的步驟,根據不同的監測對象,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對于變壓器的主動性維修,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或傳感器來采集振動信號、油中氣體、油中濕度、溫度、電流電壓等原始信號;然后可采用頻譜分析方法、小波變換方法、神經網絡方法或其他方法來完成對這些信號的分析和特征提取。之后再采用神經網絡、專家系統、模糊邏輯或其它有效的方法對所提取的特征進行判斷、推理,從而判定變壓器是否存在局部放電和絕緣老化程度如何等,以達到變壓器主動性維修的目的。
隨著我國的迅速發展,設備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如果逐一對每臺設備進行離線試驗,勢必需要更長的試驗周期,這樣就會增加設備產生故障的危險性。因此,通過預測預防試驗參數值,在預防性試驗進行之前,預知運行設備的狀態,就可以更好地將設備事故防患于未然,提高設備的運行可靠性。主動性維修以設備的健康狀態為維修決策的基礎,是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方法中的一種。主動性維修活動是被設備的健康狀態“觸發”的,事先需要確定的不是維修時間間隔,而是“觸發”不同維修活動實施的不同健康狀態等級。當設備狀態劣化到一定程度時,相應的維修活動得以實施,如此便使得設備的健康狀態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進而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比如一臺變壓器的設計運行年限為10年,有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其故障的發生:第一個因素是自然老化;第二個因素是其他因素。事實上,變壓器的故障率隨時間分布不是某一種簡單分布,而是多種復雜分布的綜合,這就使得變壓器的故障率隨著運行時間的增長會重復出現上升、下降的過程。定期維修根據事先確定的維修周期對變壓器進行維修,無視變壓器自身狀態的變化,因而導致“過維修”或“欠維修”現象的出現。狀態維修是RCM的一種具體實現方式,若將變壓器健康狀態與變壓器運行可靠性視為正相關的關系,可以在變壓器狀態劣化時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維修,在狀態好轉時保持對其狀態監測,有效防止了維修的盲目性,提高了變壓器運行可靠性。
由于電設備維修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所以設備主動性維修方式要與安全制度緊密結合,實行“四位結合”,其具體內容是:把崗位操作工的日常點檢、專業點檢員的定期檢查、專業技術人員的精密檢查和安檢員的日常檢查“四位結合”,并將最終的結果和分析歸由維修主管部門,形成最終統一評價和改進方案并實施。
設備維修時,應嚴格遵守所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流程工藝進行施工。認真做好維修過程的原始記錄,包括焊條的烘干、領用記錄,材料標記的移植,焊接外觀幾何尺寸檢驗記錄,氣密試驗記錄等,堅持做到每一個工序的質量必須達到要求,否則不準進行下一道工序的維修,嚴格把好質量關。機電設備維修改造完畢,應及時整理原始記錄,出具機電設備維修改造的質量證明文件,并提供給用戶。
設備維修與管理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操作。人員培訓包括理論基礎知識學習、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1)理論基礎知識學習是教授維修與管理基礎知識,如機電設備的基本知識,設備的分類、牌號、設備焊接特點和焊后熱處理,用具和測量儀表的種類、名稱、使用和維護等等;2)職業技能培訓是培訓修理執行修理工藝的能力。修理培訓應突出維修技能培訓,維修技師應通過講解、指導、演示、操作等教學方法指導維修工熟悉維修操作方法,掌握相應的熟悉操作技能和技巧。在實際培訓中,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進和開發多種培訓材料,如錄像帶、CD、掛圖等,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效率。
總之,隨著我國大型企業建設和老廠的技術改造,如今的工業生產告別了過去粗放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方式,大型的機電液一體化裝備大量的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主動性維修管理將得到廣泛運用,但是設備維修模式都不是單一建立的,它是一個多種維修方式的組合,需要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并結合行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才能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有特色的設備維修的道路。
[1]尹茂峰.淺談設備主動性維修[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5,3:8-9.
[2]蘇曉輝.大型煤炭基地設備管理及維修模式探討[J].煤炭工程,2007(11):49.
[3]何洪柱,趙方,劉敏芳.水泥設備主動維修策略的探討[J].儀器儀表用戶,2006,13(5):124-125.
[4]胡文平,尹項根,張哲. 電氣設備在線監測技術的研究與發展[J].華北電力技術,2002(2):23-26.
[5]孫才新.輸變電設備狀態在線監測與診斷技術現狀和前景[J].中國電力,2005,3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