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黎梅,樊曉燕
上林縣公路管理所,廣西南寧 530500
“公路通,百業興”、“要想富,先修路”,自西部通縣油路工程及縣際和農村道路改造工程實施以來,農村公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程度逐步不斷完善,總體水平顯著提高。對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農村公路由路基、路面結構和交通安全設施等部分組成,其中,路基施工是保證公路質量的重要基礎,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承受著路面靜荷載及交通動荷載,是路面的支承結構物,因此必須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強度以及耐久性。筆者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主要分析了農村公路路基的施工要點。
1)路基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在全面熟悉設計文件,并進行現場核對和施工調查,發現問題應及時根據有關程序提出修改意見報請變更設計;同時及時編制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設計,報現場監理工程師或業主批準并及時提出開工報告。
2)農村公路路基施工采取就地取土,強鹽漬土、過鹽漬土、淤泥、沼澤土,樹根和含有腐朽物質的土,不能用作路基填料。應選用滿足規范要求的粘性土、砂性土等適于做路基填料。
砂:砂要求堅韌耐磨、有害雜質含量低、清潔、表面粗糙有棱角,應選擇細度模數在2.0mm~3.5mm 之間的中粗天然砂,且砂率要符合要求。細集料可采用河砂或機制砂,河砂不應含有泥塊等,否則要進行過篩。
碎石:在選料時應選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級配符合規范的要求,最大公稱粒徑不超過3l.5mm;不得使用不分級的混合料,應采用2~4種粒徑的集料進行級配分配合成。粗集料應具有良好的顆粒形狀,多棱角體為宜,碎石不宜含有較多針狀顆粒和片狀顆粒。
外加劑:需通過試驗確定選用的外加劑。
水泥:水泥初凝時間不早于1.5h,終凝時間不遲于lO 小時。
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決好通訊、電力和水的供應,修建供工程使用的臨時便道、便橋,確保推土機、平地機、裝載機、靜作用光輪壓路機、振動壓路機的供應;設立必要的安全標志。
路基開工前應做好施工測量及放線工作。施工測量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導線、中線、水準點復測,橫斷面檢查與補測,增設水準點等。測量時應全面恢復中線并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根據恢復的路線中樁釘出路基邊線的具體位置樁,施工過程中應保護所有標志樁。施工測量的精度應符合《公路路線勘測規程》的要求。
在路基范圍內,原地面表層的種植土、草皮等應予清除,清除深度一般要大于15cm。在路基施工區域內,所有樹樁和樹根都應從原地面之下50cm 深的地方去除。樹根去除后所留的空隙應用合適的材料填充。
清理完場地后,應及時恢復路基中線、邊線,對路基范圍內存在的不平之處應首先予以整平,然后碾壓到規范要求的壓實度。當地面橫坡為1:5~1:2.5時,原地面應挖成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1m,然后再進行填前壓實。
農村公路的級配碎石的攤鋪因工作場面均較小,推土機和平地機工作不方便,需要進行人工攤鋪、平整。為了確定松鋪系數值及碾壓遍數,壓實效果等施工數據,施工過程中應先鋪一段300m 左右的試驗路段。根據實際碾壓效果經驗總結,為了使壓實度達到理想的效果,30cm 厚的級配碎石需分兩層攤鋪碾壓,每層壓實厚度為15cm。第一層攤鋪時不用考慮路拱橫坡,只要求表面平整、拌和均勻、縱坡平順即可,無須掛線控制。第二層施工時必須按設計標高掛好左、中、右三條控制線,根據分層填筑標高控制每層的填筑厚度與寬度,確保級配碎石基層的尺寸符合設計要求。人工攤鋪時,難免有局部凹坑,需用人工進行補平,補坑時,應選用0.52cm 碎石、0.5cm~lcm 碎石和石粉按適當比例拌和后由人工用鐵锨拋撒補平,然后用壓路機進行補壓密實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摻2cm~4cm 碎石和1cm~3cm 碎石。另外,基層兩外側邊線需用人工進行修整順接,左、右半幅銜接處也需人工進行修整補平。人工修整結束后,把兩側路肩培好就可以碾壓了。
每層攤鋪好后選用重型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則,最大碾壓速度不宜超過4km/h。在碾壓時應采取先靜壓后振動壓實、先壓兩邊后壓中間的方式。振動壓路機碾壓時,第一遍應不振動靜壓,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直線段由兩側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壓,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橫向重疊寬度應不大于40cm,縱向橫縫搭接要大于2m。碾壓時應用灑水車和壓路機一起對噴灑水6~8 遍,直到級配碎石表面被振起一層白色的糊漿為止。為了確保路面基層不至于被擠壓變寬,確保路面基層邊緣的厚度與壓實度,碾壓前必須先把路肩培好,碾壓時路面應與路肩同時壓緊。碾壓結束后,可開放交通,同時灑水養生。為了防止有松散的現象發生,養生期間級配碎石應長期保持在濕潤狀態,不能使表面發現有干燥、揚塵。
影響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即為水,許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蝕造成的;另外,從保護環境、不損害當地農田水利設施考慮,也必須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統,并與地區排水規劃相協調。
為了匯集和排除路基范圍內或流向路基的地面水,需要在農村公路路基兩側設置邊溝。一般情況下,在路基兩側開挖土質邊溝,邊溝的斷面形式宜用梯形或三角形,在場地寬度受到限制時,也可用石砌矩形。梯形邊溝的邊坡一般為1:1~1:1.5,三角形邊溝的邊坡可用l:2~l:3。邊溝的深度和底寬一般要大于0.4m。可根據路線坡度變化適當設置水簸箕,將路面雨水集中排入邊溝,以便保護路基免遭雨水沖刷。邊溝的邊坡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雜物,應平整、堅實、穩定,溝底應平順整齊,排水要暢通。
截水溝主要用于路塹排水,設在路塹的邊坡頂部用以攔截上方流下來的地面水。截水溝的斷面形式一般為梯形,在地面橫坡較陡時,可做成石砌矩形。長度應<500m。當長度>500m時,應選擇適當地點設出水口,將水引至山坡側的自然溝或排水溝中。
排水溝盡可能采用直線形,線形要求平順,斷面形式一般為梯形,在地面橫坡較陡時,可做成石砌矩形。排水溝的底寬、深度都需要大于0.5m。土質排水溝的邊坡一般為1:1~1:1.5,溝底縱坡通常要大于0.5%。在穿村路段,由于雨、雪水不易排出,致使路面出現多種病害,大大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壽命。
公路路基的修建改變了地層的天然平衡狀態,此外,由于路基暴露在外,難免會受各種錯綜復雜的自然因素侵蝕。因此,需要進行各種類型的防護。
為了防止地表水流的沖刷、坡面巖土的風化剝落以及與環境的協調,因此,需要進行坡面防護。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多采用種植花草、樹木進行坡面防護;當防護邊坡較高時,則需要采用砌石框種植花草防護。
為了防護沿河路基邊坡避免受沖刷,一般采用直接防護。例如漿砌片石防護、石籠防護、拋石防護、土工織物及土工合成材料防護、水泥沙袋防護等等。
石料豐富、墻高較低、地基較好的場合多采用石砌的重力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板柱擋土墻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臂式擋土墻其受力比較合理,墻身圬工體積小,也已廣泛應用于公路路基的防護。
農村公路路基分層填筑時,每完成一層土的壓實后都要對路基的幾何尺寸和壓實度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才能繼續下一步施工。在路基封頂后還要進行彎沉值檢測,各項指標合格后才能進行路面施工。一般農村公路土方路基,在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基封頂以下0.3m 內壓實度要求要大于94%;在填方路段,路基封頂以下0.8m 內壓實度要求要大于94%,0.8m~1.5m 范圍內壓實度要求要大于93%,1.5m 以下壓實度要求要大于90%。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對公路的要求越來越高,路基作為路面的支承結構物,其施工質量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從實際工作中出發,積極探討,不斷完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使農村公路的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的體現。
[1]翟旭輝.談公路路基施工的質量控制[J].中國科技博覽,2010(15).
[2]盧尚榮.隆林縣通鄉油路路面施工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上旬.市場營銷,2010(5).
[3]羅云曦.淺析農村公路路基施工技術[J].魅力中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