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敏 趙為民
乳頭皸裂是發生于哺乳期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尤其是初產婦更容易發生。輕者乳頭及乳暈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裂口,重者糜爛滲液或滲血。疼痛劇烈,哺乳時尤甚。因此許多母親常因害怕疼痛而減少哺乳次數,導致乳汁滯留,誘發乳腺炎,也是導致母乳喂養失敗的原因之一。臨床上通常采用外治的方法。我科對160例均發生不同程度乳頭皸裂的產婦采用中藥外涂和護理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自2007年01月至2008年6月經產后訪視480例產婦中有126例發生乳頭皸裂,和外來就診34例發生乳頭皸裂的產婦共160例,均為門診治療。其中初產婦148例,經產婦12例。發病1 d就診33例,2 d就診63例,3 d就診50例,3 d以上就診14例。單側乳頭92例,雙側乳頭68例。輕癥82例,哺乳時疼痛加重。重癥78例,哺乳時疼痛劇烈,其中26例近1 d未哺乳,乳房脹滿;52例使用吸奶器吸出或用乳貼堅持哺乳。
2.1 中藥外涂法 自擬組方:大黃、白及、黃柏、金銀花各等分碾成過100目篩細粉,與冰片5 g研細末混合均勻加蜂蜜或香油后調成膏狀涂于患處。若患處分泌物多時可先用粉劑撒于創面,待滲出減少后再用膏劑。不限次數,隨時涂藥,以增加藥物的吸收,加快皸裂處愈合。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可以適當減少哺乳次數;涂藥和哺乳前均需要清潔乳頭乳暈;涂藥后藥物顏色、油漬可能污染衣服,必要時用紗布覆蓋。
2.2 情志護理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避免情緒激動,防止五志化火,使之保持最佳狀態。其次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相關衛生常識。如:每次喂奶時間不能超過15 min;保持內衣清潔干燥;喂奶姿勢要正確;防止嬰兒咬傷乳頭;雙側乳頭皸裂嚴重的,可用乳貼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間接哺乳等。
2.3 飲食護理 飲食宜清淡,易于消化,營養豐富,成分均衡。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等助陽化火之品,以益氣養血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方式以少食多餐為宜。
治愈:局部滲血消失,皸裂處結痂愈合,哺乳時無疼痛。有效:局部滲血減少,皸裂處基本愈合,哺乳時輕微疼痛。無效:癥狀無改善,皸裂處形成潰瘍或者引起乳腺炎。
經過3~10 d治療,痊愈103例,占64.4%,有效52例,占32.5%,無效5例,占3.1%,總有效率96.9%。其中治療7 d痊愈76例。患者治療期間未出現不良反應。半年后隨訪,療效滿意,未復發。
5.1 現代醫學認為:病因病機[2]:(1)多因嬰兒含乳不正確,未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放入嬰兒口內所致。(2)乳頭皮膚嬌嫩,哺乳時間過長。(3)過度在乳頭上使用堿性大的洗滌劑清洗乳頭。(4)嬰兒口腔運動功能失調所致。
5.2 祖國醫學稱之為“乳頭風”。名出《瘍科心得集》:“乳頭風,乳頭干燥而裂,痛如刀割,或揩之充血。”又名乳頭破碎。屬中醫“皸裂癥”范疇。方中使用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3]。白及味苦、甘、澀性微寒,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常用于癰腫瘡瘍初期,治療紅腫熱痛常黃柏合用療效增強。大黃攻積導滯,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某些革蘭陰性菌、常見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還有清除內毒素的作用[3]。金銀花清熱解毒,冰片清熱止痛,加蜂蜜或香油起濕潤作用。組方以清熱燥濕、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瀉火解毒為原則。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乳頭皸裂處愈合。
5.3 通過此療法證明:藥物通過外涂的方法經皮膚吸收,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藥物不經胃腸吸收直接作用于皮膚,進入血液較內服藥療效快,不會增加肝臟負擔,配合情志護理和飲食指導及相關知識的宣教,能明顯緩解疼痛,加快皸裂處愈合。其方法操作簡單,安全易掌握,產婦易于接受。
[1]公翠蘭,張敦欣,周燕.自制蛋黃油配合乳汁外涂治療乳頭皸裂36例.中醫外治雜志,2009,18(2):19.
[2]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7.
[3]王錦鴻.新編常用中藥手冊.金盾出版社,1994:2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