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竟群 陳靜 姜于鳳 蘭朝紅
淺談眩暈的辨證護理
高竟群 陳靜 姜于鳳 蘭朝紅
眩暈;辯證護理
臨床上以頭暈、眼花為主證的一類病癥稱為眩暈。顧名思義,眩即眼花,暈是頭暈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兩者常常并見,故統稱為“眩暈”其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暈倒。眩暈是老年病常見癥狀,如老年腦動脈硬化,高脂蛋白血癥,高血壓,低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貧血,神經官能癥等常出現此癥狀。
眩暈病情輕者,治療護理得當,預后多屬良好;病重經久不愈,發作頻繁,持續時間較長,病情重,則難以獲得根治,尤其是中年以上肝火上炎、風陽上擾眩暈者,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陰虧陽亢,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夾痰夾火,上蒙清竅,橫竄經絡,可形成中風,輕則致殘,重則致命。所以加強預防和護理十分關鍵:①重癥眩暈發作時,臥床休息,閉目養神,醫護人員動作要輕避免噪音和搖動床架,影響病情。癥狀減輕后方可起床活動。不做旋轉、彎腰等動作,以免誘發或加重病情;②注意眩暈發作前的先兆癥狀。如胸悶、泛泛欲吐、視物模糊等癥。避免誘發因素,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有無耳病、眼病、心血管病等。并測體溫、血壓以供醫生診斷參考;③觀察眩暈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嘔吐劇烈者暫時禁食,水藥亦宜徐徐頻服,嘔吐停止后給與素半流食。
眩暈病機乃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以腎經不足為主,氣血虧虛其次。標實主要為肝風、痰濁、氣滯、血瘀,其中淤血貫穿于整個病程。(1)肝陽上擾型 辯證依據:眩暈耳鳴,頭痛且脹,常因煩勞惱怒而誘發或加重,性情急躁,面時潮紅,少寐多夢,口苦,肢體或震顫發麻,舌紅,薄黃苔,脈弦。治療原則:平肝潛陽,清火熄風。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方中天麻、鉤藤具有平肝熄風之效;石決明平肝潛陽、除熱名目,與天麻、鉤藤合用加強平肝熄風之力。護理:①做好精神護理。勸導患者要心情舒暢,解除憂慮惱怒思慮等情緒對疾病的影響。避免精神刺激;②飲食宜清淡,平時多吃菊花腦、芹菜、馬蘭頭、海帶、紫菜、淡菜、蚌肉。忌煙酒辛辣等助火刺激品,以及公雞、豬頭肉等動風食品;③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現有唇舌發麻、肢體麻木、持物不靈、口眼喁斜等中風征象,應使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2)痰濁中阻型辯證依據: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惡心,食少多寐,或時吐痰涎,苔白膩,脈濡滑。治療原則:化濕祛痰。方用半夏天麻白術湯加減。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天麻平肝熄風,兩者合用為風痰眩暈藥;白術燥濕健脾。護理:①眩暈嘔吐較劇,水藥應少量多次頻服,并配合針刺內關止吐防吐。②忌食葷腥油膩生冷食物,以免助濕生痰;素體肥胖患者,適當控制飲食;高血壓患者飲食不宜過飽;(3)氣血虧虛型辯證依據: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不華或萎黃,唇甲不華,發色不澤,心悸少寐,神疲懶言,納少腹脹,舌質淡,脈細弱或虛大。治療原則:益氣補血,健脾養心。方用歸脾湯加減。方中黃芪、當歸相須為用,為當歸補血湯意,以補氣生血;黨參、白術甘溫補氣;龍眼肉補血養心;茯苓、酸棗仁、遠志養血寧心安神。護理:①血虛者,眩暈劇,絕對臥床休息,室內宜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盡量要暗一些;②加強飲食調補,只要食欲正常著,食物無選擇性,但也不宜過量;(4)腎精虧損型 辯證依據:眩暈久發不愈,精神萎靡,少寐多夢,健忘,腰膝酸軟,遺精耳鳴。偏陰虛者見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偏陽虛者見四肢不溫,形寒怯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療原則:滋肝養腎益精填髓。方用左歸飲加減。方中熟地滋腎養精;山萸養肝滋腎;山藥補脾益陰。護理:①節制房事,不宜過度勞累;②飲食宜選甲魚、淡菜、銀耳等滋陰補腎類食品。
綜上所訴,此類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如頸椎病,TIA,椎骨骨質增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療中,要注意觀察病情配合治療。一般情況下,治療原發病,如糖尿患者按時服降糖藥,頸椎病可以做按摩、理療等。但心血管患者則要注意配合用藥,如冠心患者,除必要的降血脂,硝酸甘油外,不要另服溶栓、活血化瘀、擴血管藥物,以防不良反應。
15007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