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董麗 謝曉玲
醫院感染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它不僅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并且影響患者的預后。它的發生有外因和內因,但醫務工作者的行為和醫院的環境與醫院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1]。對生理功能善未成熟的新生兒來說,醫院感染更是一大威脅,病死率極高。西安交大、天津薊縣新生兒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新生兒醫院感染管理刻不容緩、如履薄冰。明確新生兒醫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制定正確的防控安全措施,對預防和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起到關鍵性作用。
起病急,來勢兇,臨床表現不典型,合并癥多,病死率高,家長期望值高,社會影響大[2]。
2.1 新生兒屏障功能不完善 皮膚PH值偏堿性,皮膚薄嫩且血管豐富通透性高,故容易受傷。
2.2 生理功能及免疫系統不成熟 呼吸道防御功能差、胃酸分泌少、體液免疫功能低、細胞免疫功能低。
2.3 與外界接觸頻繁 如撫觸、喂奶、換尿布、注射及其他護理都需要與醫務人員手接觸;如暖箱、復溫臺、呼吸機、氧療、沐浴等都需要與一些公用設施接觸。
不論是從衛生部2000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到2006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都明確地將新生兒確定為重點監控對象。因此,明確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制定正確的防控安全措施,對預防和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起到關鍵性作用。
3.1 加強對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療廢物管理辦法、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醫院感染不良事件相關報道等都是培訓內容,目的是強化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的防范意識,為執行醫院感染各項規章制度打下堅實基礎。
3.2 建立健全各項消毒隔離制度 制定切實可行的消毒隔離制度,如:新生兒探視制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新生兒用物的管理制度,新生兒奶具管理制度,新生兒暖箱管理制度,新生兒呼吸機管道管理制度,病房、母乳消毒間、治療室消毒隔離制度等,使工作人員能有章可循,防范于未然。
3.3 配備完善的洗手設施及快速手部消毒劑,規范手衛生醫務人員不潔的手是傳播病原微生物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傳媒之一,有文獻報道30%的醫院感染是籍手傳播的。洗手是阻斷醫護人員因操作而導致傳播疾病的關鍵環節,它也是最基本、最廉價的、最簡單易行的手段[3]。因此,我院新生兒病區從入口處到每一間業務用房,均安裝了感應式洗手裝置,每個水池上方配備一次性擦手紙巾,由洗手液代替肥皂洗手。病區入口處、每一臺暖箱、每一張新生兒病床、治療車、護士站、母乳接收處等地方隨處可見快速手部消毒劑,在醫護人員不能洗手的情況下,使雙手得到及時的消毒處理。由于有健全的制度、全面的培訓、完善的配套設施,使我院新生兒科的醫務人員對手衛生有較高的依從性,從而保證了患兒的安全。
3.4 保持室內空氣清潔,預防呼吸道感染 新生兒生長發育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所以需要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室內空氣不清潔,極易誘發新生兒呼吸道感染。我院的新生兒病房通過獨立的空調系統來保證室內空氣清新,使室溫控制在24℃ ~26℃,相對濕度55% ~65%。CKF YKX-G150.A5多功能空氣消毒機的應用能克服靜態消毒方式及工作人員不能在場的矛盾,它的動態使用為新生兒提供了一個較安全、合格的環境,減少了醫源性感染,也保護了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病房根據室內面積配置所需空氣消毒機,每日動態消毒3次,每次消毒2 h,從而保證新生兒病房空氣質量;動態隨機的病房空氣監測均能達到Ⅱ類靜態環境要求(≤200cfu/m2)。工作人員入室前必須更衣、換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嚴禁非工作人員人室。
3.5 嚴格掌握各種侵入性診斷和治療操作的適應證 醫院感染的發生與侵襲性操作有很大關系。新生兒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比鼻導管給氧者醫院感染機會大。我院的新生兒氣管插管選取口腔內插管,脫出的機會較鼻腔插管大,因此,插管時動作輕柔、隨脫隨換,最長不超過3 d。新生兒靜脈穿刺宜用套管針,因其具有減少重復靜脈穿刺、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等優點,并盡可能選用外周靜脈。補液期間應每天檢查和清潔穿刺部位,并保持干燥。一旦發現有皮膚感染或靜脈炎預兆時應立即拔管,并對輸液管、針頭以及患兒血液進行細菌和真菌培養,每一輸液部位的維持不超過96 h,遇敷貼潮濕、松脫及時更換。
3.6 加強新生兒病室、用具、器械消毒管理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新生兒機體防御屏障的正常菌群易遭到破壞,增加革蘭氏陰性桿菌和真菌感染機會。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原型隨大小便排出,刺激尿布包裹處皮膚,同時造成腸道中菌群失調,故易發生腸炎、鵝口瘡、尿布皮炎。因此,加強新生兒眼部、臍、臀、口腔等皮膚黏膜護理的同時,加強新生兒新生兒用品、用具、器械消毒管理,有利于及時清除病原菌,防止生長繁殖和感染的發生。我院新生兒病房配備有清潔員及護工,每日負責用含氯消毒液對室內的地面、家具、各種臺面、治療車、門把手、水龍頭、病例夾、門窗、暖箱、藍光箱、操作臺、監護儀、輸液泵進行擦拭消毒,每日常規更換床單、嬰兒服、被罩等,班內做到隨臟隨換,清洗消毒待用;每月對病區所有墻面屋頂徹底清潔一次。醫療廢棄物做到及時收集密閉轉運。新生兒使用的奶瓶、奶嘴、沐浴用具(澡盆,浴巾等)、吸氧管道及面罩等做到一人一具一消毒或滅菌;同時對呼吸機管道等裝置進行定期消毒并加強對感染的監測,新生兒出院后做好終末消毒。
我院是一所婦幼保健專科醫院,由于醫院各級管理者及醫務人員對新生兒發生感染具有高度的警覺性,及時掌握新生兒醫院感染動向,在工作過程中均能嚴格遵守并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制度和預防措施,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和潛在的不足,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因此,我院還未發生過新生兒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
[1] 黃燕虹.新生兒醫院感染與護理行為危險因素分析.現代護理,2008,5(4):136-137.
[2] 劉慧.對婦幼保健機構新生兒醫院感染的控制.護理研究,2006,20(12):3362-3363.
[3] 尚少梅,鄭修霞,王易芝,等.醫院感染與洗手.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