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麗沙 趙春利 古麗巴合依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婦科疾病,而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內膜異位癥的常見病理類型之一,常與其他類型合并存在,臨床上以誤診率高,復發率為特點,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操作技術的廣泛開展,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治療技術不斷提高。我院利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有107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婦科共發現107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大多數患者以20~46歲居多,典型的臨床癥狀為痛經,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結合婦科檢查,發現一側或雙側附件區可觸及腫塊,與子宮界線清楚活動度良好,術前超聲檢查有典型的內膜異位影像學特點,腫瘤直徑4~7mm不等,血CA125、AFP和CEA化驗正常。
1.2 麻醉和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氣腹成功后取頭低足高膀胱截石位,常規臍部穿刺,置入內窺鏡助手舉宮,協助檢查盆腔,觀察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形態特征,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盆腔存在粘連行粘連松解術。確認腹膜與臟器表面光滑,無結節,腫瘤側卵巢表面呈藍色病灶或黑色皺縮斑塊狀,在內窺鏡引導下,在左右下腹部分別置入5 mm穿刺套管,并在左側穿刺點至臍部中上方置入10 mm穿刺套管,在此處將標本袋放入盆腔,并敞開于患側卵巢下方。用單極電凝在卵巢表面電凝并剪開囊壁,見囊液呈巧克力色,吸出囊液并擴大切口,剝出囊壁,放入標本袋,創面雙極電凝止血后,可吸收線縫合關閉卵巢創面,恢復其正常卵巢形態。自左側10 mm穿刺口處取出標本袋。如囊壁較大取出困難,可在標本袋中將其剪成小塊,將標本袋口拉至切口邊緣分次取出標本后取出標本袋。生理鹽水沖洗盆腔,觀察創面的滲血,取出套管針、放氣,縫合腹壁切口。
1.3 隨訪 隨訪時間1個月~3年。
107例患者手術均在腹腔鏡下完成,無一例中轉開腹,因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囊壁較薄,層次界線欠清,完整剝離囊腫較困難,故其中完整剔除9例,其余98例均采取切開囊壁吸出囊液,手術標本術后病理檢查均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所有患者均于手術后24 h拔除尿管,6 h恢復流質飲食,術后體溫無一例達到38℃,所有患者均無皮下氣腫,無切口感染。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均發生于育齡婦女,以20~46歲居多,對這些患者多要考慮術后生育問題,文獻報道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腹腔鏡術后妊娠率高達53.3%~73%減少術中腫瘤內容物對盆腔的污染,避免盆腔粘連,由于腹腔鏡具有微創、美觀等優點,加之操作者的技術日臻熟練,腹腔鏡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已被廣泛應用,但如何避免腫瘤內容物的溢漏仍是值得重視的問題,選擇卵巢皮質較薄處為切開部位,切開時用點狀切開,一般不會引起大量囊內容物溢出,然后立即用吸管吸出腫瘤內容物,標本袋敞開于腫瘤下方,少量外溢的囊液可流入袋內,在腹腔鏡監視下取出標本袋。
術后藥物治療:因卵囊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后復發率高,術后給予藥物治療可延緩復發,藥物治療的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孕三烯酮、丹那唑陰道環等。腹腔鏡下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方面具有術后恢復快,減少開腹所致創傷及術后手術粘連,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