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雯
硝苯地平(NF),亦名心痛定,系鈣離子內流拮抗劑,為臨床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隨著對其藥理學和治療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它的臨床應用范圍日益廣泛。以下就NF的臨床新用途作一簡要評述。
蔡培琴等[1]考察了NF與肝素鈉在組織移植病例中的抗凝作用,為臨床合理使用抗凝藥物提供依據。對20例行游離組織移植的患者,術后除常規使用低分子有旋糖酐、丹參外,隨機給予NF(10例)和NF加肝素鈉(10例)藥物。兩組均于手術前、術中、術后24、72、120 h抽血,進行血液生化測定,觀察藥物的抗凝作用。結果發現,術后24、72 h肝素鈉組的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均較術前明顯延長;術后72 h和術前相比,兩者差異有顯著性(P<0.01)。可見,肝素鈉的抗凝血作用較強,可減少血栓的形成與擴展;但其作用時間長,故僅宜小劑量使用,做游離皮瓣移植時要慎用。NF有減輕術后機體高凝狀態的作用,無不良反應,宜推廣使用。
趙成清等[2]用硝苯吡啶治療晚期先兆流產39例(其中習慣流產8例),除1例因不良反應改用其他方法保胎外,38例中僅3例失敗,35例治愈,正常分娩率90%。隨訪3年,嬰兒體格、智力發育均正常。對照組成功率68%。用法為先在睡前口服硝苯吡啶10 mg,Bid,至宮縮消失一周后停藥。再出現宮縮則重復用藥。
張希潤等[3]用硝苯吡啶治療小兒神經性尿頻40例,年齡1~6歲,劑量0.5~1.0 mg/Kg*d,分3次,口服,3 d為1療程,結果1個療程治愈28例(70%),2個療程全部治愈。
楊華[4]報道,1 例用硝苯吡啶 20 mg,tid,降血壓,血壓降至正常,左束支阻滯消失。改用復方降壓片1片,tid,血壓仍正常,3 d后左束支阻滯再現,再用硝苯吡啶,2 d后消失,隨訪半年未再復發。另外,楊小梅等[5]用硝苯吡啶20 mg,1次/6 h,口服,治療高度 AVB1例,于服藥后30 h后 AVB消失。
胸部放療的主要副作用為食道炎。因而限制了胸部放療的應用。Fink Lsteyn[6]用硝苯吡啶治療3例因放療/化療引起的放射性食道炎患者,患者經放射治療后均因食道痙攣引起疼痛,其中2例因吞咽引起心絞痛樣疼痛。第1例患者,在夜間和吞咽時胸骨后劇痛,無法進食,麻醉劑無效,舌下含化硝苯吡啶后,患者可進食。第2例患者因吞咽劇痛無法進食。只得輸液2 d,服用硝苯吡啶后就能飲流汁,第3天就能吃普通飲食。第3例患者首次用藥后疼痛明顯減輕,但以后需要逐漸加大硝苯吡啶用量。
Mukhopad hyay[7]報道1例纖維性組織細胞瘤繼發肝肺轉移的患者,在化療期間出現頑固性呃逆,開始時用吩噻嗪等一般治療有效,以后呃逆發作日益頻繁和頑固,發作的持續時間延長,可達數日,這時給予通常的治療,包括用口咽部刺激和苦味治療均無效,致使患者嚴重虛脫。因考慮呃逆系有膈肌強烈收縮引起,故試用硝苯吡啶,最初劑量為10 mg,q8 h,口服,以后增加到20 mg,呃逆完全消失。10 d后停用,呃逆復發,再用20 mg,q8 h,口服,又迅速獲效,但若停藥,仍然呃逆。因此作者認為頑固性呃逆致虛脫的患者,如用常規治療無效,可試用硝苯吡啶。
[1]蔡佩琴,顧玉東,徐小鳳,等.硝苯地平.肝素鈉在組織移植中的應用.中華外科雜志,1998,14(1):11-13
[2]趙成清.硝苯地平治療晚期先兆流產.新藥與臨床,2004,11(6):348.
[3]張希潤.應用硝苯地平治療小兒神經性尿頻40例.新藥與臨床,1998,10(4):228.
[4]楊華.應用硝苯地平后完全性左來支傳導阻滯消失1例.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19(1):50.
[5]楊小梅,侯懷博.硝苯地平治療高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河南大學學報,1999,26:88.
[6]Finklstein DE lancet,2003,1(8491):1205.
[7]MuhopadhyaydhyayP,etalEnglJmed,1996,314(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