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斌
患者,女,36歲。因納差乏力1月余,咳嗽、胸悶氣促伴低熱1周入住呼吸內科。既往無風濕熱病史。入院時查體:體溫37.6℃;血壓110/70 mm 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呼吸稍促,發育正常,營養不良,半臥位,口唇紫紺,雙側頸靜脈充盈,胸腔對稱,兩側中下肺語顫減弱,叩診兩側中下肺實音,聽診兩上肺呼吸音粗糙,兩側中下肺呼吸音減低或消失,心率90次/min,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陰性,雙下肢無凹陷性水腫。入院后查血常規 WBC 5.3×109/L,Hb79 g/L,PLT 334×109/L;甲狀腺功能(FT3、FT4、TSH)正常范圍;右側胸水檢查示李凡它試驗陰性,細胞數120×106/L,總蛋白20.3 g/L,白蛋白10.9 g/L,乳酸脫氫酶80IU/L,腺苷脫氫酶3U/L;胸片報告示雙側胸腔少量積液(左側肺底積液?),胸腹部B超檢查示雙側胸腔大量積液,脾稍大;心臟彩超檢查示左心房粘液瘤,三尖瓣重度返流,反流壓差增高,心包腔少量積液。診斷明確后即轉入心胸外科手術治療。術中見右房右室增大,左房內有粘液瘤,約8×6×7 cm3大小,蒂位于房間隔左后上份。病理示(左心房)粘液瘤,術后1周復查心臟彩超示心臟結構及血流未見明顯異常。
根據我國的統計資料,心臟粘液瘤患者年齡大多數在30~50歲之間,男女發病率比值為1:1.27。心臟各房室均可發生粘液瘤,但以位于左心房者最多,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主要取決于瘤體的位置、大小、生長速度、瘤蒂的長短,以及是否發生脫落、出血、壞死等[1]。心房粘液瘤除有發熱、體重減輕、貧血、關節疼痛和雷諾現象等全身癥狀外,尚有瘤體所致梗阻癥狀及粘液瘤碎片或瘤體表面血栓脫落時發生的體、肺循環栓塞。左心房粘液瘤如阻塞肺靜脈或二尖瓣口,可產生酷似二尖瓣病變的肺淤血癥狀,而如此列患者以雙側大量胸腔積液及三尖瓣中度返流為主要臨床表現者并不多見。其原因與肺淤血進而導致右心功能不全、可能存在的肺循環栓塞以及低蛋白血癥有關。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診治工作中,對于不能用常見病解釋的雙側胸腔大量積液(漏出液)要考慮到心房粘液瘤的可能性,及時行心臟彩超檢查,確診后應盡早施行手術摘除腫瘤,恢復心臟功能,避免腫瘤發生惡變以及突然堵塞房室瓣瓣口引致碎死,或腫瘤碎屑脫落并發栓塞。
[1]吳在德,吳肇漢,等.外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