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芳
1.1 老年人的藥物動力學特點 ①藥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黏膜逐漸萎縮,胃液分泌減少,使pH值增高,胃血流量減少,腸蠕動減弱,這些改變都能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②藥物的分布:老年人隨著老齡化,在結構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減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會影響藥物的分布變化。一些親脂性的藥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組織內蓄積,長期服用可能產生毒性反應[1]。
1.2 藥物的代謝與排泄 藥物進入人體后經過肝臟代謝,由腸或腎臟排出體外。①肝臟作為主要代謝器官,在此主要通過各種酶類的活性,促進藥物的生物轉化,通過肝臟血流等決定藥物代謝、排泄率。老年人對藥物的代謝緩慢,對藥物敏感性增強或容易發生藥物毒性反應[1];②藥物的排泄主要是通過腎臟,也可以自腸道排除。老年人的腎組織、血流量、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分泌功能隨老齡化而引起顯著變化,由此老年人對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的排泄受到很大的限制,結果可使藥物的血中濃度增高、半衰期延長、不良反應增加。
1.3 其他 ①營養及飲食:老年人常因各種原因導致飲食缺乏平衡或進食減少,而造成營養、維生素的缺乏,藥物反應性也隨之改變;②應用多種藥物:由于老年人疾病種類多,慢性病的發病率高于年輕人,其服藥種類亦隨之增多,則藥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作用也相應增多;③未能配合治療及使用藥物不當:老年人由于智力、視力、聽力、運動功能減退或消失,以及治療方案或劑量復雜致患者感到混亂,不明白何時服用何種藥物,常根據自己的判斷而改變用藥方案,造成用藥過量或劑量不足,濫用藥物,甚至用錯藥物等,均可導致藥物效力降低或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易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會造成潛在的危害。
2.1.1 加強藥學專業知識的學習 護士要提高用藥能力,應掌握包括藥效動力學和藥代動力學兩方面的相關知識;加強藥物商品名和通用名的學習;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根據老年人的用藥特點掌握老年人的用藥原則;還應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協同作用等內容。
2.1.2 提高醫護人員自身認識 醫護人員處方及發放藥物應慎重。老年人用藥要查清病情、明確診斷、找出重點,注意各系統的相互關系是正確合理用藥的基礎,治療的目的必須針對影響健康最關鍵的病因,要慎用、少用更不可濫用藥物,努力杜絕因為醫療問題而造成的用藥安全問題。
2.2.1 評估老年人服藥的能力 ①視力。老年人由于視力下降,造成自理藥物的錯服主要原因是藥品形狀相似、顏色相似和藥瓶標簽與內容不符合以及服用過期藥物等;②聽力。老年人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由于聽力障礙造成多服藥或少服藥,或者將服藥時間混淆;③記憶力。由于老年人近期記憶減退[2],又忽視按規定服藥的重要性而造成漏服藥;④閱讀能力。部分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低或視力下降而不能閱讀和使用說明書,存在盲目用藥問題。
2.2.2 評估老年人的用藥史 除建立完整的用藥記錄,包括過去或現在的用藥記錄,詳細記錄患者藥物過敏史外,還應了解患者對自服藥物的認知情況。
2.3.1 給藥前監測 藥物都有其適應證與不良反應,有些藥物甚至在用藥前需嚴格監測生命體征或血常規等情況,如地高辛、胰島素的應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疾病,用藥種類也頗多,藥物不良反應較青壯年多[2]。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效應、配伍禁忌和藥物不穩定特性對治療的影響,也都是必須重視的問題。因此醫務人員有義務做好宣教和監督,使患者也能知道監測藥物的必要性,積極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產生。
2.3.2 給藥方式監測 老年患者因為其自身因素影響,給藥方式也根據需要而不同。多數患者采用的是口服方式給藥;但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也是經常采用的給藥方式,如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就口服用藥方式而言,還可以分吞服、含服、沖服等。雖然都屬于口服給藥,但是不同口服方法對藥物的發揮卻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數的緩釋片和控釋片必須吞服,使藥物在規定時間內近似恒定釋放。如因為咀嚼和碾碎破壞了殼體緩慢釋放的特性,結果會導致服用者最初對藥物的超量吸收和最后的低藥濃度。所以醫護人員應針對不同的給藥方法做好監測。
2.3.3 給藥時間監測 注意根據藥效動力學和藥代動力學原理合理安排用藥時間,使藥物在體內維持有效濃度。用藥時間的間隔不能取決于護理工作的安排,應當根據藥物的不同特性、作用方法、量效關系、個體差異、藥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等,遵醫囑合理安排用藥時間。對患有胃腸道疾病的老年患者,健胃消化藥物如胃蛋白酶、乳酶生,胃腸促動力藥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應在飯前10~30 min服用,可更好地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胃舒平、氫氧化鋁等抗酸藥最好在飯后1 h服用。降血脂藥在睡前服比一般3次/d服用療效好,可在夜間控制游離脂肪酸的作用[3]。
2.3.4 給藥后監測 嚴密觀察患者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在實施患者用藥過程中,要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評估患者機體各方面情況,評價患者的認知能力、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達到藥物治療安全、有效、經濟的目的。
2.4.1 克服主觀影響因素 做好老年人用藥的健康宣教。必須重視老年人的用藥指導,必要時訓練老年人自我服藥的能力。重點介紹用藥的作用,強調用藥的必要性及正確用藥的意義。此外,有些藥物會引起一些可逆的附加反應,如患者服用核黃素、安絡血等,尿色呈深黃、淡紅色;麗珠得樂、鐵劑服后大便呈黑色。臨床工作者也要告知患者,讓其放心,消除患者用藥的緊張心理。
2.4.2 避免客觀影響因素 ①口頭用藥指導。仔細給患者解釋用藥的目的、時間、方法、該藥的作用與不良反應、用藥方式、禁忌證,聯合用藥的作用,遵醫囑服藥的必要性,特別對閱讀有困難或視力下降的老年患者以這種形式告之;②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老年人用藥的注意事項。如服藥姿勢不當既會引起食管損傷,又會降低其療效,服藥時采用站立或端坐姿勢,服藥后不應立即仰臥,以免藥物滯留于食管,有消化道功能障礙的患者更應注意。服用特殊藥物,如服降糖藥,特別要注意用藥的時間,并按時進食,防止低血糖發生;服用降壓藥時行動要緩慢,防止體位性低血壓;服用地高辛類藥后觀察心率,當心率<60次/min時要慎用[4]。
通過對200例老年患者用藥指導及護理措施,都能正確、合理用藥,沒有因為用藥錯誤而出現不良后果。
老年人用藥時要明確影響老年人用藥安全的相關因素,必需給予正確的護理措施,正確指導患者合理安全用藥,避免藥物造成不良效果,充分發揮藥物療效。
[1]張鳳巧,郭桂芳.老年人用藥知識調查與分析.山東醫藥,2003,43(2):10-12.
[2]王敏.老年人用藥護理監測.臨沂醫學??茖W校學報,2002,25(1):3-4.
[3]馮克燕.老年人藥代動力學的特征及一般用藥原則.實用老年醫學,2000,14(4):171-173.
[4]蹇在金.老年人用藥五大原則.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22(8):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