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融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逐步增高,人體機能逐步退化,免疫功能逐步下降,老年人病多,用藥也多。因此,老年人的用藥問題應引起重視。
大家都知道人進入老齡后,隨著年齡的逐步增高,人體機能逐步退化,免疫功能逐步下降,老年人病多,用藥也多。據統計,老年人平均用藥量約是青年人的5倍以上。由于老年人體內各器官生理功能減弱,對藥物的應激反應也變得脆弱,藥物的治療量與中毒量之間的安全范圍變小,加之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排泄變慢,故容易發生中毒或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的用藥問題應引起重視。
一般來說,老年人用藥要先取食療,后用藥療。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此乃一舉兩得。例如喝姜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食療后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后選擇用藥用中藥,后用西藥。中藥多屬于天然藥物,其毒性及不良反應一般比西藥小,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藥進行調理。先用內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劑病好得快,其實不然。藥劑通過血流向全身,最后進入心臟,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臟。因此,能用內服藥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劑。
一忌任意濫用。患慢性病的老人應盡量少用藥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藥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治療;二忌種類過多。老年患者服用的藥物越多,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記憶欠佳,大堆藥物易造成多服、誤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過3~4種;三忌用藥過量。臨床用藥量并非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老年人用藥應相對減少,一般可用成人劑量的1/2~3/4即可;四忌亂用秘方、偏方、驗方。老年病多長期、慢性,易出現“亂投醫”現象。那些未經驗證的秘單方,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憑運氣治病,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中毒,添病加害;五忌濫用補藥。體弱老年人可適當辨證地用些補虛益氣之品,但若為補而補,盲目濫用,可變利為害。民間就有“藥不對癥,參茸亦毒”的說法;六忌長期用一種藥。一種藥物長期應用,不僅容易產生抗藥性,使藥效降低,而且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甚至形成藥癮;七忌濫用三大素。抗生素、激素、維生素是臨床常用的有效藥物,但不能當萬能藥、太平藥濫用,否則會導致嚴重不良后果;八忌依賴安眠藥。長期服用安眠藥易發生頭昏、頭脹、步態不穩和跌躍,久用也可成癮和損害肝腎功能。治療失眠最好以非藥物療法為主,安眠藥為輔。安眠藥只宜幫助患者度過最困難的時刻,治療時應交替輪換用毒性較低的藥物。
老年人因藥物的耐受性普遍下降,原則上用藥品種宜少,劑量宜低。一般來說,藥物進入血液后,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越高,藥效維持作用的時間就越長。血漿中白蛋白的濃度隨年齡增大而下降,濃度下降使許多藥物的游離性增加,加大劑量易造成中毒反應。藥物代謝或生物轉化主要通過肝臟,老年人肝血流量減少,65歲后肝血流量僅及年輕人的40% ~50%,肝功能下降,造成藥物代謝較年輕人慢,藥物半衰期延長,如多次反復給藥,易造成中毒。老年人用藥劑量應由小逐漸加大,以求找到最合適劑量。60~80歲老年人,一般情況下僅用成人劑量的3/4~4/5;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只用1/2即可;有肝、腎功能障礙的老年人用量應更小。老年人腎小管功能減退,主要通過腎排泄的藥物易在體內蓄積中毒,如抗生素、降血糖藥等,在使用時,應相應地減少劑量或延長用藥間隔時間。老年人常誤服、忘服藥物,因此,醫護人員、藥師要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釋用藥的目的、劑量、服法和療程。
老年人患病都喜歡到藥店買藥,是藥店的主要顧客群。藥店藥師指導老年人買藥非常重要,在接待老年顧客購藥時,既要考慮到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方面的特殊性,又要考慮到藥物對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應特別注意老年人應用某些藥物時易出現的問題。藥店藥師要掌握老年人用藥的特殊處理原則,指導老年人正確合理用藥。
青霉素:老年人腎臟分泌功能衰退,以致排泄減慢,服藥后血藥濃度增高,易出現中樞神經的毒性反應,如誘發癲癇及昏迷等。老年患者如果需要用大劑量青霉素時,應考慮其腎功能而減少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時間。
對乙酰氨基酚:該藥無明顯不良反應,但其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性,過量服用可因藥物中毒引起肝損害。因此,老年人服用該藥要考慮肝功能和腎功能。
華法林:老年人服用該藥后作用及不良反應均增強,可能是因老年人血漿蛋白含量降低所致,也可能與老年人對華法林的作用較敏感有關。在用藥過程中,藥師應告知患者到醫院觀察出血跡象(血尿、大便潛血),同時要檢測凝血時間。
苯妥英鈉:對患有低蛋白血癥或腎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服用該藥會增加神經或血液方面的不良反應,因為苯妥英鈉的血漿蛋白結合率較高。所以老年人服用該藥應根據年齡適當減少劑量。
吩噻嗪類:(氯丙嗪、奮乃靜、氟奮乃靜、三氟拉嗪)老年人患震顫性麻痹的機率較高,且常為永久性的,原因不明。老年人服用此類藥物時,宜在開始時應用小劑量,并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有驚厥和癲癇病史者應慎用該類藥物,必要時可加用抗癲癇藥物。
阿米替林、丙米嗪:大多數老年人服用后易出現不安、失眠、健忘、激動、定向障礙、妄想等癥狀,這可能與老年人神經系統功能有關,似與劑量關系不大。如發現老年人服藥后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停藥。
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主要由腎臟排泄,老年人腎功能減低,可因藥物半衰期延長而增加藥物的毒性(耳毒性及腎毒性)。如需服用此類藥物,可參考老年人的肌酐清除率,調整藥物劑量或給藥間隔時間。安定、地西泮:老年人長期服用該類藥物后,中樞神經抑制性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增加,如嗜睡、四肢無力、神經模糊等。如需服用時,宜減少劑量。
普萘洛爾:可能因老年人的肝功能變化、血漿蛋白含量降低等原因,其不良反應會增加,如頭痛、眩暈、嗜睡、心動過緩、低血壓等。服用該藥時,劑量宜個體化并嚴密觀察不良反應。
鐵制劑:老年人應用時可因胃酸分泌減少而致吸收不足,故療效不明顯。故服用鐵制劑時,宜同服稀鹽酸以增加鐵劑的吸收。左旋多巴:老年人服用該藥時,易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如低血壓、暈厥、惡心、嘔吐,有時產生抑郁加重、定向性障礙、妄想等,原因不明。如需服用,宜減少劑量,同時密切觀察副作用的發生。此外,該藥不能和維生素B6合用。
呋塞米: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統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內環境的穩定功能減弱,服用該藥后,可致脫水、低血鉀等不良反應,如需服用該藥,應慎防其副作用,同時注意適當補充氯化鉀。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徐敘云.中華臨床藥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