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芳 何建平
藥物治療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臨床住院治療大部分情況下,并非單純一種,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配制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液再行靜脈輸注。為了保證用藥安全,在臨床中發(fā)揮更好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筆者認為,規(guī)范的靜脈藥物配制在臨床中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三查、七對”雙人制。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是指: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用法、對時間,同時還查對所用藥品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內,老年、小兒劑量是否準確,處方有無配伍禁忌等內容。由于抗生素藥品應用越來越普遍,要求皮試藥品越來越多,藥房品種周轉快,所用藥品的廠家、批次更換頻繁,為保證皮試、有效,必須查對皮試液和所用藥品是否同廠家、同批號。
配伍所致不良反應增加包括①內毒素疊加;②微粒疊加;③微粒倍增(總數<原數之和);④pH值變化;⑤滲透壓變化;⑥主藥結構變化。小針劑質量直接影響輸液質量,有時可造成內毒素或微粒超標。12.5%氯霉素注射液用輸液稀釋的濃度>0.25%易出現氯霉素沉淀。許多抗生素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度不同,如乳酸紅霉素在等滲氯化鈉溶液中(pH值約6.45)24 h分解3%,若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中(pH值約5.5)24 h則分解32.5%。中草藥制劑在臨床上應用廣泛,配制時,宜單獨使用,因中草藥成分比較復雜,加入其他藥物容易產生理化反應,易使藥液混濁、沉淀。對抗生素注射用滅菌粉末的正確使用方法,一般以滅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后,再以氯化鈉注射液稀釋靜脈滴注。只有掌握好藥物性質,克服藥物之間配伍禁忌,才能使藥物發(fā)揮最佳療效。
輸液治療中加藥已極為普遍,這一常規(guī)操作在我國還沒有規(guī)范性管理,多數由護士在病區(qū)完成輸液配制,如果空氣中微粒不符合要求,藥液有可能受到二次污染和出現輸液微粒,進入人體后,易引起熱原反應、毛細血管栓塞、異物肉芽腫等嚴重后果。蔣國軍等[1]報道,醫(yī)院靜脈藥物配制在空氣潔凈環(huán)境1萬級、局部100萬級操作臺上進行,可使藥物免受污染,效果良好。靜脈輸液集中無菌配制,提高了輸液配制質量,防止了藥源性疾病的產生,同時密切聯系藥學與臨床實際,保障了輸液配制合格、高效。
在我國,多數醫(yī)院未實行靜脈藥物集中配制。集中配制時,護士必須做到一針一管加藥,防止藥物間交叉污染而出現理化反應。遵守無菌操作,無菌配制,穿戴整潔,戴好口罩,盡量減少配制操作間人員走動,配藥前空間紫外線消毒時間1 h,配制完畢,及時清場,紫外線消毒0.5 h,同時定期監(jiān)測配制間空氣質量是否超標,包括細菌總數、致病菌數等,準確取量,保證用藥量,達到有效的血藥治療濃度,抗生素現配現用,易分解和易降低效價藥物配好即用。
配制完畢,認真檢查藥液外觀、性狀是否發(fā)生改變,趙讓等[2]調查了309瓶加藥輸液劑,發(fā)現有肉眼可見微粒量224瓶(72.5%),某安瓿裝藥品微爛檢出率為52.0%,加小瓶裝藥品微粒檢出率92.4%,微粒主要是橡膠塞、玻璃屑等,微粒的產生與加藥和穿刺膠塞次數有關。杜絕不合格的配制成品進入臨床使用,配制后檢查是最后一道防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藥品生產、銷售、貯藏、使用都有嚴格的標準約束,目的是使藥品不出現質量問題。在進入患者血管前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如何保持藥品質量合格的連續(xù)性,藥品配制顯得十分重要。筆者認為,行業(yè)管理部門應盡快制訂有關方面的規(guī)范,藥品使用單位應建立靜脈藥物配制中心,確保醫(yī)療安全,提高服務質量,維護患者合法權益,提高藥物治療水平。
20世紀60年代末起,世界各國醫(yī)院開始研究靜脈藥物配制方式改革,許多發(fā)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醫(yī)院大部分實行了靜脈藥物集中無菌配制,我國也有少數醫(yī)院已經實行,張玲等[3]報道,建立輸液配制中心,受到培訓的藥劑人員按國際標準,依據藥物特性配制藥液,減少醫(yī)務人員受到某些藥物的傷害,減少靜脈輸液藥物的配制錯誤,同時還能節(jié)省護士配藥時間,讓護士有更充足的時間和更充沛的精力實行優(yōu)質服務,同時,也是新形式下醫(yī)院藥學轉型的有利時機。
[1]蔣國軍,苗智如,孫遠南,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及臨床藥師的作用.醫(yī)藥導報,2004,24(7):516.
[2]趙讓,黃克杰.輸液劑中加藥應注意的問題.醫(yī)藥導報,2002,21(9):596-597.
[3]張玲,葉文琴,席惠尹,等.門急診輸液室現狀及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