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芳
我院胸外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8例60歲以上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通過加強飲食管理改善了患者營養狀況,預防了并發癥,促進了患者早日康復,減少了住院天數。現總結如下。
本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齡60~76歲,平均68.74歲。其中胸中段食管癌19例,胸下段食管癌9例。手術方式均行食管癌根治術,平均住院16.98 d。
2.1 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后胃管在患者食管內存留時間長達7~8 d,甚至更長。部分患者表現為鼻咽部不適,惡心、干痛,強烈要求拔出胃管。這時,對這種患者要加強心理護理,給與心理支持,講述留置胃管和禁食對術后恢復的重要性,及提前拔管易造成吻合口瘺等并發癥,同時教會患者深呼吸,減少惡心的感覺,向患者解釋咽部干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告訴患者飲食進程和規定,未經醫護人員許可不能隨意進食,以免造成吻合口損傷。患者由于切口疼痛、胃腸減壓、胸腔閉式引流、禁食等影響,都不同程度存在恐懼心理,一旦拔除胃管,就會產生兩種不同心理,一種患者拔管后迫不及待地想進食,以滿足食欲。另一種患者表現出過度謹慎,不敢進食,擔心進食影響吻合口愈合,以免遭受痛苦。因此我們要耐心的做好患者的心里護理。對于前者,給與提醒,解釋吻合口愈合的狀況,控制強烈食欲,避免暴飲暴食及飲食過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對于后者,給與鼓勵支持,介紹進食對促進吻合口愈合及身體康復的作用。首次進食,責任護士在旁看護患者,給與鼓勵指導及最大的心理支持,增強患者自信心,保證患者順利進食。
2.2 進食原則 術后飲食管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嚴格執行食管癌術后進食原則特別重要。進食原則:少食多餐,由稀到稠,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及刺激性食物。餐后2 h禁止平臥。由于個體差異和胃上提的位置不同,進食前應嚴格制定詳細的進食計劃,確定餐次、進食量及飲食種類,密切觀察進食后反應,無異常者可繼續按計劃進食,若出現胃腸道反應、體溫升高、脈速、心慌、胸悶,立即禁食。查明原因待機體恢復后,從流質開始,逐漸過度到普食。一般術后5~7 d,腸蠕動恢復,有排氣,試夾胃管無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不適,可先試飲溫開水10~20 ml,無不適,拔出胃管可開始進食。進食第1天,予清流質半量,如米湯、菜湯等。首次進量10~20 ml,以后增至 50 ~70 ml,1 次/2 h,6 ~7 次/d,無不適,逐漸加量。約第10天,進食全流質,如肉汁、菜汁、面湯等。術后第15天起進食半流質,蒸雞蛋、豆腐腦、蛋花湯、肉沫等,約兩周再逐漸進食固體食物。術后飲食應根據病情而定不強求一致。患者開始進食時,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嗆咳、吞咽困難、腹痛、胸悶等不適,有無早期吻合口瘺表現(呼吸困難、胸內劇痛、聽診呼吸音減弱、叩診濁音及高熱等中毒癥狀)。食物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為主,每日少量多餐,餐后取坐位、半坐位或稍事運動,待食物由胃腸排空后再平臥,以免食物反流。進食時注意食物的溫度要適宜,避免過熱及過冷。過熱容易傷及口腔、食管、胃黏膜,甚至傷至剛愈合的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瘺等并發癥。食物過冷,可刺激腸蠕動增快,引起腹瀉。同時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食物,以免發生胃腸道疾病。另外根據醫囑于術后第2~3天經十二腸營養管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緩慢滴入,速度為10~15滴/min。注意保持適宜溫度,無不適后再給予部分腸內營養制劑。早期腸內營養有利于腸功能早期恢復,增加機體營養,可減少腸道產生炎性細胞因子,減輕全身反應[1]。
2.3 食物的選擇 食物的選擇應遵循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的原則。進食前應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如飲食的愛好,烹調的方法等。在不影響疾病康復的情況下,滿足患者的飲食。進餐時注意營造良好的環境,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增進患者食欲,利于機體的早日康復。術前由于腫瘤的消耗不能正常進食,又經歷了手術創傷及術后禁食,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缺乏,影響了切口愈合及疾病預后。因此對術后已進食的患者要采取高蛋白,豐富維生素,低脂肪,新鮮易消化飲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選擇低糖飲食,少鹽、少油,忌辛辣,避免油炸、熏烤食物,食物要切碎、燉爛。飲食中要避免飲用牛奶、豆漿、及含糖高的飲食,避免腹部脹氣。食物的合理選擇、搭配及烹調不僅增進食欲還可以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選擇優質蛋白的雞、瘦肉、魚、蛋等為主要來源。進食后要指導并鼓勵患者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纖維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促進腸道毒素排出,減少腸道感染機會。
本組患者在術后嚴格遵循了飲食管理原則,實施了以上飲食管理措施,進食后患者無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均順利康復,在預期內治愈出院,獲得了滿意效果。
[1]杜賈軍,彭忠民.胸外科并發癥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