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群
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其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把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作為基礎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它集中體現在對患者自身的價值、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及其他權利、患者的需要和要求、患者的人格與尊嚴的關心與關注。因此,人文關懷是基礎護理操作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減少和避免醫療糾紛差錯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基礎護理工作特點將人文關懷服務模式貫穿于基礎護理操作始終,期望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使治療效果事半功倍作一些有益的探討。
人文通常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特別指人類精神文化,其精髓是: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應以人為中心,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尊重人、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人利益。通過加強職業道德培養、強化人文關懷理念、有目的地進行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有針對性地改進基礎護理程序、積極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等措施體現人文關懷,這樣既對患者“以人為本”,也體現了對自身的人文關懷。
要廣泛開展“學習人文精神,深化整體護理”的學習活動。要充分認識到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人文關懷的內涵,努力形成“關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和氛圍。
要深化“人文關懷”的精神實質。這就需要注重培養護理人員的“四心”,即:同情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這“四心”是護理人員應必備的優良品質,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應時時處處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體貼和愛護,做一個讓患者真正信賴的守護神。
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和健康權是護士的天職,以人為本、尊重患者是護理服務理念的最高境界。在實際工作中應平等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權利,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覺融于日常護理工作中,真正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關系。
4.1 提出基礎護理操作新的規范標準 對新入院患者責任護士做好入院介紹和自我介紹;護士對每個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少于3次,包括入院當時的心理、住院過程中的健康指導及出院患者發放愛心援助卡,并詳細介紹其中的內容,使患者出院后方便復診;患者出院時送至電梯口;每天晨會后,護士長帶領夜班和日班護士進病房向患者道早安,巡視患者,床頭交接班;晚上下班前進病房與患者道晚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服務標準。
4.2 建立患者評價和反饋制度 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傾聽患者心聲,了解患者需求和建議,并根據患者需求和意見改進護理工作;平時實行患者對基礎護理服務質量評價制度,讓患者評價意見成為模范護士、星級護士重要評價標準。
4.3 提高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操作水平 為減少患者的痛苦,對護理人員進行各項操作的熟練程度及規范化、標準化培訓。除醫院進行各種考核外,科室每月進行一項護理操作考核,要求全體護士必須達到優秀,并定期進行各項操作技能比賽,對取得名次的護士給予一定的獎勵,每項考核都強調整個操作過程中與患者的溝通與互動,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順利完成基礎護理操作。
4.4 規范護理人員自身的語言和行為 與患者交談、詢問病史或進行評估時,護士的目光要求與患者處于同一水平線,要“您好”為先,“請”字開頭,“謝”字結尾,不直接稱呼患者床號;對患者的詢問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不說“不知道”、“我不管”,患者有主訴時不能作出“等會兒”、“沒事”等不負責的問題;進行各項操作時,要先向患者說明,取得合作,操作時動作輕柔、熟練、準確,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謝,不成功時向患者道歉。晨間護理需6:00以后進病房,同時做到“有先有后”,進病房要做到四輕:走路輕、關門輕、說話輕、操作輕,盡量縮小干擾范圍,減少噪音。遇有違反醫院規定的患者或家屬,我們要利用人文關懷促進健康的觀念,以健康維護者的姿態強調該行為可能造成的果,不可強硬地進行指責。
4.5 健全應急事件防范處理機制 根據科室具體情況編寫并向每個護士發放護理安全管理預案手冊,學習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如遇到火災,護士應如何疏散患者,如何使用滅火器并向有關部門匯報等,把患者生命健康提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5.1 要加強業務學習,把學習推向多元化 護理人員不但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學、法學、美學、倫理學以及預防、保健知識;不但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加強實踐學習;不但要進行個人自學,還要積極進行溝通交流,增強學習的互動性。
5.2 要積極進行實踐,努力增加工作的針對性 目前,全國上下正在開展和搶先臨床整體護理,無疑是對護理人文建設,提升醫院內涵服務是非常重要和及時的;要不斷進行總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做到獨善其身;要加強對護理中的難點、疑點問題的攻關,做到有突破、有創新,努力把我們感情及智慧融入到護理工作中。
5.3 激發工作熱情,不斷增強受崗敬業的自覺性 積極引導護理人員樹立“立院為家”的思想,真正把工作當成事業干,努力增強護理人員的事業心;建立健全賞罰制度,對工作標準高、責任心、事業心強的人員應予以獎勵,真正形成“讓不干事的想干事,讓想干事的干成事”的良好氛圍;積極開展“奉獻愛心,爭當模范”活動,每月進行評選一次,對表現突出的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努力形成“爭分創優”的良好氛圍,不斷激勵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
6.1 努力創建整潔的住宿環境 一方面要在硬件設施上下功夫,使住宿環境上讓患者感到家的溫暖,盡一切努力使患者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得到精心周到的照顧,這要求門診及病區在環境干凈、舒適、安靜,標志清晰,設施方便、安全,環境布置美化。另一文獻,護理人員要著裝整潔、儀表端莊、態度主動熱情、語言文禮貌、人人注重禮儀,主動幫助患者。“綠色醫療環境”是2004提創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的基石,是高新技術和人文關懷兩者的有機結合,就是要不斷強化醫院環境的綜合治理,為患者提供一個優美、潔凈、舒適的住院環境。
6.2 努力創建溫馨的親情環境 首先要把患者當作親人來看待,除關心和解決他們的生活需要外,要著重在一切護理服務中體現對患者的尊重,即尊重患者的隱私和其他權利,要求護士學會換位思考、理解患者、關愛患者,給患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之感,解除患者疑慮,保質保量的做好護理健康指導,為患者提供預防保健知識,使患者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確對待疾病的健康問題。
6.3 創建熱情的服務環境 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規范護士各種操作規程;努力提高護士業務素質,在病情觀察上要喚起護士責任意識,培養其有注意的品質,以形成護士敏銳的觀察能力,鼓勵和倡導護士團隊協作精神,彌補和防范護理缺陷。
7.1 平等對待每一位患者 人文精神是以人為本,在基礎護理過程中,要尊重患者人格,同情患者痛苦,理解患者新需,為他們創造溫馨、舒適、整潔的環境,使他們感受到在院如在家,把每個患者都當親人一樣盡心護理,充分體現人性化護理。
7.2 加強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基礎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尊重患者和平等相待的基礎上,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患者的內心,在護患之間建立起互相信賴的關系;同時通過護士的語言、行為、表情、態度等達到影響患者心理的目的,使其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針對檢查及手術前患者有緊張、恐懼的心理,要親自到患者床邊安慰、指導,與患者進行親切交談,消除患者恐懼、緊張心理,讓患者以平和的心態迎接檢查和手術。通過以上措施,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和人文關懷觀念得到明顯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從90.5%上升到98.8%。這說明在基礎護理工作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基礎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文關懷是護理工作的需要,是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所以,我們要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實踐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用愛心和責任心關愛每一位患者,實行人道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不斷推進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1]葉志弘.以人為本提供超期望服務.中華護理雜志,2002:4.
[2]李小寒.護理中的人際溝通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劉偉翠,石海霞,劉艷.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4:4.
[4]王東紅.人文關懷視野中的醫院發展.醫學與哲學,2005,26(8):47-48.
[5]李潤華,劉耀光.醫學倫理學.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33.
[6]王東娥,馬曉紅,馮怡.人文關懷護理現狀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