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書清 聯訊時代(北京)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3G技術促進了媒體業的快速發展
畢書清 聯訊時代(北京)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3G是手機市場發展或者說是網絡發展時代需求的必然產物,它對我國和全球媒體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也將影響和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新媒體將會以數倍于原來的速度前進,而傳統的新聞媒體則會漸漸向手機媒體靠攏,媒介融合將在各個領域上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將迎來以3G數字平臺為標志的現代傳播方式。
近兩年來,“3G”這個詞在中國人的耳朵里,似乎是個香東西,但是,聞著香,吃起來是否可口呢?有的人說:中國3G,門庭冷落,前景堪憂。我看不然,因為中國3G有中國的特色,在中國的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它會得到中國人的認可,并一定會普及發展起來。
現在,許多人還記得,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人的文化生活還未能從十年浩劫的陰影中走出,人們只能觀看一些所謂的內部片。在那些打打殺殺的動作片中,給我們記憶里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就是沒有電線也可以打電話的磚頭大小的“大哥大”,再后來越戰片中搶救美國傷兵時使用的無線電話真可以算是“3G”的老祖宗了吧。當今,手機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玩意了。改革開放30年,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已經擺脫了物資極為匱乏的年代,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早就不是人們所操心的家常事了。現在,人們不僅是在物質生活方面不斷有新的標準,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在不斷追求時尚的東西。2G時代的通訊方式開始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已經不滿足于在辦公室、家中、大街上或其他場所使用手機打電話和發信息了,他們需要打電話時可在視頻上看到對方、開電話會議、進行商務洽談、欣賞最新電影或音樂……。人們迫切需要一個新的通訊方式來滿足當前市場的需求。3G就是這樣,正在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很多人正在了解和進入3G通訊的領域。
所謂3G手機,通俗地說就是指第三代手機。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手機現在已不再是首富和白領們的專利了。而且,目前手機的品種和型號也是多的讓人目不暇接,從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到第二代的GSM、TDMA等數字手機,再到現在的第三代手機,手機已經成了集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相結合,并且包括圖像、音樂、網頁瀏覽、電話會議以及其它一些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3G手機具備極高的數據傳輸速度,目前的GSM移動通信網的傳輸速度為每秒9.6K字節,而第三代手機最終可能達到的數據傳輸速度將高達每秒2兆字節。而為此做支撐的則是互聯網技術充分糅合到3G手機系統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據打包技術。在現有GSM上應用數據打包技術發展出的GPRS目前已可達到每秒384K字節的傳輸速度,這相當于D-ISDN傳輸速度的兩倍。3G手機支持高質量的通話音、分組數據、多媒體業務和多用戶速率,將大大擴展手機通訊的內涵。
前幾年,國家批準在南方一些城市進行3G的運行試驗,有些年輕人通過手機在看電影或下載辦公文件,還有的通過視頻了解家中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辦,部分人感受到了3G網絡的奇妙之處,及時收看到了各種體育比賽的盛況。還有些人是在電視廣告中看到一個旅游者手持3G手機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手機里顯示的街道地圖引導他順利抵達了目的地,因此了解到了3G手機的一個基本功能—交通導航。
實際上,3G手機是通信業和計算機工業相融合的產物,和此前的手機相比差別較大,有的人稱呼這類新的移動通信產品為“個人通信終端”。即使是對通信業最外行的人也可大致從外形上判斷出一部手機是否是“第三代”,大多數的3G手機都有一個較大的觸摸式彩色顯示屏(有鍵盤式的),數據盤、數據卡等外接口較多。據專家介紹,3G時代的手機除了能高質量地完成目前手機所做的語音及信息通信外,還能進行多媒體通信。用戶可以在3G手機的觸摸顯示屏上直接書寫、繪圖,并將其傳送給另一部手機,而所需時間可能不到一秒。當然,也可以將這些信息傳送給一臺電腦,或從電腦中下載某些信息;用戶可以用3G手機直接上網,查看電子郵件或瀏覽網頁,進行電腦會議;使我們可以同陌生人網上聯線對打游戲。當然,能夠遠程操控家庭中的電器的本領也不在話下。實際上手機已經成為一個小電腦、一個網絡服務終端。目前很多公司都推出了3G網絡媒體,今后,它必然徹底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當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這幾方面:大眾對3G缺乏興趣,目前3G網速太慢及通道容量太小,3G技術含量較低,通訊資費較高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等五大問題。下面,我一一進行介紹。
中國目前擁有的手機通訊市場運行實際上就是采用了2G技術,它除了沒有視頻通話和深層次的服務外,其他方面不比3G市場的應用功能與服務范圍差多少,基本滿足了大部分人的需要。因此,如果3G手機不能給大家帶來新的體驗,那么3G就是死路一條。例如,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70萬),擁有近4億用戶的中國移動,在全國只有165萬3G用戶;中國聯通在今年的最好時機“十一”長假期間,也只發展了一萬用戶。所以,我們要加大3G手機新功能的宣傳與推廣,強調深化網絡服務這方面的優勢,使人們認識到2G與3G的不同之處在哪里,優勢在何處。3G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3G手機不會再僅僅是你的個人通訊工具,相信它會成為你可靠的工作助手(上網、收發郵件、記事、制定工作計劃、照相、錄音、互動學習、電子商務、移動銀行、醫療救助)和有趣的娛樂伙伴(游戲、聽MP3、音樂、看電影、體育賽事),而它的形狀也會有各種各樣(手表、頭戴式、分離式、筆式)以適應不同人群的要求,讓我們歡迎更多的人們加入到3G的隊伍中來。
前幾年,國內很多家用電腦和辦公電腦都遇到過網絡堵塞的問題。隨著全國范圍網絡建設的快速發展,已經有了明顯改善。3G的發展是否也會存在這個問題,我們確實有這個擔憂。據工信部統計,2009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完成3G投資約800億元,總共完成19萬個3G基站建設。其中中國移動已完成4.4萬個3G基站建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已完成14.6萬個3G基站建設,已分別在342個城市和100個城市開通3G網絡。2009年底中國移動基站總數達8萬多個,覆蓋238個城市重點地區。聯通將擁有7.86萬個基站覆蓋284個城市的重點地區。完成中國電信基站將達到13萬個,覆蓋城市500多個。全國基站總數近30萬個。到2011年中國移動將擁有16萬個基站,覆蓋全國主要地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網絡規模與中國移動相近,全國基站總數將達到50萬個以上,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基站和網絡的建設也在同樣快速進展,不僅是數量,容量也是逐步擴大的。開始基站使用的載頻數較少,接入網和骨干網帶寬較窄,隨著用戶增多,帶寬需求增加,將使用更大的頻寬更多的載頻,接入網和骨干網的帶寬也逐步增加。目前的系統如果以采用3扇區,使用5MHz帶寬計(TD和EV DO為3載頻,WCDMA為單載頻),單基站的總容量約為20~30Mbps。以每個用戶使用帶寬平均200~300Kbps計,可以支持100個用戶同時在線。相應支持用戶數可達500個。以50萬個基站計算,可供2.5億用戶,完全可以滿足當前和未來3年的用戶需求。
縱觀我國移動通信發展的歷程,從第一代移動通信開始,吸收了美國的AMPS,英國的TACS,北歐、日本的技術。我國科技人員分析對比根據國情選用了TACS系統,購買國外設備建設移動通信網,設備制造廠也與外國公司合作生產(裝配)了部分系統設備和手機。研究部門也研制了部分設備,但由于種種原因,都沒有成為氣候。到了第二代,國際上主要是GSM、CDMA兩種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動通信網之前,我國分別在嘉興、天津進行了GSM、CDM的試驗,測試了各種性能。由于GSM標準成熟較早,我國開始選用了GSM系統,后來聯通公司又引進了CDMA統,在第二代移動通信建設中我國制定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體制和標準系列,為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設備制造商如華為、中興等公司也參與標準的制定工作,這樣也就推進了他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使我國民族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有了一些份額。在制定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標準時,我國的相關領導和廣大技術人員,明確認識到這是改變我國在移動通信業局面的重要機遇,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積極參加3G標準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無線傳輸技術)評估組,并先后向國際標準組織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為國際上3G的三大主流標準之一,LAS-CDMA也成為3G國際標準組織的后備標準。設備制造廠商在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的同時,努力研發新產品,取得較好進展。尤其是中興、華為開發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可以提供運營商使用,而且在國外也已經占有一定位置。
另外,根據政府基本方針與原則,2001年6月22日,信息產業部就成立了3G技術試驗專家組(3GTEG),負責實施3G技術試驗,專家組由來自國內的運營、設備制造和科研院校的專家組成。信息產業部六個司局組成3G領導小組。試驗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MTNet(移動通信實驗網)進行;第二階段,在運營商網絡和MTNet進行。截止2003年底,已對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階段試驗工作,結論是系統基本成熟,終端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2004年進行第二階段試驗。隨著3G商用的日益臨近,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技術與相應軟件研發已日益成熟,關鍵技術也已獲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大唐公司設計的TDSCDMA標準,具備了多項明顯優勢的特色技術。采用TDD模式,收發使用同一頻段的不同時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碼片速率,只需占用單一的1.6M頻帶寬度,就可傳送2Mb/s的數據業務。該標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線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智能天線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線的增益。它特別適合于用戶密度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區,非常適用于中國國情。2009年10月,中國的移動網絡與核心網絡平臺、核心業務能力都已經能夠穩定運行。
使用3G手機,是要先預付費用的。我國著名電信專家闞凱力曾說過:因為種種原因,主要是市場需求的問題,3G在中國沒有前景。對此,我有同感。但我認為并不像他所說的那樣恐怖。目前,3G在大中城市已經被部分年輕人和“白領”接受,2008年年底,全國3G用戶累計發展已達41.9萬人。當然,這個數字還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今年,3G業務擴展到中國近40個大城市,預計,2010年將覆蓋全國250~300個城市,其中包含我國中西部部分地區。但是,從發展用戶端來看,情況確實不容樂觀。我認識一位年輕的朋友,她說,我的同學們認為,中國通信三大運營商的3G資費如果不下調,它這技術再怎么先進,人們也不會用它的,就更別談發展了。就拿我來說,一個學生族,沒有工作,哪來收入,你一個3G的月套餐都要上百塊,誰付得起。還有一位小伙子說,我工作一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每天吃早飯5元、中飯10元、晚飯10元,休息日睡懶覺不吃早餐,約700元;住宿一個月400元(與人合租);交通(乘公交)40元;其他開銷約150元,共計1290元。我還要存點錢留作假日探望父母或急用,所以,我對3G是看著也香嘴饞卻不敢吃的。我相信他們的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網上有很多調查顯示,人們希望的3G費用是一個月50元左右較為合理,現在的資費明顯讓廣大主力消費人群望而卻步。亞洲電信負責人說:未來的中國將會出現價格大戰,指的就是這個問題。
中國的3G想要快速、健康地發展,除了要加快在全國進行宣傳和推廣3G移動技術外,必須要有相應的政策來扶持,解決市場需求問題。否則,后果不單單是巨量基建資金的損失,還要有可能惡化中國整個移動通訊市場。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有關部門與領導的重視和關注。
要看到,我們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大國,我們有著廣大、豐富的客戶資源,這是我們國家擁有的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都無法比較的優勢。但是,我國人群快速收入的時代已經結束,正在進入有序增長的時期,人均收入增加有限,而3G手機價格與相關費用卻是老百姓最關心、最注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3G用戶群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體和一部分中產階級,而我們發展3G市場的一個重要人群就是我國的普通收入城市居民和農民,這是發展與擴大3G手機用戶的一個瓶頸。近幾年,我國在三農政策上有較大的優惠。除了免除農業稅、平價供應農用油料、化肥、農藥外,體現在機械電子方面的有平價購買或優惠補貼購買大型農業機械、家用電器等。今年,國家又對城市居民購買家用電器給予了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和措施激發和促進了老百姓的消費熱情,也帶動了中國的內需,促進了消費產品企業的發展。
據了解:亞洲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電子行業中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其新興無線通訊業的發展卻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就是人民收入的不平均問題。無線通信是需要一個大市場的,這個大市場指的是大多數人群能夠參與進來的市場。
3G與2G最大的不同在于2G是以語音消費為主,而3G則將撬開一個嶄新而巨大的信息消費市場空間。目前中國的移動通信用戶已超過7億戶,電話消費在有支付能力的群體中正在接近飽和,而很多地區的電信市場監測也顯示,電信資費的下降拉動的用戶增量和ARPU增量越來越不明顯。與此同時,人們對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需求卻呈現日益旺盛的趨勢,他們希望移動終端提供的信息服務越來越豐富、功能越來越完善。3G的啟動,無疑將一種更便捷的移動平臺和寬帶終端推到中國消費者面前,傳輸速率的大大提高,使得移動互聯網、手機游戲、定位服務、移動支付等增值業務可以輕松地在手機上實現,能夠創造出巨大的信息消費需求。可見,在當前3G投資如火如荼的現狀下,以啟動3G為契機,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技術業務創新,積極刺激消費需求,對拉動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我希望,國家在3G發展的道路上也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大力宣傳和推廣3G產品,鼓勵城市居民和廣大農民使用它,使全國更多的人民享受到良好的3G服務終端,造福于全國人民。回顧我國移動電話1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中國的移動通信發展史是超常規的發展史,是一個跳躍式的發展史。自1987年中國電信開始開辦移動電話業務以來到1993年用戶增長速度均在200%以上,2001年,中國的移動通信用戶數超過美國躍居為世界第一位,2009年總用戶已達6.4億(含固變移)。但中國人的手機使用普及率僅為50%左右。而在發達國家則為87%。其中,英國為84.4%,意大利為92.65%,盧森堡為101.34%。在這方面,我們尚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加大手機,特別是3G手機的普及使用與宣傳,讓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占領中國的廣大市場。事實證明,我國移動通信業務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3G也一樣,只要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它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
[1]第2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9-7-24
[2]發展手機新媒體 開創科技新局面.科技傳播.2010-4-11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036
3G ;科技; 媒體; 機遇;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