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期刊信息資源的科學配置與有效管理喬艷 莫曉敏 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 030024
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加強采訪工作、合理配置館藏結構等科學手段,挖掘內在潛能,從開展定題服務、完善檢索體系、深層次開發期刊信息資源、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開展信息咨詢服務研究、創建資源導航系統等方面,論述了實現對期刊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的措施與手段。
期刊是圖書館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進行教學工作、開展科學研究,促進科技產業活動的重要文獻資源,同時也是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的重要文獻資源。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報道及時、內容新穎、綜合性強、流通范圍廣等顯著特點,能及時反映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動向和最新科研
1.2.1 印刷型文獻信息資源與非印刷型文獻信息資源
資源館藏結構與讀者期刊利用有直接關系,它決定期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質量和效果。文獻信息資源是指圖書館內所收藏的為用戶提供信息需求服務的各類信息資源,包括印刷型與非印刷型。印刷型期刊迄今為止仍是我國期刊編輯、收藏、流通與利用的主體,不需要任何電子裝置便可隨時隨地閱讀,也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光盤期刊與網上期刊屬于非印刷型期刊,它具有印刷型期刊所不具備的無可比擬的優勢,譬如在節省成本、方便檢索、信息更新及時、超文本鏈接等方面均具有優勢,代表了現代期刊的發展方向。兩者不能互相取代,目前及今后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兩者將并存互補,使獲取信息的方式呈現出多形式、多渠道、多樣化等特點。
1.2.2 核心期刊與非專業期刊
在科技理論高速發展的今天,核心期刊在學術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核心期刊信息密度大、內容質量高,能代表某學科、專業最新發展水平和趨勢,同時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作為評定職稱或業績的一項重要學術指標,它對教學科研的理論推動作用日益凸顯。非專業期刊即科普、娛樂類期刊,用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陶冶情操,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因此,高校圖書館館藏期刊應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制定大量收藏核心期刊,適度收藏非專成果。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對期刊信息資源的科學配置與有效管理,在完成一般性管理和服務的同時,應把期刊工作的重點由原來只注重外在特征的提示,轉變到對期刊內容進行深層次加工上,將期刊蘊涵的知識內涵與信息進行開發研究,最大限度地提供給讀者,切實履行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文化建設服務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職能。
期刊采訪工作的任務,是為本館提供高質量的館藏,是全部期刊工作的基礎,是提高期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采訪工作要圍繞學校教學科研需要,制訂正確的采購原則,加強采訪工作的調研,每學年都要組織召開圖書館工作委員會議,采編人員應列席參加,了解教學專題和科研項目,并依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制定采購計劃,同時編制本館核心期刊目錄,圍繞館藏核心期刊目錄進行采購。根據學校教學內容和專業變化及時調整修訂計劃,加強針對性,以實用性為原則,兼顧廣泛性與系統性,建立合理的藏刊體系,體現了各校圖書館的特色。合理安排各種類型的期刊資源的比例,明確期刊資源選擇的原則、標準和采訪工作程序,使期刊資源的建設既有宏觀的指導又有標準、規范的約束,避免信息資源建設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業期刊的期刊信息資源館藏原則。
期刊信息開發是期刊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文獻信息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定題信息服務是指圖書館期刊信息服務人員通過調研,在了解讀者的科研課題需求的基礎上,主動地、有選擇地將研究課題所需的最新動態、情報資料數據,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讀者,并且主動了解用戶的研究方向和承擔課題,了解和掌握課題的信息需求,并建立相應檔案,對課題進行跟蹤服務,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提供相應的期刊專題信息。同時,注重提高利用各類文獻資源(包括網上資源)檢索特定服務對象的能力,以電子光盤及網絡資源為主,以書本式期刊為輔,借助圖書館網絡,按不同讀者的要求,從多種期刊文獻中快速找出所需的定題文獻信息。
健全和完善期刊信息檢索體系,能有效地活化期刊信息資源,使期刊資源得到深層次的開發與利用,更好地履行文獻信息保障職能。有了完善的檢索工具體系,讀者就可以通過各種檢索工具的指引,多方位地檢索到所需要的文獻。高校圖書館應根據期刊自身的特點,站在讀者的立場以人性化的角度編制各種檢索工具。
初次文獻的開發是最初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能給讀者最直觀的認識,起到介紹、導讀的作用,使讀者能夠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
二次文獻的開發是初次文獻加工整理后,使其有序化、規范化,是一種多功能的文獻開發。讀者憑借檢索工具就能準確迅速地找到所需期刊信息資源,從而大大節約時間和精力。
綜合整理形成三次文獻,它是在專題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對期刊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深入學科、主題,對文獻本質特征進行實質性的揭示,將分散在大量期刊文獻中隱含的有用信息進行加工,形成綜述評論資料。三次文獻是二次文獻的升華,是期刊信息加工的主體,也是期刊文獻開發的方向。
高校圖書館既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者,又是網絡信息資源的提供者。在此,高校圖書館應從本校學科特色出發,以教學需求為重點、以優勢學科為中心,在注重對館藏核心期刊積累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本校專業特色的特色期刊數據庫,為網上交流、文獻資源共享提供保障。目前,我省有不少高校圖書館在數據庫開發和建設上都有比較大的進展,如我校太原科技大學創立的《研究特色數據庫》、《精品課件數據庫》體現了我校機械工程專業特色,既為本校教學科研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個性化服務,也為我省鑄造設備行業交流提供了專業平臺。
信息咨詢服務是圖書館一項重要的服務工作,為充分挖掘期刊信息資源,必須深入做好信息咨詢服務工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更新服務意識,開展主動服務,針對用戶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信息需求,應有目的、有層次地提供個性化、特色化的信息咨詢服務。如可通過口頭方式、在線答疑、建立聯機幫助或使用指南等各種形式開展期刊咨詢服務,使讀者以最方便的方式同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保持最緊密的聯系,及時獲得最新的期刊信息。
隨著網絡的發展, 要想在浩瀚信息中快速準確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需要具備嫻熟的檢索技能, 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一方面要對讀者進行信息檢索技能輔導, 另一方面對館藏信息及可獲取的電子期刊信息進行整合導航, 方便讀者利用和收藏。
2.6.1 檢索技能輔導
隨著電子期刊的發展與普及,為使讀者能適應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特點,能熟練地利用電子期刊檢索,高校圖書館為在校學生開設了文獻檢索課.如果在圖書館檢索不到電子期刊全文,可通過指導用戶先檢索期刊題錄數據庫,再根據機檢所提供的期刊文獻出處結合本館館藏查找期刊原文,或通過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方式索要原文。
2.6.2 電子期刊導航
電子期刊導航系統是將眾多的電子期刊資源整合在一起,揭示館藏電子期刊的種數、學科分布、收藏卷期等信息,形成一體化的期刊資源服務網絡。這樣有利于圖書館了解館藏電子資源狀況, 有效地調整采購策略, 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購置,同時提供給讀者一個統一、方便、快捷的電子期刊查詢及全文瀏覽途徑。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圖書館需要對電子期刊導航系統的功能進行深層次的開發與拓展,以建立起完善的期刊信息資源導航系統。同時,還應做好期刊信息資源的個性化導引,根據讀者的特定要求,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知識導航。
[1]徐麗田.黨校圖書館期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問題與策略.圖書館學刊.2009,2: 84-85
[2]王輝.論高校圖書館期刊信息資源的管理.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9,18(1):63-64
[3]林琳.論期刊信息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理論學習與探索.2008,5:84-85
[4]禹群英.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期刊信息資源開發的途徑.現代情報.2008,5: 108-111
[5]劉玉杰.再議期刊信息的開發與服務.現代情報.2008,11:149-151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cience
Qiao Yan Mo Xiaom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030024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be interviewed by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collections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mining the inherent potential of SDI from the conduct, improve the retrieval system, Journal of deep-seat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resources databas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services to carry out research, create resources navigation systems,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Journal of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eans of the measures.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042
高校圖書館;期刊信息資源;科學配置;有效管理
University Library;Jour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Scientific configuration;Effectiv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