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敏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創新思維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鄭 敏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設計思維的獨特性和視覺表象的新穎性是創新設計思維對視覺張力的雙重表達。創新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設計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本文根據設計課程的特點,結合創新思維方法的特征,探尋適合設計課程發展的有效創新思維途徑,并依托實踐訓練,促進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藝術設計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性和應用性的完美結合,任何藝術形式都是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創新的前提應當是現代的,既反映時代特征,又有強烈的地域性。藝術設計的應用性目的十分明確,既要有很高的藝術性,又要保證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在藝術設計領域,如何最大限度地“與眾不同”與“空前絕后”是設計師們所極力追求的設計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成為當前每一個設計教師的重要責任。以技能傳授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只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在萌芽狀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研究設計教學改革的重點。在設計教學中也是一樣,基本技法的教學固然重要,但也應該更多的引導學生進行設計思維的創新,通過設計思維的轉變來設計出更具時代性的作品。
創新思維訓練包括邏輯思維訓練與非邏輯思維訓練,二者是相互緊密聯系的。邏輯思維也就是線形思維,在設計中能幫助我們進行推理,篩選設計方案和修改達成最佳方案,設計出令人滿意的作品。非邏輯思維訓練包括想象思維、聯想思維、直覺思維、頭腦風暴等訓練。這類訓練能讓我們擺脫習慣性經驗定勢,改變觀察事物的角度,跳出思維的固定模式,自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設計是一個從客觀到主觀再從主觀到客觀的過程,是設計師對設計項目的各種因素經過綜合分析之后所做出的藝術構想,是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包括從抽象到表象,從平面到空間,從紙面圖形到材質構造成為設計意念轉化的三個中心環節。設計方案需經收集、分析、比較幾個過程才能確定的。
資料搜集對設計師來說是設計創意的準備與必要積累。大量的相關資料搜集能夠為設計的開始及大量提供必要的保證。最初的設計意向在設計者的思維中是不定型的,它可能是一種風格、一種時尚、一種韻味,所以要盡一切可能的獲得相關信息,力求做到詳盡而全面。
經過資料搜集階段后,設計者要選取一個能夠準確表達概念的物化形象,這是設計理念轉化為具體的空間實物。通過對功能目的、消費需求、環境現狀分析等內容來確定核心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定設計定位的方向與思路。
經過對信息的搜集與處理,“設計意念”已經確定,到達從概念向方案轉化的技術表達環節,設計師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把設計觀念用技術語言表達出來。通過全面、綜合的分析歸納,對“細節”的優化處理,是最終形成一個完美技術支持設計方案。
掌握創新設計思維的方法也是設計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在對學生設計教學過程中設定不同任務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聯想來更大范圍地、更廣泛地拓展創新性思維是被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設計思維訓練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具體的事物元素或者抽象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擴散,打破學生習慣性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生的靈感。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思維導圖的思考過程與發散性思維的擴散過程都是運用放射性思考方法進行的。客觀事物之間通過各種表象、意義、性質、感覺、因果、從屬、相似、對立等方式相互聯系,這種聯系形成聯想的橋梁。
聯想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思維的出發點可以從相近、類似、對比、因果等方面進行聯想。僅就設計創作而言,設計者所掌握的專業與橫向知識也是有限的。通過聯想,就可以從一個點的知識發展為縱橫交錯的知識網。
教師可給定學生一些具體元素或抽象的概念作為中心,讓學生根據中心主題以圖形的形式進行發散性思維聯想。聯想的途徑就是可以從形狀、材質、概念、文字、功能、歷史文化等分類進行一級擴散,每一個擴散點又可以作為一個中心詞,繼續進行擴散,這樣思維呈現出無窮無盡的聯想。進行發散性思維聯想不僅擴大了思維的廣度,更在思考的過程中擴大了觀察范圍,也改變了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單一的思考方式。
在設計中,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的流暢性、連續性、靈活性得以提高,但也容易出現思考的結果偏離主題,造成創新思維的無序性,這也使創新思維失去了思考的價值。這就需要在思考的過程中建立一種邏輯性的理性推理方式,以邏輯思維為基礎,思維圍繞中心主題,進行排他法取優論證。
循環思維聯想主要是通過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在概念間的轉換,經過一系列的推演,最終又回到原來的設計中。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將默寫式智力激勵法注入循環思維聯想設計中,以小組的方式來完成設計。這可以讓學生思維更加敏捷,避免個人思考時出現的思維定勢,在相互激勵中,還能增加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合作創新,學生在思考聯想范圍時,把與原設計的相關的因素考慮進去,給最后完成的同學留下回到原位的聯想空間。
想象是人腦對原有事物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新形象的過程,具有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目的指向性,想象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創新能力的強弱。設計可以通過想象將形象或概念進行選擇、重組,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視覺形象。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希望列舉法,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根據思考者的主觀意愿提出新的設想,擺脫原有物品的束縛,為創新思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希望點列舉法,主動提出創新想法,再根據希望提出的新的事物具有的屬性,進行大膽想象,最終設計出新穎、獨特的形象。
具體操作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式練習,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收集希望點。如在設置課題時以平時常見的物品元素為出發點,通過想象進行功能再造,要求對其功能進行大膽想象,改變原有用途,開發新的功能,并用圖形形式表現,教師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可結合設計構形原理,引導學生進一步的完善。
異物同構是設計中的表現手法之一。表現的內容是將不同的設計元素聯系起來,將其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產生新的圖形。在進行同構圖形設計時,主要的思維方式是類比思維,這是一種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進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在運用異物同構進行設計訓練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教學設計:首先確定課題。課題的設置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具象范圍.一種是抽象范圍。具象范圍建議設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象,用固定設計元素與其他不確定的設計元素進行異物同構。抽象范圍設置是教師給出關鍵詞,學生圍繞關鍵詞找到反映其內涵的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并以草圖的形式畫出;然后通過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選擇、組合同構能表現主題的設計元素。最后評判所得到的設計作品,確定所組合元素之間的相似性和易讀性。
2.5 運用逆向思維進行設計訓練
逆向思維打破了正向思維的規律,從事物的性質、形態的反方向進行觀察和思考,打破常規思維定勢束縛,將思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構想。
在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可以從簡單的反義詞訓練入手,引導學生從相反的詞語中,思考事物的相對性,進而在設計創意時,將逆向思考方式納入思維范疇,進行設計創新。
教師可以先設置課題,然后分析詞組概念,再根據概念聯想形象,學生根據分析范圍可運用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進行形象聯想,聯想的形象應能表達詞組的含義,最后用設計圖形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在進行設計創意時,能更多的從事物的反方向以及矛盾方面思考問題,設計表達的意義更生動。
本文通過對設計教學思維創新的研究,力求在設計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抽象觀察、形象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意識,以豐富環藝設計教學的形式與內容。
[1]葉蘋.圖形設計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余華東.創新思維訓練教程.第二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3]BOB GILL著,邱順應譯.不守規則創意.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098
設計;創新思維設計;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