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芳 哈爾濱師范大學07級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 150000
普通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比較研究
袁 芳 哈爾濱師范大學07級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 150000
教育史社會文化的一種生命形式,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宏觀管理體制是文化結構中居核心定位的工作,教育宏觀管理的關鍵是吸取先進經驗和社會觀念的價值認可。開放、多元、民主、創新的教育管理體制為普通高校管理與發展拓寬了更大的空間。
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已成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既要立足中國國情,又要借鑒外國的經驗。本文試對幾個主要國家的普通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進行比較分析,以期能到對我國當前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具有有借鑒意義的啟示。
世界各國的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與其政治制相一致,它是各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按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來分,主要有三種類型中央集權制、地方分權制、中央和地方均權制。
前蘇聯和法國屬于中央集權制國家,對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也是如此。在前蘇聯,聯盟的高等和中等專業教育部實施對全國高校的具體導和管理,法國則由國民教育部負責管理高等學校。兩國中央政府都在以下方面擁有權力:制定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批準人事安排;分配各校經費;審批國家文憑等。前蘇聯還要安排教學、科研、對外聯絡等工作。這兩個國家權限集中于中央政府,職責明確而具體,地方(蘇聯為加盟共和國,法國為大學區)則是具體執行中央的政策,沒有決策權。
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權力分配,反映了普通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的一個方面,如果不涉及政府與高校之間的機構設置與權限劃分,普通高等教育管理及其改革也終將難以實現。世界各國高校與政府的關系也一直處于控制與反控制的“動態平衡”之中。按照各國政府與高校之間的關系,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可以分為自治型和統一管理型兩種。
日本、美國、英國的普通高等教育管理屬于自治型。50年代以后,日本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特點是實行大學自主自律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取得自治與宏觀管理的平衡。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經營團體,美國州政府對本州的普通高等教育有廣泛的權力,多數通過州教育委員會來行使以下權力:提供高校設置基準、發放許可證、提供普通高等教育經費。校董事會對高校的具體運作具有直接的權力,委托校長全權負責學校的人員、教學、發展規劃、經費預算等。
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高校之間的關系用何種手段加以規范是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及其革的必要條件,各國普遍運用了立法、撥款、評估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綜合調控高等育中的各種關系。
世界各國都注重用法律來規范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理中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高校之間的各種系。德國《高等學校總綱法》(1975年)、日本《教育基本法》(1947年)及《學校教育法》、法國《普通高等教育方向法》(1968年)和《高等教法》(1984年)等都規定了國家、地方政府、高等學校應有的基本權力。
各國撥款的方式、作用都不太一樣,但都是為了實現政府的宏調職能。
在美國,聯邦撥款(約占高校總經費的13%)一般分為資助性撥款(無償性投資)和有償性撥款(專款專用)。撥款一般都是有意圖的,同時具有法律效力,聯邦有專門的機構監督執行情況。美國和德國的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主要由州提供,一般占學校總經費的70%,真正體現州管普通高等教育的特點。
70年代以來,英國一方面大量削減普通高等教育經費,另一方面經費發放也由撥款制改為基金制。1991年成立了普通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大學已不再是一個松散連接的自治機構的俱樂部,而是要服從國家統一命令了”。英國政府削減了經費卻加強了控制,主要由于:基金會規定的“指導價格”體現政府對投資的具體要求和附加條件;經費分配上取消了一攬子方法,代之以具體協商和簽訂合同,大學難于背離政府的“指示”。
教育評估是由一定機構對一所學校的辦條件、教育質量及其在學校群體中的地位一種判定。各國都或多或少地利用評估手段來確定質量標準,加強對普通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以美國和日本為例:
美國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一個顯著特點非官方的鑒定機構對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作用明顯。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質量標準,而是通過鑒定機構制定課程標準,確定評價程序和方法,實施初評及定期復查,用定期公布名單的方式來保證起碼標準。同時,這些鑒定機構的評價結果直接影響各項資助情況,因此有“相當于其它國家官方教育部的作用”之說。
日本普通高等教育評估也頗有特色。戰前主由國家組織實施,國家以立法形式規定評估標準,體現了中央集權的特點戰后受美國模式的影響,普通高等教育評估制度也進行了改革大學的設置認可和質量評價分離,前者仍由國家實施,后者轉為由民間來組織。另外,在中央集權制國家,行政手段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
在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過程中,世界各國都抓住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與高校的關系這個關鍵問題,綜合運用立法、財政、評估、行政等手段,促進了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從以上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出幾點啟示:
從世界范圍來看,除了前蘇聯和法國實行中央集權制外,其它國家都實行地方分權制或均權制。中央集權不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也不利于普通高等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完全地方分權又不利于實行中央宏調,發揮整體優勢。同時實施何種體制還與一國的國情有關。再從世界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趨勢看,中央集權制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民主管理、調動了地方辦學積極性分權制國家也都通過立法、撥款等手段加強了中央宏調的能力。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是普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建國以后幾次大的管理體制的改革都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權力再調整,沒有涉及高校自主權的問題。縱觀世界各國普通高等教育的發展,無論是典型的地方分權制國家,還是中央集權制國家,都十分重視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問題,就連中央集權制的法國也是如此。當然,自主權歷來就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之中。目前各國都在進行改革,在控制與反控制之間努力尋求“平衡點”。
首先,要加強普通高等教育的立法工作。加速“普通高等教育法”的制定,以此來規定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各種關系,特別要明確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高校的權限劃分,使管理體制的改革有法可依。
其次要改善經費分配和管理辦法。在鼓勵高校多方籌集經費的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將政府撥款分為直接撥款和間接撥款。為了更好地改變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屬地位和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英國的基金制也可以在我國試行。
最后,要積極推進高教評估的研究和實踐,制定學校設置基準和教育質量評價指體系。在中國,政府組織的評估剛剛開始,評估由于種種原因效果甚微,要借鑒美和日本的做法,將大學設置和質量評價有結合起來。要繼續加強由政府組織的評估,逐步發揮民間評估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行政調控手段是短時期、在重大問題上更為直接、有效的法要吸取中央集權制國家的教訓,審慎地以運用。
[1]符娟明等編著.比較普通高等教育教程.北京.原子能出社.1990
[2]閻風橋.歐洲普通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特點及對我國高管理改革的啟示.比較教育研究.1993(6)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101
普通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比較研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