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秋實
小的時候跟大人去看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最后,祝英臺投墳,梁祝二人羽化成蝶,我擼著鼻涕,小臉上已淚水橫流。長大后的某天下午,我正一邊啃著麥大叔家的香辣雞腿一邊吹風扇,腦子里突然電閃雷鳴般地產(chǎn)生了一個問號:
為什么梁山伯認識祝英臺三年都沒發(fā)現(xiàn)她是個女的?
梁祝的傳說產(chǎn)生于晉朝,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僅寥寥數(shù)百字,并未說得十分具體。若是從常識判斷山伯不識英臺為女子的可能,也就這么幾種:一、梁山伯乃木訥之人。可木訥到朝夕相處(同讀書,同就寢)三年連一點端倪都看不出來……如此蠢笨的人怎么能考取功名呢?而且梁山伯聽說祝英臺的真實性別后十分高興,大家試想,如果一個和你朝夕相處三年的“哥們兒”告訴你她其實是個女的,你的第一反應能是高興?二、梁祝相識時年齡太小,祝英臺女性特征不明顯。的確,魏晉時期的法定婚齡只有十幾歲,讀書的年齡可能更小。不過,你要說這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生死之戀是由兩個剛十歲出頭的孩子共譜的,我怎么覺得梁祝的故事一下子變了味呢?而且這么小的祝英臺能謹慎到瞞住全書院的老師和同學,也實在太有難度了。三、祝英臺長得很丑,或者很中性。這個我就沒話說了,講理不成,也別人身攻擊嘛。如果祝英臺乃恐龍一枚,馬家又怎么會非要強娶呢?
所以我的推斷是:梁山伯早就知道了祝英臺是女子,他的木訥,是裝的!
“梁山伯是一個好學生”,這是大家的公認。的確,家境不富裕,沒有老爹撐腰的梁山伯自幼便知道,不好好學習是找不到好工作的。所以他寒窗苦讀,期盼能靠知識改變命運。
而祝英臺如果擱到現(xiàn)代社會,應該算是一個任性的富二代少女——穿奇裝異服(女扮男裝);不走尋常路(上虞縣祝家莊人偏要來杭州游學);早戀(對梁山伯一見鐘情,立馬轉(zhuǎn)學到尼山男校)……
祝英臺屢次暗示,梁山伯屢次裝傻。其實他心里明鏡似的,只不過想到自己正處于高三下學期這個緊要關(guān)頭,絕對不能分心,將來金榜題名之后就可以苦盡甘來,與英臺妹妹雙宿雙飛了。但祝英臺并未了解山伯兄的一片苦心,陰錯陽差之下悲劇便發(fā)生了。
也許你會撇撇嘴說我太無聊了,梁山伯是不是裝的,誰關(guān)心啊。我想說,這不是重點,真正好玩的地方在于能去懷疑些什么,并找到自己的答案。那種“全世界只有我知道”的興奮滋味,你嘗過嗎?
反而言之
●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特別的人從來不說自己特別,比如說我。
●我知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可是,至少,宴席上我要吃得爽!
●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講故事。
●我要低調(diào)地告訴全世界……
●那人長得吧,怎么說呢,像素比較低!
●每當困難的時候我就念藏經(jīng):“噢嘛呢哞嘛哄”, 翻譯成英文是:“All money go my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