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寧靜的小村外,有一個笨小孩出生在六零年代……”收音機內飄出了劉德華的《笨小孩》,我不禁抿嘴一笑,因為我就是一個笨小孩。
我之笨,數不勝數。
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知道我笨。笨得風雨不透,笨得笨名遠揚。我的笨連累了我媽,篡改了她美麗的命運,成了她一生之敗筆。每當家中來客或在外碰到朋友,每當說到我時,她便像被逼供般列舉我的笨處,先發制人,堵住別人的嘴。別人看她那種自我批評的誠意,不好意思再問,只好隨她把我當做一個笨小孩。
我爸通常表達得比較含蓄,時常對我講:“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睗撆_詞還是我笨。
我只好心安理得地笨給他們看。
每天開飯前,我必先灌一筒鼻涕眼淚。作業寫不完,勢必不上桌吃飯。于是我個人對著算術本子揉新舊笨頭,演繹出并非只有吃飽飯才會打嗝——哭到打嗝。我爸只好放下筷子前來營救,循循啟發。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我好歹算出一題,原來3+3=6。這下松了口氣,以為終于可以獲得赦免,可以出去吃粉蒸排骨了,誰知后面還有道缺德的題等著,2+4=?,我傻了!
老爸那時還沒成老爸,年輕氣盛,脾氣頂大,伸出鐵拳打發我:你個笨,3+3知道等于6,2+4不知道!我爸絕望。
算術是我一生最初的蒼老,我單純而幼小的心靈怎么容得下那么多6!以致于老師看我的眼神是嫌棄而又憐憫的——既不能親手除掉我,又不忍看我茍活世間。
我媽派我去買油條。兩根油條五毛錢,買八根油條就是兩元,給我五元,找三元。手拿不下就帶一個大袋子去。錢攥在手里怕扔了,放在上衣右邊口袋。千叮嚀萬交代,我出門了。雖然我媽設想及算計了種種可能,卻唯獨忽略了一種可能——油條賣光了,只剩下燒餅。燒餅一元一個,五元根本買不到八個,再說沒讓我買餅,我空手而歸。我媽哭笑不得。
雖說我笨,但我品質好,視金錢如糞土。
那是九七年除夕,香港回歸讓大人們很高興,特別批準只有4歲的我和哥哥姐姐放花炮。可大哥大姐只準我看,不準我放,僅給我一根未點火的“沖天炮”。我無奈,只能耷拉著腦袋,雙手插袋觀看。突然,不安分的手摸到袋子里有一張紙,是上午用一句“新年快樂”換來的“紙“。我頓時眼睛一亮,三步并兩步地跑到廚房把“紙”放在爐子上點燃,用以當火種。當我舉著“火炬”從院子穿過,喝了酒的大人們還以為看到了鬼火。不過立馬發現我在鬼火旁邊,使得他們一個激靈,酒意頓消,筷子一甩,飛奔到我面前,打掉我手中的“鬼火”,一頓亂踩,然后撿起還剩一個角的“紙”。我明白了原來“鬼火”是一張百元大鈔!于是出現了一群大人站在院中,左手拿著右手腕,一起用欲哭無淚的目光看著我。
誰說中國只有一個雷鋒?我也是!
鄰居家的聰明女孩,佯病稱腿疼腳痛,我便每天背她過馬路,上學放學風雨不改,直到后來有一天,女孩從我背上跳下來,結結實實地跺著地,拍手哈哈大笑,隨后去跟每個人講我的蠢。
我之笨,言之不盡。
童年真乏味冗長,笨人的童年尤甚。漸漸地,我安笨若素,安守笨分,學會讀書,但讀書清苦且寂寞,縱有天才,背地里也苦不堪言,倒不如我這笨人,反懂得青春恣意處的逍遙。
“哎呀望著胸口拍一拍,勇敢站起來,不用心情徘徊。”
“哎呀向著天空拜一拜,別想不開,老天自有安排?!?/p>
我將心甘情愿地執笨不悟。
評 析
“執笨不悟”、“安笨若素”、“安守笨分”……成語化用得實在精妙。全文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如那張“鬼火”的百元大鈔;同時也讓人深受感動,笨體現著樂觀、踏實、淳樸、堅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