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潮
“跟帖體”,以其獨特、靈活、富有個性的行文格式,及其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頗具創新的特色,深受一些時文作者和中學生朋友的喜愛。在課堂作文和考場作文中也可見到它的身影。該行文體式,借鑒了網絡QQ日記、博客、論壇等空間上跟帖留言的形式,往往圍繞一個中心問題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演繹成篇的。雖然,網絡跟帖是眾多中學生朋友所熟知的,但在實際的寫作中,許多同學的“跟帖體”作文寫得不夠理想。其實,文章與真正的網絡跟帖并不完全一致,要真正寫好它,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網絡中的跟帖,具有著相對的自由性,跟帖者可隨意地東拉西扯不著邊際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如果文章也如此表達,內容勢必蕪雜,立意也將含混模糊。因此,用“跟帖體”結構文章的時候,必須在跟貼者那看似“嘈嘈切切”的帖子中,能巧作安排,在錯雜紛亂中凸顯“主旋律”,鮮明體現作者的用心之所在。帖與帖之間,應該緊扣中心,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生活境況,感受人生百味,抒發內心真情,揭示問題本質。
如在《費勁人生》(2010年3月2日《中國青年報》)一文中,人物小丘因倍覺“人生的路千萬里,他總比別人多費勁”,于是更新空間,痛訴“費勁”,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諸多在小丘認為學習、生活、工作都順風順水的好友紛紛跟帖,大倒苦水,大家都認為自己的人生也很“費勁”。小丘由此大悟:“也許我們擺在人前的都是費勁后的結果,個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們再去羨慕別人的結果,自憐自己的甘苦,覺得天下我最不幸。其實,人生路上千萬里,誰又比誰少費勁?”該文以如話家常的筆調,處處圍繞“費勁”二字,通過諸多人物、涉及各色生活經歷,典型而深刻地反映時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真實心態,將人生的大道理通過日常的生活體現出來。以小見大,筆墨靈活而凝練,中心鮮明而深刻。
“跟帖體”的結構看似簡單,易于操作,但要真正操作得好,是很需功力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的行文方法非常講求 “起承轉合”。“起”,通常是樓主、版主等直接“貼”出的一個話題,或先簡潔介紹有關原因,促使樓主、版主發帖。開頭的“帖”可以是一件事、一種情感、一個困惑、一種道理感悟等等,目的是引發網友暢所欲言地討論響應,最終達成一個統一而正確的意見等等。“承”,就是網友們響應樓主、版主的話題,而見仁見智地跟帖,或附和或補充等。“轉”,就是網友對版主、樓主甚至前面的跟帖或反對或引申,最終形成版主觀點的完善或轉變。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的網絡跟帖中,“承”、“轉”這兩部分的內容往往是雜陳無序的,而在“跟帖體”文章中,這部分內容應該呈現出嚴密清晰的先后邏輯關系,如并列、因果、正反、遞進、總分等等。
2009年江蘇一考生在《品味時尚》一文中,開頭樓主貼上關于“時尚”的糗事,此為“起”;接著“一樓”跟帖附和,批評現代人 “愛追時尚”、“盲目跟風”,其為“承”。 而“二樓”的跟帖則針鋒相對地指出“也有一些人不盲目跟風的”,并鮮明地深刻地闡明“有的時尚,也是創新,并成為經典”,因此就不能盲目地排斥時尚,此為“轉”。兩個跟帖一分為二,既相互補充,也相互對照,行文由淺入深。結尾是樓主總結,明確中心,此為“合”。全文環環相扣,上下一體,同時亦有行文變化有致、曲折生動之效。此所謂“方寸之內顯波瀾”。不難發現,上文所提及的《費勁人生》一文的內容在跌宕起伏之余,亦饒有情趣,令人讀來欲罷不能。
當然,“跟帖體”的作文,尤其在考場作文中,跟貼者不能太多,作者應力求內容精要典型。
網絡跟帖,本身就是很現代、時尚的一種交流方式,因此,“跟帖體”從里到外都應富含現代的元素。它必須著力反映現代人的生活、現代人的表達方式、現代人的思維習慣、現代人的情感及價值取向。唯有如此,“跟帖體”的形神才能達到較為完美的統一。例如《費勁人生》中反映的現代人的浮躁及功利,《品味時尚》中反映的現代人“盲從時尚”及現代時尚的 “美與丑、雅與俗、好與壞交錯雜陳”,無不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
除“跟帖”這特有形式外,“跟帖體”的語言表達,亦生動時新而又充滿個性,雖有網絡用語和一些口語,卻也不失文雅、得體、規范。這是中學生尤其值得注意的。表情達意、遣詞造句,都應體現良好的內在品性和文字修養。
“跟帖體”通常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展開,但兼容性極強,記敘、議論、抒情,可靈活驅遣,行文別具一格。因為文章總體上是人物之間的對話,所以人物只要圍繞中心,即可記述所見所聞,可因事明理,可直抒胸臆,可剖析論證等。但千萬不可忘記敘述內容的照應過渡,敘述對象的一致,彰顯記敘類文章的總體特色。如《費勁人生》的行文就如微型小說一般曲折起伏,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心理都極其生動。《品味時尚》一文,無論敘事、說理還是抒情,都從字面上突出“我”的事、“我”的情、“我”的理。
總之,要成功駕馭“跟帖體”,就必須在形式和內容這兩方面下功夫,要多關注生活、參與生活、感悟生活,學會藝術地表達,要將現代中學生健康向上的朝氣與蓬勃旺盛的活力表現在字里行間之中。
為了便于更為直觀地理解與借鑒,茲將《費勁人生》與《品味時尚》兩篇文章附錄如下:
費勁人生
林特特
小丘有些不平,對于他的人生。
比如求學,他經歷的失敗總比別人多一倍,高考考了兩次,考研考了兩次,四六級亦如是。
工作也不算順利,小丘當過兩年老師,雖說轉型成功做了編輯,但之前的工作經驗全浪費了。最近去應聘,面試小丘的人不過比他早入行3年。哎呀呀,小丘后悔不迭,要是當年高考沒復讀,畢業后沒去干別的,他現在不也是業內資深了?
還有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小丘甩過別人,也被別人甩過;此刻婚姻美滿,前塵往事卻也讓他嗟嘆——為什么愛的路,不對,人生的路千萬里,他總比別人多費勁?
輾轉難眠,小丘爬起來更新空間,痛訴“費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天,一上線,小丘就發現他的各路朋友回帖、悄悄話,或是在QQ上和他傾訴。
A友說:“我已經習慣交N次考試費了,總比別人費點勁。”A在小丘眼里是精密考試機器,且不論托福、GRE和博士學位,單拿出“國際精算師”來就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B友是業內前輩,十余年從業經驗。“我曾做了整整5年校對,才有機會策劃選題……那5年真是浪費!”
C友是師妹,“保研沒保上是我最大的創傷……為什么別人都行?我卻要費勁去考?”可她早碩士畢業,工作都好幾年了。
D友說:“別的同學孩子都上幼兒園了,我老婆就是不想生,人生到這卡殼了……真他媽的費勁!”
E友說:“你好歹總能重來,我談一次戀愛就結婚,做一份工作7年還沒找到任何樂趣,巴不得有‘費勁’的勇氣……”
F友還算積極,傾訴完他那點小委屈,不忘激勵自己:“真正的牛人費的精力更多,比如本行大貓……”
小丘有點應接不暇,他只想倒苦水,沒想到,倒成了苦缸——裝滿各路朋友工作、生活的苦水,好家伙!他們的煩惱一點不比小丘少,可之前小丘以為他們都比自己順風順水。
G友總結了小丘的總結能力,“也許你是比別人費點勁,不過也可能是比別人善總結。”
小丘手忙腳亂還在敲鍵盤,這一刻他對H友說:
“也許我們擺在人前的都是費勁后的結果,個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們再去羨慕別人的結果,自憐自己的甘苦,覺得天下我最不幸。”
“其實,人生路上千萬里,誰又比誰少費勁?”
【點評】本文以如話家常的筆調,典型而深刻地反映時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真實心態,且以小見大,將人生的大道理通過日常的生活體現出來。尤其值得借鑒的是文章的構思技巧。作者巧用“空間”跟帖,使內容集中;同時,善用對比,將好友們的大倒苦水與“小丘”對他們的羨慕進行比照,使得最后的感悟水到渠成。其次,作者融入微型小說的筆法,顯得新穎別致。一波三折的情節,吸引人,也啟發人。
品味時尚
江蘇一考生
樓主:各位帥哥靚妹們,在下今日又出糗了,當我漫步在樣園的林蔭大道,獨自一人孤獨惘悵之時,忽有一身影從眼前掠過,抬頭,一雙特步板鞋,一條嘻哈運動褲,一件寬松T恤衫外加一頭飄逸長發,不正是我同宿舍的好姐妹嗎?于是我用光速飛奔到她身后,照準后腦勺就猛地把她的頭摁了下去,結果,那人一臉驚愕,轉過頭來,我被霹靂到了:認錯人了,真是糗大了……
一樓跟帖:唉,沒辦法,現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個打扮,你這樣的“驚歷”我深有同感。現代人都愛追求時尚,看到哪個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熱褲,走在路上個個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劇似的,我被雷到了。另外,前些日子陳冠希的“艷照門”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 “門熱”,不管是娛樂圈的“魔術門”還是政治領域的 “貪污門”,都產生了“蝴蝶效應”,除此之外,似乎給明星的粉絲團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熱門,比如李宇春的玉米們,張峻寧的檸檬們,韓庚的庚窩們等等,不勝枚舉啊……
二樓跟帖:樓上的,話不能這么說,像我身邊就有著一批不盲目跟風,特立獨行的人,現代人是講究時尚,像現在我們說的“囧”字就引發了不少爭論,很多網絡語言也都風靡全球,當時尚成為一種潮流,我們也不能跟著別人亂鉆啊!王菲穿燈籠褲是好看,可是一些稍有贅肉的大媽們也不能覺得自己不穿便落伍了,就毫無顧忌,也穿在身上,多不合身啊。在21世紀缺的是什么?異類嗎?不,是創新,周杰倫一開唱,時尚風與傳統風相結合的熱潮便席卷而來,他的唱腔更是成了一種時尚,還有,劉謙也憑著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魔術表演風格而引發了另一種時尚……
樓主回帖:多謝各位光顧,本主讀罷兩位高見,確是深有感觸,如今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美與丑、雅與俗、好與壞交錯雜陳。創新與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動,有些時尚如過眼云煙,有時時尚會沉淀為經典,像前幾日央視播出《傾城之戀》后又掀起一股張愛玲熱,如此可見,時間自會證明一切,在我看來,時尚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方為“尚”!
【點評】該“跟帖體”作文,形式的新穎、語言的新潮生動,以及內容上材料時新豐富,無不彰顯考生深厚的生活底蘊與扎實的語言功底。不可忽視的是,文章采用“跟帖體”是精明之舉,因為采用“跟帖”的形式,讓網友各抒己見,非常切合題中“品味”二字所暗含的寫作要求。當然,文章內容的漸次呈現,也體現了作者思維逐漸深化的過程。思維縝密了,結構便嚴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