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芳敏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運村小學)
從“心”開始,追求有效的美術課堂
◆陸芳敏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運村小學)
現代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美術的學習在此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學習美術,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以及美術的實踐能力,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術教學 有效課堂 教學設計
受學科特征限制,美術教師往往授課的年級多、班級多,要進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準備就更多,花去了教師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對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研究有時不夠深入,缺乏思考。為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我們應從四個方面來優化教學設計。
美術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通過各種教學途徑和方式,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美術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思路要結合學生實際知識情況,通過設計相應教學策略,讓學生會主動獲取美術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
美術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美術各個教學環節設計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動手。特別是在多動手的環節上,根據不同學習差異的學生,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設計不同的作業體驗和動手實踐,讓學生樂于參與,敢于展示自己的個性才能,創造出通過自己獨特認知和自我意識下成就的個性作品。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是我們新課程改革對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美術課堂教學設計要立足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科學評價等環節優化教學設計,通過每一堂課科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情緒和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練的習慣。
美術課堂通過作品的欣賞、新知識的學習、作業的完成,使學生在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上都有收獲。所以,美術教學設計要從培養學生學習情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出發,充分考慮美術教學不僅使人能認識美、理解美、創造美,還可以使人心靈美、人格美,通過設計相應教學環節,發揮美術課堂在創造人性、完美人格中的獨特作用。
根據美術教材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學情,設計不同的學習情景導入課堂的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情緒,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的關鍵。美術課堂的導入可采用游戲、故事、猜謎、欣賞等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明確方向。不管采用何種導入,都要從自然流暢、簡潔有效入手,為下一步的學習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新知識的學習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環節,教師要立足規律本位,運用教學的基本規律,科學施教。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習的有效組織管理,做到順學而教。
美術作業是體現學生學習效果,體現學生觀察思維、動手實踐能力的關鍵手段。學生的學習和表現是有差異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年齡特征、個性才能、生活實踐,做到區別對待、點面結合、因材施教。作業的布置突破固定的模式,作業的要求多樣化、個性化,積極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創造出充分施展個性才能的作品。
美術教學中,學生作品的展示環節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和培養學生自信心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動參與者,教師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作技術上的指,引導學生在評價中既要注意用色、構圖、創意等學科知識技能評價,更要注意每一個同學學習過程和努力程度的評價。其次,要精心設計評價的時機和評價方式,同伴互評、小組評、全班評、老師評要靈活運用,合理安排。有時,還可以實施推遲評價,允許課堂上對作業完成不理想的學生,在課后再去構思創作,對其作業評價可延后,凸顯美術課堂的人文性。
美術教學有其特殊性,課前要讓學生收集資料、準備美術用品,課中要讓學生自覺完成布置的美術作業,課后還要把美術的觀察、學習延伸至生活等各個領域。部分家長對美術學習不夠重視,學生也對平時那么多的準備工作煩惱,而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一些好習慣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以愛育愛,以人育人,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去培養。
每一個學生能自主學習過程,自理學習生活,是最好的學習境界。美術教學過程有很多這樣培養的機會和場景。如課前按照老師布置的任務,做好課前觀察、收集查找資料、帶齊美術用品等,通過這些習慣的培養,對完成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任務都有著重要作用。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情境的呈現,要求學生能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學生才會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悟,積極參與討論,主動提出問題,主動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逐步培養了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美術課堂要求所有學生主動參與繪畫創作實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充分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和特長。通過不斷實踐,讓學生相信自己能行,碰到困難和失敗時能樂觀面對,鼓勵自己向著成功不斷邁進的良好處事習慣。
美來自生活,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美術課不僅僅教會學生繪畫、制作,還要教會學生用審美的眼睛去看待身邊生活,能運用視覺語言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