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 趙亮
電子商務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及治理對策
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 趙亮
電子商務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了電子商務秩序。本文主要探討了電子商務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和治理對策。
電子商務 不正當競爭 治理對策
電子商務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經營者在電子商務中采取各種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商業詆毀、域名搶注、混淆行為等違法手段,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電子商務秩序的行為,探討了電子商務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和治理對策意義重大。
(1)虛假宣傳
虛假宣傳是指經營者為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和不正當利益,對商品或提供的服務進行虛假和引人誤解的宣傳的行為。電子商務中的虛假宣傳形式主要表現為采取網絡廣告的形式進行虛假宣傳。比如2010年04月13日《京華時報》報道
迅雷首頁顯眼位置出現“買得值”的廣告,寫著N97mini,2折特賣,很多消費者就下了訂單。結果他們拿到手機后發現,并非諾基亞品牌,而是外觀與諾基亞N97幾乎一樣的山寨手機。“買得值”網站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2)侵犯商業秘密
侵犯商業秘密是指使用盜竊、病毒破壞等非法手段獲取或者竊取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電子商務中侵犯商業秘密的形式主要表現為通過病毒方式,非法獲取企業的商業秘密信息;非法入侵計算機信息系統竊取數據。比如霸才公司與陽光公司簽定了使用陽光公司《SIG實時金融》數據分析格式的合同(陽光公司將交易所的行情信息整理匯編,以特定的數據格式形成綜合行情信息,通過衛星廣播系統向外轉發給霸才公司),約定霸才公司非經陽光公司書面同意,不能以任何方式轉發使用SIG格式。后霸才公司違約截取并轉發原告《SIG實時金融》信息源,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業秘密。
(3)商業詆毀
商業詆毀是通過捏造、公開虛偽事實或虛假信息,對特定商事主體的商譽、商品或服務進行貶低和詆毀,造成其商業利益損失的侵權行為。電子商務中的商業詆毀主要表現為:網絡匿名誹謗;用網絡廣告詆毀其他經營者的商譽。比如2007年諾托·弗朗克公司明知“屬于冒牌產品”一語關乎經營者市場聲譽及其企業形象,仍借助媒體予以公開發布,已給溫州諾托公司的商譽及市場經營造成不良影響,構成商業詆毀,終審判決諾托·弗朗克北京公司刪除侵權聲明、在網站上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三萬元。
(4)域名搶注
域名搶注是指出于從他人商標或其他商業標志中牟利的惡意,注冊域名并出賣域名的行為。域名是指域名所有人擁有的用于計算機定位和身份識別的網絡地址。在互聯網中,每一臺計算機都會有一個唯一的標識,這個唯一的標識就是IP地址,用以區別接入互聯網的成千上萬的計算機。每個IP地址由4個小于256的數字組成,比如123.123.123.123。ip地址使用非常不方便,我們需要有一套和ip地址對應的字符型地址,就是域名。所以,與網絡上的數字型IP地址相對應的字符型地址,就被稱為域名,比如sohu.com。比如據北京媒體報道,“團團”“圓圓”一經公布,其中文和英文重要域名全部被上海的彭先生的搶注,他共搶注了16個相關域名,并拋出了333萬元出售的天價。每一個的最低拍賣價都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最貴的要88萬元。
(5)混淆行為
混淆行為是指生產者或經營者為爭奪競爭優勢,在自己的商品或者營業標志上不正當地使用他人的標志。使自己的商品或營業與他人經營的商品或營業相混淆。謀取不正當利益。電子商務中混淆行為主要表現為:網站的Logo標識與他人商標、商號、標識、域名等相同或相似;將他人注冊商標、商號登記為網站名稱,搭其他經營者的便車。比如網頁超鏈接,也就是行為人以視框將網頁分割成不同的區問,并將他人網站的信息資料呈現在自己的某一視框中,當網絡用戶進入設鏈者的網站,并以視框鏈接到他人網站的內容時,被鏈接網站的網址或廣告則被設鏈者的框遮住了,而設鏈者自己的網站地址、主頁內容及廣告卻仍然存在。再比如行為人對他人網站的信息進行復制并設置成鏈接,用戶順著鏈接進入網頁時,可不經過他人的網頁,而直接閱讀被鏈接的信息等等。
(1)對虛假宣傳的治理對策
受害人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向監督檢查部門申訴。如果經營者被認定為虛假宣傳,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廣告的經營者明知或者應知其為虛假廣告,還為經營者代理、設計、制作、發布,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專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依法處以罰款。
(2)對侵犯商業秘密的治理對策
一方面受害人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向監督檢查部門申訴或者向法院起訴。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另一方面受害人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罪名是《刑法》第219條的侵犯商業秘密罪);如果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受害人可向檢察院申請提起公訴。
(3)對商業詆毀的治理對策
一方面受害者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4條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經營者應該為受害者賠償損失;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調查不正當競爭行為支付的合理費用也應該由侵權者出。另一方面受害者可向人民檢察院申請,以《刑法》第221條規定的“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提起公訴。
(4)對域名搶注的治理對策
首先,要依據《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第9條對惡意搶注進行了限定,只有在注冊或受讓域名的目的是為了向投訴人或其競爭對手出售、出租或者轉讓,以獲取不正當利益;多次將他人名稱或者標志注冊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使用;注冊是為了損害投訴人的聲譽,破壞投訴人正常的業務活動,誤導公眾的時候在成立。其次,受害者可依據《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第23條向域名注冊機構提出異議。在確認受害者擁有注冊商標權或者企業名稱權之日起,各級域名管理單位為域名持有方保留30日域名服務,30日以后,域名服務將自動停止,在此期間,一切法律責任和經濟糾紛均與各級域名管理單位無關。最后,受害者可以依據2006年頒布的《中國互聯網絡域名信息中心爭議解決辦法》第2條向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認可的爭議解決機構投訴。注意爭議解決機構只受理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負責管理的CN域名和中文域名域名的注冊或者使用而引發的爭議。并且如果所爭議域名注冊期限滿兩年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就不予受理了,也就是說所爭議域名注冊期限必須不滿兩年。
(5)對混淆行為的治理對策
一方面商標權人可依據《商標法》第53條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訴或向人民法院起訴。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如果認為侵權行為成立,應該責令經營者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工具,還可以罰款;如果當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在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果當事人對侵權賠償的數額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侵權人期滿既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另一方面受害人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1條向監督檢查部門申訴或向法院起訴。如果認定為虛假表示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如果情節嚴重的,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如果經營者銷售偽劣商品的,可以申請檢察院按照《刑法》第140條至第148條的罪名提起公訴。
總之,企業和消費者享受到了電子商務給他們帶來的開放、快捷等便利,但也遭受到了網絡上不正當競爭的侵害。因此,電子商務中的不正當競爭問題必須引起各國政府及企業和上網用戶的關注,我們必須認清網絡環境下不正當競爭的各種表現形式,積極應對,嚴陣以待,防患于未然。
[1] 張彤華.電子商務對公平競爭的挑戰[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 2006,(02).
[2] 郭學文.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法律保障[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11).
[3] 李治華.電子商務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學分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F724.6
A
1005-5800(2010)11(b)-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