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育是一種主動療法、是一種自然療法、是一種全身康復療法、是一種功能康復療法,并通過運動來恢復和提高功能,這是藥物治療不能代替的。
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必然會引起機體各器官、系統相應的生理反應,長期鍛煉后可提高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因而對由于長期患病不動或少動以及因某些疾病所引起的身體形態和功能的衰退,能起到逆轉作用,從而可以達到康復的目的。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神經系統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對全身器官功能起調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來說,又需不斷接受來自各外周器官的刺激而保持其自身的緊張度和興奮性,從而維護其正常功能。運動對人體是一種重要的生理刺激,缺乏體力活動可降低大腦皮質的緊張度以致引起相應神經調節能力的減弱,造成機體內平衡失調,甚至形成某些疾病。神經系統和某些內臟器官的功能,并形成惡性循環。醫療體育是采用動靜結合,以動為主的活動方式來治療疾病,對神經系統有較好的鍛煉效果。
(2)提高運動、內臟器官的功能
形態和功能有著密切的依存關系,形態破壞直接限制了功能,功能喪失可促使形態進一步破壞。骨折或脫臼后,使關節功能受到限制,長期固定可使骨質疏松,肌肉萎縮,軟骨變性退化,從而進一步破壞功能。醫療體育可加快血流,擴張血管,促進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亦可使肌纖維增粗;運動可增加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改善軟骨營養,牽伸攣縮和粘連的組織,并維持其正常形態,進一步改善功能。
(3)提高機體的代償功能
有指導的醫療體育是促進恢復代償功能最積極的措施??梢宰畲笙薅鹊匕l展代償能力。如當一側肢體功能喪失后,對側肢體通過有計劃地訓練,可充分代償該側的功能。又如肺切除術后,進行專門的呼吸鍛煉可使余肺膨脹完全,充填殘腔。肋間神經麻痹而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礙,可利用加強腸肌和腹肌活動來代償。醫療體育可以促進形成各種反射性聯系,即能促進這些代償功能的發展。
(4)發揮主觀能動性,轉化消極情緒
運動可提高和改善人們的情緒。慢性病人由于對疾病的不正確認識和對治療喪失信心,極易導致精神抑郁,這種消極情緒??蛇M一步減弱人體的功能。病人主動積極地參加醫療體育活動,可以扭轉消極情緒的影響。這是因為醫療體育活動可反射性提高皮層和丘腦(包括下丘腦)部位的興奮性,而下丘腦是控制人體多種功能的中樞,其中包括“愉快中樞”,因而表現出良好、愉快的情緒。通過交感神經,產生營養性影響,改變機體物質代謝過程。當病人看到自己參加運動,并能從中獲益時,對治療增強了信心,有助于疾病的康復。
凡使腰部肌肉、韌帶、筋膜反復牽拉、痙攣而產生的慢性損傷,都稱腰部勞損。
(1)腰部勞損是由于反復的機械力作用于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的結果。長期彎腰負荷過多或體位姿勢不良,如射箭運動中的經常性脊柱側彎、長時間坐位工作、坐位姿勢不良等,均易使腰部肌肉長時間固定于一種體位,使該肌被動牽張或持續收縮,造成局部供血不良,導致營養及代謝障礙。
(2)腰部反復微細損傷或急性扭傷愈合不佳。腰部微細扭傷可致有關肌肉、韌帶纖維少量撕裂,出現小量出血、水腫,由于受傷組織結構不良,瘢痕粘連,耐力差,力量不足,易反復損傷形成慢性勞損性腰痛。
(3)腰部肌力弱。腰肌可因缺乏鍛煉或肌肉訓練不足,或因傷病影響,使肌肉體積縮小,肌力較弱,不能承受較大負荷而易勞損。
(4)脊柱畸形。腰骶部活動多,承擔的壓力大,如果脊柱有先天畸形(如脊柱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后關節突不對稱等),更已引起慢性腰痛。
腰部酸痛或脹痛。疼痛的范圍較大,有時疼痛可牽涉到臀部和大腿后、外側,但無串麻。肌肉輕度僵直,白天運動或勞動較多,坐久或站久,由彎腰位轉為直立位時,常誘發腰痛或逐漸加重,經過短期休息或平臥后疼痛可以緩解。若夜間休息充分,白天腰痛會有所減輕。由于腰部力量和耐勞能力減低,工作不能持久,做那些使腰部前傾的動作,如洗臉會感到不舒服,勞損部位有壓痛點,有酸、脹、痛反應。
按摩、體療是治療腰痛的重要方法。
(1)按摩療法
對腰部勞損引起的腰部肌肉痙攣和組織粘連行之有效,能減輕或消除腰痛。常用按摩手法有:推、摩、揉、滾、叩打、彈筋、按壓等,既可一次依此順序進行,也可選擇其中若干手法有機地組合應用。均可配合穴位按摩,每次10~20分鐘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
(2)體療
加強腰、腹肌鍛煉,對增強肌肉彈性和耐力,提高脊柱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改善肌肉的供氧狀態,松解粘連等都是有益的。相反,過多臥床休息是不適當的。體療的原則應該是在不引起疼痛和肌肉痙攣的前提下進行肌肉靜力性收縮鍛煉,需持之以恒。
(3)針灸、理療、痛點注射、內服活絡止痛藥等,對本病均有一定效果。
持續性腰痛者暫時停止腰部負荷及體前屈運動,要根據腰痛嚴重程度及訓練后的反應安排運動量和強度,每次訓練時間不宜太長,訓練內容多樣化,不能“單打一”的運動。
(1)經常進行改變體位的交叉訓練,使不同的肌群有輪換休息的機會,以減輕疲勞和預防勞損。
(2)在全面訓練的基礎上加強腰、腹肌訓練。腰、腹肌力量提高,有助于提高胸、腹內壓,保護脊柱,預防腰肌勞損。
(3)注意循序漸進和訓練節奏,以防肌肉疲勞積累。
(4)積極治療腰部扭傷。腰部扭傷后應從事積極治療和必要的短期休息,務必一次完全愈合,以避免尚未愈合的組織反復扭傷。
(5)參加腰部用力較多、負擔較重、活動幅度大的體育運動以及傷后訓練時,應佩戴護腰或寬腰帶,加強保護措施。
(6)經常保持良好姿勢,避免長期固定于一種體位。正確的坐姿應是:上腰部與椅子靠背板相貼,臀部盡量后移并保持固有的腰椎前凸及腰骶角,椅子宜盡拉向桌緣,防止彎腰,兩足平放著地可以自由伸屈,膝關節屈曲約100°。正確的坐姿對棋類運動員和學齡兒童都是十分重要的。
(7)積極開展自我按摩或相互按摩。賽前按摩可以減少損傷,賽后按摩能消除疲勞,促進恢復。
第一,我們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健身方法。我們在進行健身和醫療康復訓練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科學、講究安全、講究實效,要簡單、易學、鍛煉方便,對康復訓練來說,還必須要有針對性,否則不但對健康無益,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
第二,進行健身和康復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是可逆的,身體的健康狀況可以因為各種原因受到損害、出現疾病,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逐漸恢復健康。醫療和運動都是一種康復的方法,有一些疾病現在醫學上還沒有好的方法治療,通過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健身運動卻能夠使身體狀況逐步得到改善,而理想的健身效果一定是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堅持進行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鍛煉才能夠慢慢取得的。
第三,要注意把握好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理想的健身和康復訓練效果不僅要有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和持之以恒地堅持鍛煉,還需要注意把握好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很簡單,只要在鍛煉以后感覺身體舒適就是合適的,如果鍛煉以后感覺很疲勞或者很不舒服,那就說明運動量或運動強度太大了。當然,運動量太小也達不到預期的健身效果。
[1]李宏滋.運動與健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2月.
[2]凌月紅.體育健康教育與運動處方[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3]楊亞琴.運動康復[M].上海:東方出版社,1999年.
[4]黃力平,張鈞.體育康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