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世宏,趙 鑫,劉西杰,徐 恒
(本文編輯:孫軍紅)
根據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形勢的客觀要求[1],從 1999年起至今我們干休所開設家庭病房已逾 10年,建立了一整套醫療護理方法,較好地滿足了離休老干部對醫療保障服務不斷增高的醫療保障需求。本文就建立家庭病房的醫護實踐進行探討。
1.1 對象 選擇心、肺、腎功能衰竭患者;腦血管后遺癥患者;惡性腫瘤患者;體弱多病合并輕度感染需要特殊治療患者(如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等);慢性疾病需要指導治療和護理的患者(如長期留置氣管插管需切口護理、長期留置導尿管需要留置導尿管護理、長期臥床需做防治褥瘡護理等);慢性疾病合并運動功能障礙者均納入家庭病房對象[2]。
1.2 方法
1.2.1 醫護責任區分 按病患程度,分級管理。我們對所有家庭病房患者按病患程度分為三期,即平穩期、發作可控期和發作難控期。平穩期患者只是按醫囑口服維持用藥,除特殊護理(如留置氣管或留置導尿管護理等)情況外,無需特殊醫護技能,交給家庭護理員(患者的親人或保姆)護理;發作可控期指原發疾病再次發作初期,經簡單治療可以控制的,是衛生所的醫療技術能力可以解決的情況,由衛生所負責治療和護理;發作難控期指原發疾病再次發作,經簡單治療不易控制,或并發新的疾病的患者,需送體系醫院住院治療。
1.2.2 查房責任分工 以家庭護理員的日常觀察為重點,以衛生所巡診查房制度為關鍵,兩者協調配合承擔家庭病房主要的查房工作[3]。
1.2.2.1 家庭護理員承擔主要的觀察任務 家庭內確定的護理員可以是老伴、子女或保姆,要求 24小時不離患者左右,主要負責對患者進行日常觀察,并將患者的不適主訴(如頭痛、吃飯不香)和明顯可見的異常體征(如局部水腫、面部突然偏癱等)及時報告衛生所。衛生所值班醫生接到報告要立即到達現場,按常規進行體檢和診斷,并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醫護責任區分,從而按相應級別進行適當的處理。
1.2.2.2 衛生所承擔重要的查房角色 衛生所每天制度化巡診一次,目的是發現非醫務人員(家庭護理員)難以發現的異常主訴和體征,及時地作出診斷,并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醫護責任區分,判斷患者屬于發作可控期還是難控期。屬于發作可控期范圍內的病情,衛生所應立即進行相應的醫護處理,直至患者病情穩定重新進入平穩期;屬于發作難控期(本級衛生所不能明確診斷和治療的情況歸屬難控期)的情況,需及時上送體系醫院診治。要求衛生所必須堅持落實巡診制度,巡診員必須認真細心,以不發生漏診和誤診作為巡診任務的主要原則。
1.2.2.3 體系醫院承擔主要的技術支撐 衛生所后送的病人由體系醫院進行系統的診治,此外體系醫院每月對衛生所進行電話查房,每季度派專家來家庭病房巡診 1次,主要是對衛生所的工作方法進行相關的技術性指導。
1.2.3 醫療護理方法 以衛生所專業的護理技能為中心來展開工作,較為復雜的醫療護理情況可以借助醫院的技術力量去完成,大力培訓家庭護理員,讓他們掌握足夠的護理知識,以便勝任平時大量的繁瑣的簡單的護理工作[4]。
1.2.3.1 家庭護理員負責平穩期患者的常規護理家庭護理員按照醫囑給平穩期患者進行維持量用藥護理,給臥床患者定時翻身,并進行常規的清潔、飲食及二便護理。
1.2.3.2 衛生所負責需要醫護技能的專業性護理衛生所負責為患者到體系醫院取藥或化驗標本送檢;給患者進行留置氣管插管或引流導管進行常規護理;根據醫囑進行肌肉或靜脈注射護理;醫生適時地根據病情變化情況進行醫囑更新;根據需要給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等。
1.2.3.3 體系醫院負責上送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當患者病情變化,衛生所技術力量不能解決時,立即轉送體系醫院診治,經住院治療好轉,病情平穩后患者進入平穩期,再交給家庭護理員護理,并由家庭與衛生所共同進行查房和護理。
家庭病房實施 10年來,各類患者均能得到很好治療,從未出現意外,病情處理及時有效,患者及其家屬對現行醫護方法感覺滿意,衛生所工作井然有序,體系醫院配合有力。
目前干休所老干部全部進入“兩高期”,對醫療保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轉變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方式,才能有效地解決醫療服務條件與老干部保健需求之間的突出矛盾,家庭病房便是解決這類矛盾的重要方法[5]。
3.1 家庭病房的可行性 家庭病房將需要長期治療而治療方法又無特殊變化的患者作為收治對象,其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一是查房,二是護理。查房工作主要依賴于衛生所每日的巡診工作,受培訓的家庭護理員由于長時間地陪伴患者,能夠發揮觀察病情變化的作用,衛生所和家庭護理員有效結合,基本可以掌握患者表現出的疾病變化情況。
在家庭病房的患者中,大部分處于平穩期,小部分處于發作可控期,很少出現發作難控期情況。在患者處于平穩期時,其大部分護理工作很簡單,無需專業的護理技能,但其護理工作量大而瑣碎,交給家庭護理員非常合適,只要對護理員進行簡單的常規護理培訓,即可勝任護理工作;有些患者的護理工作需要專業護理員,這時衛生所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專業力量;當患者處于發作可控期時,衛生所依靠自身的技術技能可較好滿足患者的醫療需求;一旦發現患者發病達到難控期時,立即送至體系醫院治療。
3.2 家庭病房的意義 我所開設家庭病房的實踐證明,家庭病房能夠很好地解決所收治的患者的醫療護理需求,不僅可行,而且深受老干部歡迎。
3.2.1 有利于減輕體系醫院病房負擔 隨著老干部年齡增長、疾病增多,其醫療需求日益增高,對體系醫院病房的壓力越來越大,各干休所將需要長期治療,而治療方法又無特殊變化的患者納入家庭病房,既滿足了患者的治療需要,又緩解了體系醫院病房的收容壓力。
3.2.2 有利于干休所衛生工作規范化管理 干休所開設家庭病房,必然要強化衛生工作規范化管理,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必將促進衛生工作由隨機性服務向制度化服務,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由一般水平服務向預防、醫療、康復和心理服務一體化轉變,在增強干休所自我保障能力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3.2.3 有利于衛生所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 在家庭病房的醫護保障中,工作人員通過醫療護理工作,提高了對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和疾病的演變特點的認知能力,便于臨床經驗的總結,同時結合相關疾病的理論學習,實現了業務水平進一步飛躍,從而達到提高綜合業務素質的目的。
[1]張亞坤,蘇 皖,陳春林.軍區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形勢分析與任務對策[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6):568-570.
[2]全青英,全臨英.干休所建立家庭病房的可行性思考[J].武警醫學,2001,12(2):50-51.
[3]惠菊芬,肖 燕.老干部網絡家庭病房護理模式的實踐與效果[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4):358-360.
[4]劉永平,陳 宏,馬建芳,等 .我院建立老干部家庭病房實踐與體會[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4):368-370.
[5]嚴廷秀,宋 水.軍隊離休干部“兩高期”醫療保健工作的做法[J].人民軍醫,2009,5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