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道海 江蘇省濱海縣樊集鄉多種經營服務中心 224564
閹割導致鏈球菌繼發感染而引發豬高熱綜合征的診療報告
仇道海 江蘇省濱海縣樊集鄉多種經營服務中心 224564
2009年9月30日,江蘇省濱海縣樊集鄉某養豬專業戶前來求診。主訴:9月25日請當地獸醫對其從外地購進才飼養2d的未閹割的36頭15kg左右的公仔豬進行閹割,26日發現有2頭采食量下降,體溫升高,當地獸醫認為是閹割后的正常反應,就給病豬注射了青鏈霉素,可抗生素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病情很快蔓延到全群豬,27日6—7頭發病,28日發病率達50%,29日則整個豬場全部發病,并死亡25頭。在發病第3d看到抗生素治療無效,有5頭病重死亡后,就聽從獸醫建議給豬場全群按3頭份/頭緊急預防接種豬瘟脾淋苗,但是沒有想到,在接種后6小時內,病豬相繼死亡20頭。戶主看到病情已無法控制,遂帶病死豬前來求助筆者。
病豬體溫40~42℃,精神沉郁、被毛粗亂、食欲不振、呼吸困難,多數呈腹式呼吸,咳嗽,全身皮膚發紅,糞便干燥,尿液呈黃褐色。病重豬食欲廢絕,消瘦,怕冷扎堆,步態不穩,少數關節腫脹,跛行,強行驅趕則疼痛尖叫,四肢顫抖,鼻孔流混濁鼻液,眼結膜潮紅,眼分泌物增多,嘔吐,腹瀉,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呈紫紅色,個別病豬腹部有黃豆大小鐵銹色滲血點,運動失調,肌肉震顫,臨死前叫聲嘶啞,出現四肢劃水樣的神經癥狀,死后口、鼻流出淡紅色泡沫分泌物。
剖檢病死豬可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大理石樣病變,肝臟腫脹呈暗紅色、質脆,表面有許多大小不一的云片狀白色壞死灶,脾臟腫大1~2倍,外觀呈黑色,邊緣有出血性梗死,質地變脆,心包積液,心肌、心內膜有出血斑點,肺間質水腫,肺尖葉呈蝦肉樣變,喉頭和氣管出血、氣管內充滿泡沫,胃底黏膜出血,潰瘍,腸道腸壁變薄,空腸、回腸脹氣、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出血,腎臟腫大,呈黃褐色、質脆,表面有輕微出血斑點,膀胱黏膜有出血點。
①病料送檢:無菌采集肺、脾及心臟血液等病料,送揚州大學動物醫院進行檢測,結果圓環病毒呈陽性。
②涂片鏡檢:病變組織或血液涂片,可見革蘭氏染色陽性球形或卵圓形細菌,常呈單個、成對或短鏈狀排列,其它未見可疑致病菌。
③細菌分離鑒定:病料接種于鮮血瓊脂平板上,37℃培養24小時,長出無色、透明、β溶血環的露珠狀細小菌落,涂片鏡檢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成對或短鏈狀排列。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結合實驗室診斷,筆者診斷為閹割導致鏈球菌繼發感染而引發圓環病毒的豬高熱綜合征。
①將病死豬深埋,作無害化處理。病情嚴重與病情較輕的豬只隔離治療,用百毒殺(濃度為1∶600)對圈舍、場地和用具嚴格消毒,1次/d,連用7d。
②上午用豬用轉移因子(大連三儀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和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下午用排疫肽(大連三儀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和泰樂菌素注射液按說明對病豬分別進行肌肉注射,連用7d。
③中藥治療
方藥組成及用法:連翹100g,板蘭根100g,金銀花50g、地骨皮 100g、黃連 20g、山枝 80g、黃芩30g、黃花地丁 80g、生地 80g、麥冬 80g、夏枯草80g、淡竹葉100g、蘆根200g、水煎去渣,灌服,此為250kg病豬用量,1次/d,連用7d。
④按藥品說明,在全群豬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和清瘟敗毒散(含黃連、黃芩、連翹、桔梗、知母、大黃、檳榔、山楂、枳實、赤勺等),并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Vc粉和電解多維混飲以增強豬的體質,防止繼發感染。
一周后回訪,除6頭病重死亡外,全群精神、食欲均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book=37,ebo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