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琛 山東省膠州市畜牧局 266300
葛向平 于虹 膠州市畜牧局 266300
養殖戶降低奶牛熱應激的調控原則與方法
劉忠琛 山東省膠州市畜牧局 266300
葛向平 于虹 膠州市畜牧局 266300
熱應激是導致奶牛夏季產奶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國夏季高溫時間長,熱應激給奶牛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緩解奶牛熱應激,養殖戶應遵循以營養調控為主,改善環境為輔的調控原則。下面進行簡要介紹調控方法,希望對奶牛養殖有所裨益。
奶牛在熱應激條件下,干物質攝入量降低、消化道運動遲緩,因此,必須采取以調整日糧結構,增加營養濃度,添加抗熱應激物質等措施進行調控。
1.1 提高日糧的營養水平
炎熱夏季,飼料的熱增耗越多,越加重動物的散熱負擔,熱應激也越嚴重。故應提高日糧的營養水平,適當增加精料,最好將精料粉改為顆粒料,使之體積小、質量精,以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同時要選用優質的粗飼料,即使減少喂量,粗飼料也應占干物質攝入量的1/3~1/2,粗飼料的適宜長度為1~2cm。增加奶牛喂料的次數能夠增加產奶量和避免健康問題。增加每天飼喂次數到4次與每天1-2次相比,能提高乳脂率7.3%、奶產量2.7%。
生產中補飼保護脂肪有利于熱應激奶牛保持生產性能。過瘤胃脂肪的添加使奶牛產奶量顯著增加,乳的成分發生變化,其中乳脂含量上升了6.23%,乳蛋白的含量下降了4.25%。同時,添加過瘤胃脂肪,顯著地改善了泌乳牛的體況,對產量高而體質差的奶牛具有重要作用。在含谷粒與粗料的乳牛日糧中,可添加3%的脂肪酸或添加3%的過瘤胃脂肪。注意在補飼脂肪時,必須補加1%的鈣和0.3%的鎂,因為添加脂肪會影響鈣和鎂的吸收。
1.2 提高蛋白水平和質量
奶牛在高溫的條件下,皮膚的蒸發量加大,其氮的排出量相應增加。熱應激引起代謝率升高,加速了體內蛋白質的降解。而夏季奶牛的食欲不佳,采食量反而減少,使蛋白質的攝入量也相應減少,因此,應適當增加奶牛日糧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優質餅粕飼料蛋白質的降解率均高于50%,因而要提高小腸非降解蛋白質水平,就有必要對一些降解率較高的優質粕類蛋白飼料加以保護。最好能夠添加全血等蛋白保護日糧。
1.3 補充礦物質和調整日糧陰陽離子差
日糧中適當添加NaHC03、KCl、MgO等。炎熱季節奶牛出汗,會使體內鉀、鈉、鎂損失增多,可在日糧中添加NaHC03、KCl、MgO等,以增強奶牛食欲和提高奶產量及質量。
小蘇打作為pH緩沖劑,呈弱堿性,用作飼料添加劑時可中和部分瘤胃揮發性有機酸,使瘤胃內pH值保持在6.2-6.4,有利于瘤胃內細菌和微生物的生長活動,促進粗纖維分解,促進揮發性脂肪酸的產生和吸收,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一般日喂量為150~200g。
高溫環境中,鉀的損失大于鈉,同時由于加大日糧中的精料替代部分粗料的緣故,鉀的攝入也相應減少,易引起酸堿平衡失調。可以補充精料量的1.2%的鉀劑。
1.4 使用維生素和其他添加劑
由于熱應激期間干物質的攝入量降低,所以不僅要考慮日糧的維生素濃度,也要考慮其絕對需要量。奶牛產生熱應激,維生素C合成能力下降,而需要量卻增加,因此炎熱夏季應注意給奶牛補充維生素C。在熱應激過程中,維生素C還可以抑制奶牛體溫上升,促進食欲,提高抗病力。夏季一般可在奶牛飼料中添加0.04%~0.06%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可防止奶牛體內脂肪氧化和被破壞,阻止體內氧化物的生成,還可防止其他維生素被氧化,促進維生素A和維生素D在腸道的吸收。夏季可在飼料中添加正常量3-5倍的維生素E,以降低奶牛發生熱應激幾率。大量試驗報道,奶牛日糧中每日每頭添加一定量的煙酸可以顯著提高產奶性能和繁殖性能。飼料中添加煙酸,可提高夏季熱應激奶牛的產奶量。有機酸在奶牛體內可被氧化成CO2和HC03-,從而可能緩解呼吸性堿中毒,減少高溫應激對奶牛的傷害。高溫環境也會影響奶牛消化道內各種酶的活性,應用飼料酶制劑可提高能量和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及減少排泄物中有機物、氮和磷的排放量,從而提高奶牛的生產性能。試驗表明,使用中草藥添加劑可以減少熱應激泌乳損失。
1.5 飲水
蒸發散熱是熱應激期間熱量散發的重要途徑,熱應激使水分損失增加。氣溫自10℃升高到38℃時,飲水量與產奶量之比由4∶1升至26∶1。飲水不足會降低食欲、消化減緩、影響產奶量并使奶牛體內的粘膜干燥,降低奶牛抵抗疾病的能力。隨著飲用水溫度降低,牛的飲水量下降,但降溫效果更大。飲水溫度影響乳牛的直腸溫度和呼吸率。由于冷水與尿液之間存在溫差,飲冷水可傳導散熱,減少離體熱負擔。因此,給牛的飲水最好是剛從深水井或自來水管道中取出來的水。每天飲涼水3~4次,水質要求潔凈、新鮮,符合飲水衛生標準。
在奶牛飼喂方法上應當采用少喂勤添,精料一般日喂4次為宜。要防止飼料在飼槽內堆積發酵酸敗變質。注意調整飼喂時間,由于采食后的2-3h為熱能生產的高峰階段,因此夏天在飼喂時間上,應當選擇在一天中溫度相對較低的夜間增加飼喂量。從晚上8點到第2d早上8點期間飼喂量可占整個日糧的60%~70%,尤其粗料宜安排在晚8點至早上5點進行。
通過改善奶牛的生存環境來減輕炎熱對奶牛造成的壓力。首先要阻斷外部的熱源進入牛舍、運動場,同時促進牛舍內的熱量和水分向外排出,通過送風、噴水、灑水等措施促進奶牛體熱的散發。
2.1 牛舍應建造在通風良好處,促進牛舍內熱量和水分的排出。采用絕緣性能好的材料建造屋頂或增設頂棚,以減少熱輻射。在牛舍房頂搭建涼棚,種瓜蔓、噴水或刷石灰漿,以減少反射熱和輻射熱。
2.2 在奶牛運動場搭建簡易涼棚,涼棚以高5m為宜,頂棚的材料應有良好的隔熱性能且輻射系數小,頂棚要建成傾斜式以利空氣流通。
2.3 在舍內安裝大型換氣扇和風量較大的電扇,加速舍內氣體的流速,以利牛體散熱,炎熱季節送風效果最好,這對牛體熱的散發非常重要。但夜間奶牛體溫和氣溫的差異相對較大,可以縮短送風時間。一般奶牛體溫峰值出現在傍晚,因此,當氣溫高于29℃,濕度在50%以上時,從早晨5點到夜間1點都需要降溫。晚上橫臥牛較多,可改為低位換氣和送風。
2.4 在舍內安裝噴霧裝置,最好和通風裝置一起裝,噴霧、送風能顯著促進牛體熱量的散發。但應注意把握好噴霧時間,如果噴霧時間過長,會造成牛舍濕度過高又浪費水。據試驗,每隔5分鐘噴霧一次,每次持續3分鐘,同時裝有風扇,會使牛舍溫度比不裝噴霧只裝風扇的降低1.5℃。
2.5 在牛舍和運動場周圍適度種植樹和草,以減少日光輻射,防止熱氣進入牛舍,改善牛場小氣候。
2.6 在奶牛待擠奶區和擠奶期間需進行降溫。夏天奶牛行走到待擠奶區會增大熱應激,同時奶牛在擠奶過程中產熱量會增加,因此有必要在這兩個區進行降溫,安裝較大功率的風扇,使大量空氣吹過牛體周圍。
2.7 調整作息時間,采用夜間放養運動,要待地熱散發之后,才能將奶牛放出,以免受地熱和奶牛本身熱量的雙重影響而導致中暑。
book=41,ebook=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