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躍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獸醫站 016040
近年來,全球動物疫病呈多發狀態。受環境、氣候和濫用藥物等因素影響,動物疫病病原出現變異,毒力增強等趨勢。如今世界各國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國發生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和損失。預防、控制、撲滅這些傳染病已成為世界性的課題。控制、撲滅動物傳染病無外乎從消滅傳染源、保護易感動物和切斷傳染途徑三方面入手,消毒工作是做好這三方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養殖場應如何做好消毒工作呢?
首先,要有科學、完善的消毒制度,包括養殖人員消毒制度、畜禽舍及養殖器具消毒制度、環境消毒制度等。制度要做到簡明、易懂、科學。其次,要制定科學的消毒操作規范,使消毒工作程序化。第三,建立嚴格的消毒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起到應有的作用。
消毒劑的選擇要本著價廉、高效、廣譜、穩定、安全、無毒、無污染的原則,并根據養殖畜禽種類和重點預防、控制、消滅的病原及影響消毒劑使用效果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首先,要根據重點防控和消滅的病原微生物類型來選擇消毒劑。微生物按其結構可分為原核細胞型(如細菌)、真核細胞型(如真菌)和非細胞型(如病毒)三類。不同類型病原微生物對不同性質類型的消毒劑的敏感程度不同。如細菌對大多數消毒劑均敏感,真菌對碘類消毒劑敏感,如用季銨鹽類消毒則作用不大、效果不佳;病毒對醛類消毒劑敏感,而對酚類消毒劑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其次,要根據養殖場的條件和消毒劑的化學性質來選擇消毒劑。消毒劑按化學性質分為堿類、酸類、醛類、碘類、氯類、醇類、酚類、過氧化物類、雜環烴類和復合型消毒劑。不同類型的消毒劑對不同類的病原微生物的消殺效果也不同,價格也不同。如單純的季銨鹽類消毒劑對細菌殺滅作用強,但對真菌、病毒和細菌芽孢的殺滅效果差;一般多種類型的消毒劑加上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增效劑和穩定劑的復合型消毒劑具有殺毒廣譜、效果全面、快速徹底的特點,但是這類消毒劑一般價格較高。第三,要根據所消毒的對象科學合理地選擇消毒劑。對場地、建筑物表面、墊料可選用堿類、生石灰、草木灰等經濟價廉的消毒劑消毒;對圈舍、倉庫和不宜用酸、堿等腐蝕性消毒劑消毒的器具,可用甲醛與高猛酸鉀加熱反應熏蒸消毒;對圈舍地面可用火焰燒灼法消毒;對動物飲水一般用漂白粉等消毒;畜禽產品、養殖用具等一般用過氧化物進行消毒;人體可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對糞便可采取堆集發酵結合堆體噴灑消毒劑方式消毒。總而言之,要本著安全、經濟、有效、科學合理的原則消毒。
根據消毒的目的不同,按照消毒劑產品說明合理配制消毒液,濃度過大和過小均達不到有效滅毒目的,也不經濟。
長期使用單一種類消毒劑易使細菌、病毒產生耐藥性,給今后的消滅病原增加難度。因此,要不同種類消毒劑交替更換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圈舍地面如糞便、集塵較多,養殖器具污垢過厚,必須先除垢后消毒。否則達不到消毒目的,易使老疫病復發。
腐蝕性強的消毒劑易使畜禽皮膚和黏膜燒傷,刺激性氣味易引起畜禽呼吸道損傷,繼發呼吸道疾病。
消毒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替代其他防疫措施。在搞好消毒工作的同時,要抓好衛生清潔,并結合地區疫病流行規律及情況,做好滅鼠、滅蚊蠅等工作,防止病原體通過它們傳入也是非常必要的。
許多養殖場存在著重免疫、輕消毒的現象,消毒工作不規范、不徹底、不科學的問題突出,因此不能很好達到預防、控制、消滅疫病的預期目的。在動物防疫工作中,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才能防控好疫病,決不可"有所為,有所不為",從防疫管理、預防免疫到消毒滅源均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