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巍 張 曄 遼寧省黑山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121400
飼養肉母牛的目的是獲得健壯的犢牛,一切飼養管理工作均須圍繞這一根本目的來展開,因此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問題。
母牛的不孕和所生犢牛的初生重輕,在很大程度上與營養不足有關。應根據當地的飼料資源狀況,組織好飼料的供應,按飼料的標準搭配全價日糧,力求滿足母牛的營養需要,尤其是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需要。飼料組成的多樣化,是日糧的營養比較完善,具有較好的適口性。
母牛過肥、過瘦均降低其繁殖能力,在配種前期應使母牛達到中等膘情,體質健壯。所以要切實抓好每年冬春飼料貯備工作,在農區大力提倡玉米秸和地瓜秧的青貯工作,使母牛在冬春季有充足的飼草和青綠飼料供應。對空懷母牛不能營養過盛,以免生長過肥,降低繁殖能力。
掌握母牛的發情規律和特點,發情鑒定要準確,配種要適時。對人工受精操作人員進行嚴格的技術訓練,做到適時輸精,消毒嚴密,操作熟練,輸精部位準確,防止影響繁殖性能的傳染病發生。
孕期飼養管理的要點,是保證母牛的營養需要和做好保胎工作。為防止母牛的早產和流產,對妊娠母牛的管理要做到“一不混、二不打、三不吃、四不飲”。即妊娠母牛不與其他母牛混放牧、混飼養,以防止擠撞、頂架或亂配引起流產;不像頭部和腹部打冷鞭;不讓孕牛吃霜、凍、霉爛的飼草飼料;清晨不飲冷水,出汗后不立即飲水,餓肚不飲水,不飲冰凌水。
人工助產確保母子安全。首先是產前的準備,根據預產日期和母牛出現癥狀,在妊娠母牛分娩前不要喂給過多的飼料,減少瘤胃的壓力;并將母牛安排在清潔、安靜、通風良好的產房;同時準備好助產用的臉盆、肥皂、毛巾、細繩、消毒藥品、剪刀等。其次是人工助產。母牛表現分娩現象時,使牛左側臥,對外陰、肛門尾根、后臀和助產人員手臂消毒。母牛開始怒責,如胎兒不能及時產出,應檢查胎位、胎向是否下沉正常(胎兒于母牛脊柱平行,頭或臀向陰門),如不正常,應請獸醫矯正。如胎兒前肢和頭部露出陰門,可隨著母畜怒責協助拉扯胎兒,在胎兒頭露陰門時將羊膜扯破,隨之順勢拉出犢牛,擦凈胎兒口鼻,以使其能呼吸。倒生胎兒在胎兒進入骨盆腔時,要放慢拉動速度,防止臍帶受壓迫,造成胎兒窒息死亡。產出胎兒后,正常情況經4-6h便排除胎衣。要及時取出胎衣,防止母牛吃了,造成消化紊亂。三是母牛產后喂飼。母牛產后喂飲一些加鹽麥麩粥,逐漸另飼易消化日糧,5-6d后恢復到正常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