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軍
(云山農場公路管理站)
農村公路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調整農業結構、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基礎條件,也是完善公路運輸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全面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是交通部門新時期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一定要認清形勢,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戰略部署上來,舉全交通行業之力,克服困難、真抓實干,切實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交通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國家和省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為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作為縣公路行政主管部門一定高度重視,要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統一思想,抓住機遇,進一步增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切實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一件大事、實事來抓。要充分發揮管理職能,強化行業指導,提供技術服務,培訓人員。
落實建設資金,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前提。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重在引導,關鍵要充分調動各縣(市)地方政府和社會的積極性。針對配套資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實難的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保證資金落實到位。特別是對配套資金不能光喊口號、表決心,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絕不能在要項目時滿口承諾落實配套,項目批準后卻一再拖延,不予兌現。當前落實配套資金已成為農村公路建設的重中之重,沒有配套,農村公路建設將無從談起。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要在全面落實配套資金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除按規定補助的一部分資金外,要集中一部分小機養路費、分成的客貨運附加費、以工代賑資金和其他扶貧資金用于縣鄉公路建設。另外,還要根據當地實際,尋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廣開資金籌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把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真正落實到位。
工程質量是公路建設的核心。沒有質量保證的公路,就是沒有生命力的公路。農村公路技術標準不一定很高,但質量要求絕不能降低。要針對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分散,涉及面廣,基層一線技術力量、管理力量比較薄弱的實際,不斷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特別是通村公路建設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逐步引入高等級公路建設的質量意識和管理理念,穩步提高施工質量。在實施國債和通達工程建設過程中,切實加強建設管理責任制,確定項目法人對本轄區內的項目進行全面管理,嚴格執行基本建設“四項制度”:即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工程合同制。在施工監理制度上,要按各自的分工,加強質量監督力度,嚴格按照上級關于工程質量管理規定,健全制度,強化質量控制。
“要想富,先修路”對于廣大農民兄弟而言,絕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他們更愿意將之變為可實施的行動。近年來大規模的修建農村公路,各級政府有計劃、有秩序地落實“一事一議”政策,農民對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農民自愿修路的意識在增強。各級政府是修建農村公路的組織者,而農民則是支持修路營造良好環境的建設者,廣大農民群眾蘊藏著巨大的修路熱情,關鍵在于引導好、調動好、組織好、保護好。多年來的農村公路建設繁榮了農村經濟、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這本身是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民根本利益。新時期,農村公路建設要繼續堅持以人為本,順應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減輕農民負擔。一要做到“一事一議”,不修農民群眾不想修、不愿修的路;二要合法籌集建設資金,不強行攤派、集資;三要依法征地拆遷,不隨意降低補償標準;四要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線形和技術標準,不隨意征用農民宅基地和耕地;五要盡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場,不亂采亂挖。各地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決策和行動主體作用,多方籌資,切實減少地方配套資金的缺口,努力解決由于農村公路建設造成的鄉村債務、征地拆遷補助偏低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有條件的地方,農村公路建設可以實行以獎代補等辦法,調動和保護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農村公路“三分建設,七分養護”這已成為業內人士的普遍共識。從目前的情況看,農村公路建成后,管養機制與養護資金問題還非常突出,農村公路重建設輕管養的現象還相當嚴重,許多地方的農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養而受到損壞,嚴重影響了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作為行政交管部門一定要大力宣傳,提高認識,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的新觀念,擺正建設與養護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輕養的思想傾向,要求建設與養護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首先,積極推行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場運作規律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落實各級政府的責任,簽訂養護工作質量保證責任狀,把責任落實到人。其次,要把建立健全專業養護和群眾養護結合起來,把常年養護與季節性養護、流動養護結合起來,積極推行和完善多種形式的養護承包責任制,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水平。要明確各級政府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主體責任,強化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管理養護職能,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來源,加快公路養護市場化進程,促進農村公路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賦予了農村公路建設新的歷史使命。交通部門要適應新變化,繼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切實做到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落實新要求,完成新任務,開創新階段,豐富新內涵,使廣大農民切身感受到農村公路建設帶來的實惠,切身感受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來的新變化。
[1]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
[2] 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 T G H 30-2004).
[3] 許洪國,施樹明,李世武.交通安全技術研究的范圍與發展趨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