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新,郭榮彥
(寧安市交通局公路養路段)
寧安市于 2005年開始修建鄉村路,在這幾年的農村公路建設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與解決對策,現簡單簡述如下。
(1)村道公路建設籌資的問題,這幾年來農村公路采取國家配套、省配套與地方自籌的辦法。農村公路預算為35萬元/km,國家配套 10萬元 /km,省 7萬元/km(財政與車購稅各配套 3.5萬元/km),這樣資金缺口為18萬元 /km。
按照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村道公路的建設由村民委員會按照村民自愿、民主決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村道公路的建設國家資金投入一小部分,加上省里的的一些補助,剩下的大半以上的資金就得由村里自籌配套資金。村里的自身條件、各村的村道里程、百姓的對修路的想法等也不盡相同。
(2)農村修建后的養護問題。農用車、拖拉機、摩托車養路費,因隨著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縣、鄉公路通行能力顯著增強,原來的農用車、拖拉機很多已換成了汽車。農村稅費改革后,取消了民工建勤義務工,農村公路這部分資金已不復存在,使公路的養護工作難以為繼。目前,寧安市的鄉村公路大多采用簡單的季節性養護和臨時性突擊養護,而養護組織和生產方式原始落后,養護技術水平低下,失養狀況較為普遍,導致大量的鄉村道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狀況,使用周期縮短,農村公路的使用遠遠不能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同時影響了正常的運輸生產,甚至危及著行車安全。許多村道公路出現了“一年修、二年丟、三年變成大水溝”的情況。
(3)存在認識誤區。在 2006年修建農村公路開始時,農村的百姓普遍認為農村公路建設是交通部門的事。原先一提到建橋、修路,就認為是交通部門的事,認為修路的資金完全應由國家來出。對農村公路建設由各村出配套資金就不能這么理解了,所以在農村公路剛開始修建的幾年有個別的村有抵觸情緒。
(4)因農村公路個別路段因施工隊認識不高而降低了質量。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管養投入大,建設范圍廣,施工隊伍增多,個別施工隊伍技術力量跟不上,部分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出現了施工質量問題,只注重主體質量,而忽視了邊溝、排水等附屬設施的質量,尤其是遇到災害,損毀嚴重;部分農村公路沒有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告標志,公路的安全隱患相當嚴重。
(1)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農村地區的各類道路建設。而通往各建制鎮和建制村的公路,又將與未來新型農村居民點的分布密切相關。目前寧安市 12個鄉鎮中,有建制村 243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建設中,農村公路建設必須積極而穩妥,必須以新的縣域、城鄉居民點規劃為依據;否則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費。總之,農村公路建設一定要做到“先規劃,后實施”。
(2)農村公路建設應與減輕農民負擔結合起來。農村公路建設就是為了繁榮農村的經濟,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為了從根本上減輕農民的負擔、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農村公路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順應民意,維護農民利益、減輕農民負擔,做到“一事一議”,不修廣大農民群眾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籌集建設配套資金,不強行攤派、集資;選擇合理線形和技術標準,不隨意征用農民宅基地和耕地,盡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場,不亂采亂挖。
(3)轉變農村百姓的認識。這幾年在農村公路的修建過程中,在注意加強質量監管的同時還注意做群眾的政治思想工作。首先宣傳早投資早受益的原則,哪個村屯先修上水泥路面,哪個村的糧食價格會提高銷售價,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許多,第三產業跟著會發展起來,村整體經濟發展得到極大的促進。其次宣傳國家對農村的惠農政策,中央與省政府對農村公路投入 17萬元/km,縣政府出臺配套措施,百姓出的配套資金只是一小部分,同時,在修建的過程中,我們積極調動鄉、村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出人進行參與修建與監督,使他們對道路的修建過程得到全方位的了解。
(4)嚴把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工程質量。農村公路建設投入資金省,技術標準不高,但是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質量要求不降低。如果在質量上出了問題,“民心工程”就變成了“傷心工程”。寧安市在農村公路建設中首先處理好質量與進度的關系,堅持“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在建設中決不允許施工隊搶工期,如果當年 10月 10日還沒有鋪筑完混凝土路面的,會責令施工單位結轉下年進行施工,保證施工不留下任何質量隱患。在施工中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落實質量責任制,充分發揮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的監督作用,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質量監督,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通過這幾項措施的實施,寧安市的農村公路建設這些年來都得到了市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各村屯百姓的滿意,條條農村公路都成為了惠民大道,為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領軍作用、示范作用,為寧安市農村發展史寫入最為輝煌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