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波,王 崢
(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務局,哈爾濱150300)
阿城區現有西泉眼大型灌區1處,占全區總灌溉面積33%,設計灌溉面積2萬余hm2,有效灌溉面積0.65萬hm2,不足全區耕地面積的1/10,而糧食產量占全區總產量的1/5,農業生產總值占全區農業生產總值的1/7,是我區農業灌溉的骨干及我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及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西泉眼灌區多為日偽時期修建,近幾年來雖對工程幾經修建,但由于灌區的灌溉方式落后,骨干工程老化,輸水渠道為土渠,配套不完備,渠道在輸水過程中,跑、冒、滲、漏嚴重,加之管理不善,使水資源白白流失,由于以上原因,使灌區水田面積一直未達到設計灌溉面積,加之運行幾十年缺乏正常的維修費用,在長期運行中老化失修嚴重,已遠不能適應農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2007年,在對西泉眼大型灌區進行調查,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①灌區工程老化,損壞嚴重,多年來帶病運行。②續建配套不足,抗旱能力低,水資源浪費嚴重。③現有部分水利工程設計標準低,規劃布局不合理。④管理設施不足,手段落后。
由于西泉眼大型灌區不僅擔負著向下游灌溉的任務同時也是區域內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提高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率不僅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業灌溉用水要求,而且有助于緩解城區地下水缺失問題。對大型灌區進行改造既是水資源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實現阿城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阿城區大型灌區現狀灌溉保證率普遍偏低,抗旱能力差。大型灌區改造后,可提高灌溉設計保證率,通過對農業結構和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加大兩高一優農業種植比例,增加農民收入和糧食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對大型灌區進行以節水為中心的續建配套與技術改造,可減少灌溉用水的無效消耗,有效地節約水資源,減少灌溉用水量,遏制地下水的進一步超采,防止大面積的土壤次生鹽漬化,節余的水量可部分用于維護生態環境,對保護生態系統、改善水環境、防止土壤沙化具有重要作用,是阿城區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大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通過一定的資金投入,完善灌區管理、量測、通訊及監測等設施,為提高灌區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灌區改造和改革,可促進灌區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的改革,實現水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對大型灌區的良性運行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以加強灌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為目標,以骨干建筑物的除險加固、續建配套、解決卡脖子工程和渠道防滲建設為重點,2007年以來國家共安排西泉眼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投資4 600萬元,共完成灌區配套改造建筑物30多座,干支渠道防滲加固13.6 km。項目的實施,初步解決了部分影響灌區安全運行的病險工程,配套了部分亟須配套改造的骨干建筑,提高了輸配水能力,緩解了用水矛盾,為阿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通過項目建設,取得了以下幾方面的效益:
近年來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共配套關鍵性的渠首工程、干支渠(流量在1 m3/s以上)及其建筑物30多座。配套了由于歷史上大型灌區沒有固定的投資渠道而一直制約灌區發展的控制性工程,整治了一些年久失修的病險工程,減少了用水跑冒漏,受益范圍內灌溉用水量明顯減少,輸水時間縮短了,提高了用水效率。
阿城區水資源比較匱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07億m3,人均占有水量867 m3,兩項指標均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屬重度缺水地區。再加上水利開發建設較晚,農業經營較粗放,灌區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近幾年來,每年干旱面積都在0.67萬hm2左右,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通過搞好灌區節水工程建設,推廣水稻淺型節水、渠道防滲等灌溉技術,實現了節水增效。已完成和在建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將改善灌溉面積1 333 hm2,年節水2 750萬m3。節約下來的水對改善生態環境和流域下游用水將產生積極影響。
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提高了灌溉保證率,充分發揮了水土資源的潛能。西泉眼灌區由于骨干工程不配套,水田實灌面積一直維持在4 700 hm2上下,浪費了水土資源。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可大大提高灌溉保證率,并新增除澇面積2 000 hm2,改善灌溉面積1 333 hm2。整個灌區比種植大田作物年增收2 900萬元,農民人均增加收入400元。
通過節水改造,水源有了保障,推動了灌區內種植業結構和灌溉結構的調整,使得高產高值作物種植面積得以大幅度增長,灌溉用水向高值行業和部門流動,實現了灌溉結構的調整和種植結構調大、調優、調強。
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建設,宏觀上實現了節水效益,對于農民個體上,種植水稻的經濟效益是其它農作物無法比擬的,近年來干旱缺水制約著水稻的高產穩定。大型建設適時建設,緩解了這一對矛盾。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阿城的農業及至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灌區保證率提高以后,水稻豐收了,農民增收了,稅收提高了,灌區建設支撐了整個農業經濟,從而拉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阿城西泉眼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后,將成為我區糧食作物主產區。對促進我區農業經濟綜合發展,提高大型灌區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型灌區配套改造后可以改善大型灌區內水利基礎設施,提高水土資源利用率,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綜合經濟實力,促進灌區管理體制改革,改善灌區生產、生活環境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績,主要得益于各級政府的重視、必要的資金投入、嚴格的項目管理和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但目前的投資規模與灌區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項目的管理需要進一步理順和強化,大量的建筑物改造也需要不斷引入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這些都是今后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
[1] 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哈爾濱市西泉眼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R].哈爾濱: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1999.
[2] 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西泉眼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哈爾濱: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2005.
[3] 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西泉眼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十一五”規劃報告[R].哈爾濱: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2005.
[4]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泉眼灌區節水續建配套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期)[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7.
[5] 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務局.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利綜合統計年報(2007-2009)[R].哈爾濱: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務局,2007.
[6] 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務局.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利基本建設統計年報(2007-2009)[R].哈爾濱:哈爾濱市阿城區水務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