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古有諺語:“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來描繪中國的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可見節氣變化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在人類從事農業生產的早期,由于播種收獲等農事活動,已經認識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中國秦漢便有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用以指導農業生產;東漢《四民月令》記述按月和節氣安排農事活動;北魏《齊民要術》闡明以節氣為依據安排耕、種、收。后世各代也都以二十四節氣決定農時的依據。我們借鑒前人的經驗,憑借科學的態度,應讀者的要求特別開辟《二十四節氣話農事》專題,對于廣大農民朋友正確運用二十四節氣,掌握天氣氣候規律,科學安排日常生產生活,順應農時、不違農時,破除迷信、科學種田,爭取農業豐收,都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立春(2月 4日)
立春節氣要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工作的影響,農村要抓緊對越冬作物的田間管埋,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
雨水(2月 19日)
雨水節氣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 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農業上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要注意保墑,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
驚蟄(3月 6日)
驚蟄以后,大地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里冬眠動物(如蜈蚣、蛇類等)被驚動而蘇醒出土,越冬蟲卵也開始孵化,草開始萌發,正是春播育秧和各種春種作物播種的關鍵時期。
一、早初春播育秧:1、選用優質高產良種。2、早稻秧田增施腐熟人糞尿和其他有機肥。3、做好早稻播種前的藥劑浸種消毒,消滅種子上的病菌。4、防止爛秧。
二、春花生、春大豆、春玉米要適時播種,地瓜進行溫床育苗。馬鈴薯要加強田管施肥。
三、茶園、果園進行除草施肥和病蟲防治工作,新開果園進行種植。
四、食用菌、竹蓀抓緊時間進行栽培播種和大豆套種工作。
春分(3月 21日)
一、主要農事及注意事項
1、繼續搶種各種瓜菜類、豆角、春白菜,對冬番茄、辣椒、茄子做好搭架、追肥、培土、剪枝、剪蔓等各項工作;
2、搶播早稻,培育壯秧;繼續搶種玉米、甘蔗、花生、黃豆、西瓜等旱地作物,并加強前期田間管理;
3、抓緊耙漚本田,送肥下田,清理田園;
4、對早種的玉米查苗補苗,中耕培土追肥,防止玉米螟、黑毛蟲等;
5、翻漚綠肥田,下旬開始插秧、拋秧,計劃留蓄再生稻的中稻地區應采取防寒措施安排播種;
6、繼續種植春植蔗,抓緊對宿根蔗破壟松蔸,查苗補苗,給秋植蔗施壯蘗肥;
7、進行紅薯薯塊育苗,種植春紅薯;
8、種植西貢蕉,香蕉,施足基肥,淋定根水;
9、李子、蜜桃、柑橘、沙田柚等水果需施保花保果肥;
10、繼續植樹造林,抓緊營造油茶林、竹林等,進行林木育苗,防治馬尾松毛蟲;
11、加強護林檢查,防止森林火災;
12、利用稻田培育魚苗、魚種、養殖泥鰍;
13、進行家禽種蛋孵化,繁殖種苗;
14、加強春季家畜飼養管理,防病治病,并抓好黃牛、水牛的配種工作。
二、果樹生產農事要領
1、柑橘處于春梢萌芽期,以施好芽前肥為重點,抓好柑橘瘡痂病防治、整修桔園排灌系統、勤松土除草等春季桔園管理工作。全面開展新發展桔園的春植工作。
2、楊梅處于開花期、春梢萌發期,以長果枝短截修剪保果為重點,繼續施好芽前肥。完成新發展果園的定植工作。
3、枇杷處于幼果發育期、春梢生長期,以疏果和防病為重點,做好衰老樹更新修剪、大樹高接換種、整修排水溝等工作,完成新建枇杷園的種植工作。
4、桃處于萌芽、開花,多數品種下旬進入盛花期,以防病治蟲為重點,施好花前肥。
5、櫻桃(大櫻桃)處于開花期、幼果膨大期、抽梢期,以防病治蟲為重點,做好排水降濕、防鳥害等工作。
6、葡萄處于萌芽期,以施好催芽肥為重點,做好防病治蟲和整修排水溝等春季管理工作。完成新建葡萄園的定植工作。
7、梨處于吸收根萌動,萌芽、始花、展葉,要繼續看樹追施花蕾肥和防病治蟲等工作。
清明(4月 5日)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 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此時,應抓緊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的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采,應嚴格科學采制,確保產量和品質。這時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天氣冷暖多變,應注意防御低溫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為害。
谷雨(4月 20日)
水果農事
一、柑橘:1、修整溝渠,排水防澇。 2、成年樹蕾多、葉黃施補肥,噴尿素及硼保梢;幼年樹施水肥充實春梢。3、摘除過多春梢,剪除過密細弱枝。4、防治病蟲害、卷葉蛾、金龜子、紅蜘蛛、炭疽病、潰瘍病等。
二、楊梅:1、大年疏花,促進果實生長,克服大小年結果。2、小年保果,噴灑0.2%硼砂水溶液加 0.2%磷酸二氫鉀、0.3%尿素混合液。3、病蟲防治:削除楊梅癌腫病、防治褐斑病、白蟻等。
三、葡萄:1、加強開溝排水,提高抗病能力。2、加強對黑痘病、灰霉病、褐斑病、透翅蛾、葡萄斑葉蟬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選用大生、多菌靈、敵敵畏等藥劑。 3、搞好棚架薄膜管理,關注棚內氣溫調節,提高抗病能力,增長葡萄枝葉生長。4、根外追肥。花前至硬核期以氮肥為主,結合噴藥進行,尿素濃度掌握在 0.3%左右,花前至花期噴 0.2%硼砂 2次,幼果期開始噴墾易微生物有機肥,連噴 3次,硬核期開始每隔10d噴一次磷酸二氫鉀。
四、批杷:1、噴射葉面肥,對結果多或樹勢弱要噴射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液,促進幼果結果率。 2、疏果:對過多幼果進行適當疏果,促使果大提高品質。3、防治灰斑病、炭疽病、枝干腐爛病、枇杷黃毛蟲、梨小食心蟲等病蟲害。4、加強溝渠整修,排水防澇。
五、梨:1、開溝排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2、加強對銹病、黑星病、黑斑病、炭疽病、輪紋病、褐斑病、梨二叉蚜、梨花網蝽、梨小食心蟲等病蟲害防治,可選用粉銹寧、甲基托布津、大生、樂斯本等藥劑防治。4、合理修剪,提高光能利用率。掌握大枝小而精,空間分布均勻,避免重疊。控制徒長枝,疏刪過密枝條,使樹體上部與下部,外圍與內膛生長、結果平衡、達到優質豐產。5、對弱勢結果樹,結合病蟲防治,噴0.3%磷酸二氫鉀。
六、桃:1、防治病蟲害。繼續防治蚜蟲。落花后 10d開始防治褐腐病、炭疽病、瘡痂病,選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藥劑,交替使用,每隔 10d左右噴藥一次。2、根外追肥,結合防治病蟲噴藥,噴 0.2%磷酸二氫鉀或加 0.3%尿素。3、疏花疏果:抹芽、疏果和花后復剪,視著果情況,剪除過量著果枝。4、開溝排水,提高抗病能力。
茶葉農事
4月份迎霜、龍井等逐步進入鮮葉旺采期。當前茶葉農事的重點是種園管理、名優茶加工、市場營銷。
一、茶園管理
1、春茶后臺刈。由于大宗茶效益不佳,溫州特早名優茶產區基本上只采春茶一季,不采收夏秋茶。3月底至 4月初,春茶結束后 10d內進行茶樹臺刈;臺刈高度離地 5-20cm,視樹齡逐年提高,至 7足齡后保持 20cm高度。臺刈掉的枝條就地放置,腐爛后作肥料。
2、施肥。臺刈后,施追肥,成齡茶園畝施復合肥 50-100kg。
二、名優茶加工
1、扁型名茶加工。一般炒制工序:青鍋→推涼回潮→分篩→煇鍋→簸片割末→整理包裝出品,其中主要炒制工藝為青鍋和煇鍋。青鍋:每鍋投葉量 4~5兩,下鍋溫度 100℃左右,用抖、抹、搭等手法至茶葉舒展扁平、含水量 20% ~25%時起鍋。青鍋時間 12~15min。煇鍋:投葉量一般 3~5鍋青鍋葉合并為一鍋煇鍋,下鍋溫度 60℃ ~80℃,待炒到茶葉受熱回潮,吐露茸毛時,再把溫度提高到 80℃ ~90℃,茸毛開始脫落,茶葉收緊較扁平時,再把溫度降到 50℃ ~60℃煇鍋,用抓、抖、捺、推、扣、磨等手法,直炒到茸毛脫落,外形光、扁、平、直,色澤淡綠,茶葉含水量在 6-7%時即可出鍋。煇鍋時間 15~20min。
2、優質大宗茶加工。初制工序分為殺青、揉捻、干燥。殺青:可使用鍋式殺青機、槽式連續殺青機、滾筒連續殺青機,殺青程度葉色由鮮綠變為暗綠,葉面失去光澤,葉質柔軟、萎卷,折梗不斷,手緊捏成團,松手不易散開,略帶粘性,青氣散失,顯露清香。揉捻:嫩葉揉 20~25m in,中等嫩葉揉30~40min,老葉揉 40~50m in,揉捻程度嫩葉成條率 80%~90%以上,低級粗老葉成條率 60%以上,細胞破壞率 45%~65%,勻整度以 70%為好。干燥:毛茶含水量 6%左右,條索緊結、圓直、油潤、色綠、香氣清高,手捻成末。
三、市場營銷
根據茶葉市場需求前景,確定高中低檔茶葉生產計劃,積極拓展銷售網絡。成品茶按標準分檔定級,優質優價,誠信經營,打響自己品牌,維護消費者利益。
立夏(5月 5日)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采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并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滿倉”,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采制。
立夏前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