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葳,包洪福
(1.哈爾濱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76;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畜禽養殖主要包括牛、馬、驢、騾、駱駝、豬、羊、雞、鴨、鵝、兔、蜂等家畜家禽飼養業和鹿、貂、水獺、麝等野生經濟動物馴養業。它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表現在生活上能夠提供肉、奶、蛋類等動物性食品,在工業上提供羊毛、山羊絨、皮、鬃、獸骨、腸衣等原料,通過畜產品出口取得外匯,增加勞動就業機會;在農業上為農作物生產提供有機肥料,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廣大牧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加強各民族間的團結。
隨著人類環保事業的發展,人們日益重視需求性的生產與生存環境的關系。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問題是發達國家和發展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近年來,畜禽養殖生產對環境的污染,給任何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構成了很大威脅,發展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如何充分發揮畜禽養殖生產優勢,努力清除環境污染,建設對環境有益的畜禽養殖,成為世界畜牧生產和環保事業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我國畜禽養殖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早在 20世紀 60年代,世界上許多畜禽養殖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就出現了畜禽糞便污染的問題。在畜禽高度密集的地區,畜禽廢棄物已成為主要的環境污染源。
畜禽養殖所產生的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畜禽排泄物、活體加工廢棄物及其污水。主要物質包括糞便、廢氣、污水、加工下腳料,有害成分病原微生物、有機氮、甲烷氣、硫化氫氣體、氨氣為主。這些有害成分對人、畜都有直接毒害作用,輕則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受到妨礙,造成健康狀況惡化,生活及生產力下降;重則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有害成份中病原微生物和有機氮對環境的危害最大。病原微生物是環境病菌傳染源,有機氮則會引起環境氮污染。據研究,奶牛、豬和雞所消耗的飼料中 70%左右的氮被排泄出來。肉雞的飼料利用率雖高,但也約有半數的氮變成了糞便。糞便中的氮很容易轉變成氣態,并逸散到大氣中,使空氣氮量增加,嚴重是形成酸雨。若農田過度施肥(糞肥和化肥),則會增加土壤氮量,土壤中的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多余得很容易隨地表水流入江河、湖泊或滲入地下污染水源,使水體溶氧降低,含氮量增加。人若長期或大量飲用這種水,水中的氮可在人胃內產生亞硝酸銨,從而誘發癌癥,嬰兒飲后會發生呼吸困難乃至窒息,地表水中過多的氮會促使雜草和藻類瘋長,奪走作物和魚類所需的氧氣、陽光和空間。
我國環境保護事業起始于 20世紀 70年代初期,1978年國家頒布的新憲法中首次將環境保護確定為國家的一項基本職能,并于 1979年頒布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1989年修訂),它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
隨后,相繼頒布了有關水體、大氣、固體廢物等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多項法律法規,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等法規。
但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畜禽養殖業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但相關法律中還缺乏對畜禽養殖污染行為約束的有關條款,同時也缺乏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因此,無論從國家法律上、還是地方的法規上都需要盡快開展此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將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納入法律化管理軌道。
3.2.1 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的綜合利用技術
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經過處理后可以變廢為寶。糞便可以經過無害處理制造有機肥,為農田提供化肥,作為農作物生長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糞便也可以開展沼氣工程建設,對畜禽糞便進行處理,沼氣工程產生的副產品沼渣經過發酵堆漚后可用作肥料和飼料,將沼液、沼渣施入魚塘,能增加浮游生物,改善水環境,使魚生長較快,肉質提高。
3.2.2 畜禽養殖污水的處理方法
因為畜禽養殖污水屬于高氮磷、高有機物含量污水,且水質不穩定,經常受到消毒劑的沖擊,所以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多數運行費用高、處理效果不穩定,出水不能達標排放[1]。
目前國內使用“生物活性酶(降氨除臭凈化劑)”處理效果較好。該工藝的特點:在添加生物活性酶的基礎上采用了厭氧 -厭氧過濾 -接觸氧系統,設置集水池來均衡水量,均勻水質,保證后續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污水首先通過固液分離機,把污水中含有的粗飼料和一些纖維類雜質分離掉,分離出的水添加生物活性酶反應 1.5h后經板框壓濾機過濾,進一步把大顆料物質和膠質去除。出水進入厭氧池,脫氮除磷降低有機物濃度,以提高污水可生性。經過生物濾池的污水進入接觸氧化池,經好氧處理后的出水進一步降低C O DCr、B O D5值,沉淀后出水經砂濾池達標排放。
3.3.1 合理規劃畜禽養殖場
建設畜禽養殖場,要科學規劃、合理選址。既要使畜禽養殖場不受環境的污染,又要防止畜禽養殖場本身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按照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把畜禽養殖場與農田、魚塘、園地一并規劃,形成生態鏈,實行農牧結合的生態經營模式,力爭糞尿全部就近消化。
3.3.2 應用畜禽養殖清潔生產技術
1)采用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通過生物制劑、飼料顆粒化、飼料膨化或熱噴等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應用科學的房舍結構、生產工藝,實現固體和液體、糞與尿、雨水和污水三分離,降低污水產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濃度[2]。
3.3.3 對養殖專業戶實施區域性環境管理
對小型畜牧養殖場、畜牧養殖專業區、專業村、專業戶的環境管理,要求縣、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環境保護規劃、計劃,并與上述養殖場(專業區、專業村、專業戶)簽訂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目標責任制。以土地消納能力和綜合利用能力確定畜禽養殖規模,控制養殖數量。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定期進行檢查考核。
3.3.4 加大宣傳、培訓、教育力度
為把清潔生產的思想貫穿到畜禽養殖產業化過程中去,加大清潔生產的宣傳、培訓、教育力度十分必要[3]。要使全社會認識到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的重要性,為實施畜禽養殖清潔生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同時,要提高廣大養殖戶生產經營者的科技水平,掌握畜禽養殖的清潔生產技術,真正按照畜禽清潔生產的要求組織生產[4]。
3.3.5 加大對畜禽場污染的管理
為加快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實現畜牧清潔生產,促進畜禽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要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實行建場的有關制度,促進環境治理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1] 王凱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與政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 9號令).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R].北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1.
[3] 魏天宇.加快推進農村畜禽飼養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7(1):157.
[4] 魏天宇.加強畜畜禽飼養環境管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37(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