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柱
(賓縣水務局,黑龍江賓縣 150400)
賓縣二龍山水庫是賓縣唯一的一座集防洪、灌溉、旅游、養魚、城鎮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供水于一身的多功能、多年調節、綜合利用型的水利工程。水庫設計總庫容為9 951萬m3,興利庫容為7 218萬m3,死庫容為800萬m3,水庫控制面積為275.5 k m2,庫區面積10.4 m2,水庫于 1958年開始修建,1974年完工投入運行,它是我們賓州鎮 10多萬居民飲用水的唯一一處水源地。30多年來,水庫滿足了賓縣的工農業生產,尤其在在賓州鎮生活飲用水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水庫水質的好壞、水量的多少將直接關系到賓州鎮人口的飲水安全和社會穩定,絕不可掉以輕心。
隨著水庫周邊經濟的繁榮,養殖業、種植業、旅游業、餐飲業的發展,水污染源也不斷提高,對水庫供水量及水質均帶來了威脅,表現在:
1)水庫淤積現象在加劇。二龍山水庫運行35 a后,水庫淤積量達120萬m3,水庫淤積的主要原因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
2)水庫庫區面積在縮小。通過實地測量,二龍山水庫現有庫區面積1 006.4h m2,其中水面482.6h m2,草地(灘涂) 244.0 h m2,明西園占地5.4h m2,河流占地8.4h m2,縣直機關插柳76.67h m2,賓州四周占地 15.3h m2,農民開墾耕地174.0 h m2,庫區淤積占地35.4 h m2。
3)水庫水質逐漸在變差。經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期檢測結果表明水庫水質的渾濁度一直在指標邊緣。也曾出現了藍藻現象,說明水庫的水質有明顯的富氧化。
縣政府應出臺加強水庫引用水源地保護方面的政策,鄉鎮政府應出臺相關內容的《鄉規民約》,至少要在內容方面包括以下十條,約束各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行為,簡稱為“十必須,十不準”:①必須封死封嚴松江銅礦尾礦壩,不準礦渣流入河道及二龍湖;②必須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依法管林,3 a內不準二龍山林場采伐林木;③必須將牲畜舍飼圈養,不準散放散養;④必須將人畜糞便集中堆放,建化糞池、不準流入河道及二龍湖;⑤必須保障河道暢通,不準在河道內種植高棵植物;⑥必須將死亡的動物集中處理掩埋,不準隨意丟棄;⑦必須取締二龍湖周邊非法占地用地,建筑采石等經營活動,不準開采砂石、增建賓館、開設燒烤店等;⑧必須在庫容地及周邊植樹造林,不準放牧、種莊稼、搞建筑;⑨必須嚴格控制湖面游船的數量、船型,不準增加新的船只;⑩必須取消有害二龍湖水質的一切行為,不準賓館、飯店、游人、游船向水庫排放污水,傾倒垃圾,3 a內不準許旅游局捕魚。
1)成立領導組織。組長、副組長由縣長、副縣長擔任,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應設在環保局、水務局或旅游局。辦公室主任由主管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環保局、旅游局、水務局、林業局、土地局、公安局、財政局、監察局等多個部門組成,平坊、賓州兩個鄉鎮也應是成員單位之一。
2)組織專門機構。保護二龍湖水源地工作吧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哪一個單位和部門能單獨實施的,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年接一年的干,一任接一任的干,一代接一代的干,就必須有一支專業的隊伍,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實施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歷史重任。
保護水庫飲用水源地工作專項行動隊伍組建后,至少要開展以下 4個方面的專項行動:
1)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把二龍湖周邊以及上游各種情況,特別是污染源情況調查清楚,整理成冊,歸檔立卷。
2)進行情況分析。針對調查摸底所了解的各式各樣的情況進行梳理分析,拿出具體解決辦法。
3)起草相關政策。從實際出發,結合鄰縣成功經驗,起草出爐賓縣保護二龍湖飲用水源地相關政策,提供給縣委、縣政府決策。
4)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按照政府出臺的政策和領導賦予的權力開展專項整治,封停平坊石場和砂場,拆除二龍湖非法建筑,取締非法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