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春,吳雙賓
(賓縣水務局,黑龍江賓縣 150400)
我省人均耕地、林地和草地與國內其它省(市、區)相比位居前列[1],但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 77.4%、56.9%和14.5,人地矛盾較為突出。隨著人口增長、植被破壞,資源開展、工程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土流失由農業擴展到城鎮,由中南部地區擴展到北部和邊遠地區。十分珍貴的水土資源不斷退化損失,引發了一系列生態資源環境問題。
1.1.1 “三化”面積增加
在嫩江流域的大慶和齊齊哈爾第 9個市(縣)的 150個鄉鎮分布著3 786 k m2沙漠化和潛在的沙荒化土地[2]。據統計,大慶市及其所屬縣域草地堿化,已經影響了畜牧業“半壁江山”的持續健康發展。
1.1.2 土地資源破壞
據有關部門在黑土區 14個縣的調查,僅20a間由于溝壑侵蝕就減少耕地近600 k m2。大慶西部鄉鎮有2 095h m2的農田遭受風沙危害。讓湖路新站鐵路沿線。近30a來沙地每年向東擴0.67 h m。僅大同區由于土壤侵蝕等原因而荒棄的農業用地近4萬h m2。
1.1.3 土壤肥力下降
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與每年損失肥沃表土在 4~7mm,損失氮磷105~210 k g/h m2·a,鉀200~390 k g/h m2·a,與墾初相比,開墾40 a有機質降低 4%,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坡耕地中低產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 26.2%[1]。
1.1.4 農業投入增大
如黑龍江趙光農場一塊48 h m2坡地,用三聯播種機 25個往返即可播種完成。后被 7條侵蝕溝切割,播種作業增加到163個往返,效率降低 5.5倍,作業成本增加75元/h m2。大慶市每年春季毀種農田面積在4.0萬h m2~5.3萬h m2,約占播種面積的10%。
1.2.1 降水資源利用率低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結果顯示[3],我省耕地水土流失面積在5.67萬k m2以上,嚴重的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壤的滲蓄水能力,減少了對流失區土壤水的正常補給,使坡耕地地表水資源每年喪失35億m2~37億m2。
1.2.2 洪澇災害損失加重
水土流失亦加重流域中下游和低洼地洪澇災害。1998年我省松嫩流域發生了特大洪水,災后反思除氣候異常、降雨集中、大江河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和防洪堤壩標準低等原因外,上游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中下游河道淤積,泄洪能力減弱是一個重要作用。
1.2.3 水質污染不容忽視
2007年全省主要河流有 46%的河流長度的水質屬Ⅴ類或劣Ⅴ類水體,有 60%以上的湖泊水庫不能保證使用功能。水體污染態勢比較嚴峻。
截至 2007年底,全省累計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積3.4萬k m2,約占全省水土流失總面積的 30%。通過治理,改善了治理區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減少了江河湖庫的泥沙淤積,減輕了水旱洪澇災害,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穆棱市站北溝小流域經過了3 a綜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積741.4 k m2,治理程度達到 98%。據實測資料分析計算,該流域治理后徑流和輸沙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項措施蓄水效果達53.2%,減少效率78.1%,削減洪峰 73.5%。海倫市東風鎮小流域經多年綜合治理,治理程度 72.7%,減少效益達92.5%,減沙效益達 96.4%,各項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達到20 a一遇以上的防洪標準。
坡耕地壟向區技術成果 1997~1998年被水利廳及哈爾濱市政府列入新技術重點推廣計劃,1999年又被省政府列為新技術成果推廣計劃。應用推廣規模 1997年的1.4萬 k m2、1998年的15.8萬k m2發展到 1999年25.48萬k m2。1999年增產糧豆1.33億k g,經濟效益近 1.35億元。2004年以后在農墾系統進行了規模化的推廣應用,到 2008年底在 5個管局20多個農場推廣應用面積達到2.67萬 h m2以上,增產效益十分顯著。
方正縣利用資源優勢和山區特點,大力推廣適宜山區應用的太平小流域立體開發模式。通過山上種用材林、山腰種果樹、山腳養牛羊,山下溝塘修塘壩蓄水養魚、水面養鵝、壩下種稻、空中養蜂、林間養林蛙等方式,對山區資源實行立體開發。2005年 80%的山區小流域實施綜合立體開發規模達4.2萬k m2,新增產值 3.1億元。
拜泉縣是黑龍江省重點縣之一。1986年該縣正式確立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的奮斗目標。到 2008年,全縣修水庫池塘1 631座,增加蓄水能力4 600萬m2,人工造林7.6萬m2,森林覆蓋率達到 21%,治理侵蝕溝 1.6萬條,治理水土流失總面積13.53萬h m2、治理程度達到 65.2%。治理后大自然給拜泉人以豐厚的回報,22a累計增產糧食38.5億k g,價值 45億元,立木蓄積價值 5.7億元,牧業漁業累計增收 23.3億元,治理投入與綜合增值比為 1∶5。1998年,該縣降雨量近1 000 m m,為歷年平均降雨的 1倍多,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發揮了蓄水削峰作用,據估算減少災害損失達7.5億元。
1)各級領導要把水土保持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行政領導任期內水土保持預防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
2)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實施。
3)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專業隊伍。
4)廣泛宣傳水土保持、增強全民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
1)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督執法體系。
2)開展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規范化建設。
3)加大執法力度,切實控制人為水土流失。
按照《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黑龍江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結合各地實際,編制和完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總體規劃,做到治理有目標、實施有規劃、施工有標準、推進有措施。
1)增加科研和示范推廣投入,針對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術問題組織攻關,加快水保科技創新步伐。
2)注重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技術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普及水保科技知識、增強侵蝕區廣大群眾的科技意識。
3)要注重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機修梯田,經濟林果栽培,集雨節灌,壟向區等先進實用技術和優良樹種草種。
[1] 黑龍江省水利廳.水利年鑒[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廳, 2007.
[2] 黑龍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低山丘陵侵蝕區快速治理試驗研究[R].賓縣:黑龍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1993.
[3] 石長金,尹佳峰.坡耕地壟向區水分入滲規律及蓄水保土效果[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