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陵縣農機局 顏建良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強農惠農措施之一。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推廣、培訓、監管三個服務難到位的問題。鄉鎮農機站是最基層的農機管理服務機構,直接與機手和農民打交道,日常聯系密切,應充分發揮其在農機購置補貼實施中作用。但目前由于鄉鎮農機推廣服務機構不健全、人員經費不落實,導致其功能缺失。因此,應按照國務院 《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建立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充滿活力的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的要求,建設好鄉鎮農機站,使農機購置補貼實施中的推廣、培訓、監管三個服務及時到位。
(1)做到推廣服務到位。農民購買農機大部分有些盲目性,什么機械適合當地的實際并不了解,同種機械那個品牌既先進又經濟實惠也不很清楚。這就需要求為農民提供技術推廣咨詢服務,此服務工作僅靠縣農機部門的技術力量無法及時到位,必須發揮鄉鎮農機人員的作用。還有農機三包維修服務等僅靠銷售企業或生產廠家的力量同樣難以服務及時到位,也需要發揮鄉鎮農機技術人員的優勢和作用。
(2)做到培訓服務到位。農民購買農機后能否發揮良好效率及收到較高經濟效益,技術培訓服務這一環非常重要。但僅靠縣農機學校的培訓能力,無法承擔每年成千甚至上萬個農機用戶的培訓任務,目前的農機技術培訓僅限于牌證管理的機械,大部分農機用戶沒有得到應有的技術培訓,以致農機作業的安全性難以有效保障,農機經濟效益難以有效地發揮。鄉鎮農機站可承擔非牌證管理機械的技術培訓,以村組為單位,巡回辦班,送學上門,現場維修服務、作業服務與教學培訓相結合。
(3)做到監督管理到位。如何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老百姓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加強監督管理,按照農業部、財政部《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雖然有省市縣三級農機、財政、審計等部門的共同監督,但隨著補貼資金和補貼機具數量的增多,還是不能完全監督到位。如2009年本縣補貼機具達5400多臺,全部由縣監督難度大。但平均到每個鄉鎮只有200~300臺,發揮鄉鎮農機站的作用,監管到位的可能性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