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利
雜交高粱“一種兩收”栽培是利用川南地區豐富的光熱資源進行頭季高粱和再生高粱連作的栽培模式,一般海拔450m以下的平壩、淺丘,溫度滿足3月平均溫度15℃、9月平均溫度20℃以上的區域均可采用該模式。該模式具有產量高,增收顯著的特點,一般畝產頭季高粱450kg/以上,再生高粱350kg以上,“一種兩收”可達800kg,畝收益超過 2 500元(高粱 800kg×3.20元 /kg=2 560元),比傳統“玉—苕”種植模式畝增加純收入1 000元以上,現就高產栽培技術詳解如下:
1.品種選擇 主要選用瀘糯8號、瀘糯9號、瀘雜4號等正季生長旺盛,產量較高的雜交高粱品種。經過多年實踐,以上品種的再生能力強,再生高粱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2.卡定播期,精細育苗 卡定播期是頭季高粱高產和再生高粱能按時發苗、安全抽穗及揚花結實的關鍵。川南地區頭季高粱于3月上旬播種,每畝本田備種量0.35~0.5kg。苗床地選用土質偏沙,肥力中上等的蔬菜地,深挖細 后按2m包溝開廂,廂面1.5m,留50cm走道,廂面做成茶盤式。苗床地施清糞水2 000~2 500kg/畝,做到底水充足,以15cm土層濕透為宜。播前精選種子,曬后用強氯精浸泡6小時預防炭疽病,然后用清水洗后再浸泡6~12小時。混細土或草木灰均勻撒播,播后蓋細土1cm;蓋土后搭拱覆膜,等苗齡3~4葉時揭膜煉苗、勻苗、定苗,并畝追施清糞水2 000kg提苗,如有蚜蟲,可用敵殺死等噴霧防治。
3.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苗齡25~30天(葉齡5葉左右)移栽,最遲不超過35天,利用雨后搶墑或灌足清糞水后移栽。中等肥力地塊,行距 66.7cm,窩距 30~35cm,每窩栽雙株,畝植6 000株左右。與傳統高粱種植相比,由于雜交高粱移栽期提早到了3月底4月初,此時若上季馬鈴薯、蔬菜等作物尚未收獲,則移栽于上茬作物的空行內。若該地塊上年種植高粱,則應用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后再行移栽。
4.配方施肥,早追重追 提倡有機、無機肥相結合,早施重施追肥。頭季高粱全生育期每畝施純氮 10~15kg,氮:磷:鉀以 2∶1∶1為宜。苗肥在栽后5~7天施用,每畝施人畜糞肥1 000kg、尿素5kg或碳銨10kg、過磷酸鈣30~40kg,并結合除草進行淺中耕覆土。拔節前畝施農家肥1 000~1 500kg、三元復合肥25~30kg,結合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和培土。穗肥根據田間長勢(幼穗分化期)酌情施用,一般每畝施清糞水1 000kg加尿素 3~5kg。
5.加強田管,防治病蟲 高粱移栽后要及時查苗補缺,減少缺窩缺株。移栽成活后,結合施肥進行中耕,拔節前完成去蘗、追肥、培土等工作。頭季高粱要重點防治螟蟲、蚜蟲、紋枯病、炭疽病等病蟲害。高粱抽穗開花前的主要蟲害有土蠶、玉米螟、大螟和蚜蟲;抽穗開花后有粟穗螟、桃蛀螟等穗部害蟲。化學防治方法為選用速滅殺丁、氯氰菊脂藥劑于黃昏時噴施防治土蠶;選用抗蚜威、蚍蟲啉、啶蟲咪防治蚜蟲;選用甲維鹽、特殺螟等藥劑防治螟蟲;選用春雷霉素、井岡霉素防治炭疽病、紋枯病。忌用有機磷、有機氮、無機銅制劑農藥,提倡利用頻振式殺蟲燈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1.適時收割,及時砍稈 頭季高粱穗子上九成籽粒變色、變硬時應收獲。當天收割、當天砍稈是保證再生高粱適時發苗和高產的關鍵。如果延遲砍稈時間,失去穗子這個生長中心后的高粱稈上部的休眠腋芽會立即萌動、發芽,因頂端優勢作用,會對其下部腋芽的萌動產生抑制,使近地節位腋芽發苗困難,甚至造成不發苗的情況。合理留樁高度是再生高粱高產的關鍵。砍稈時,應在近地節位之上2~3cm處下刀,留樁高度在3~5cm。如果平地面留樁,那么再生苗只能從地面以下的節位發出,一方面將推遲發苗時間,延長生育期,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因爛蔸不能發苗;如果留樁高度過高,再生苗將從地上第2節甚至第3節位發出,使不定根不能及時入土,再生苗只能依靠頭季高粱逐漸老化的根系供給養分,造成營養不良,且生育期縮短,不能形成大穗獲得高產。砍稈時要求用利刀平砍或枝剪平剪,避免破樁、傷芽,造成樁頭失水或腐爛,保證近地節位腋芽順利萌發成苗。砍稈后立即清理,防止秸稈遮蓋稈樁,影響再生苗萌發。
2.排水防澇,保濕提苗 再生高粱怕澇不怕旱,砍稈后應立即清理田塊背溝、廂溝、邊溝,防止田間積水成澇,造成爛根、爛蔸。若遇天旱,可用砍下的高粱稈覆蓋行間保濕。再生芽萌動后,可及時畝用1000kg清糞水對尿素3~5kg灌窩(注意保護樁頭傷口),使近地節腋芽及早萌發形成健壯的再生苗。
3.去蘗除草,施肥培土 當再生苗長到3葉時,應及時除草去蘗,每窩留健壯苗2~3個,將多余芽、苗全部抹掉;苗高30cm左右時畝用尿素10~15kg加足量農家糞肥進行追肥,并除草培土上廂。通過培土,一方面防治化學肥料的揮發、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養分供給;最重要的是促進再生苗自身根系建成,確保生長健壯、整齊一致、形成大穗,并可防止植株倒伏,為奪取高產奠定良好基礎。
4.防治病蟲,搶晴收割 再生高粱病蟲害防治與頭季高粱基本相同,但應特別加強對螟蟲、蚜蟲的防治和防鳥害。螟蟲主要使用殺蟲燈或在再生高粱始穗期和灌漿期分兩次用3.5%甲維鹽對水噴霧防治。10月中下旬,當再生高粱籽粒轉色變硬后,及時搶晴天收割晾曬,防止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