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
近年來,由于大量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特別是對于四川這樣的勞務輸出大省表現尤其突出),農村剩余勞力多是老人和小孩,致使農村土地撂荒現象嚴重。因此,落實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也難上加難。據估計,5年后,水稻制種基地面積將大幅度減少。因此,各級政府及省種子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種子是農業之基礎,若引起種荒,將導致嚴重后果,這決不是危言聳聽。下面,談談筆者的觀點。
對條件較好,適合雜交水稻制種的地方,國家應安排資金對其進行改造,確保達到能灌能排,機耕、機種、機收的條件。這樣即使農民不種了,種子企業或業主也可以承包制種。但是,對建設良繁基地筆者有幾點意見供參考:①切忌一轟而上,像撒胡椒面一樣全面開花,結果是做成四不像,勞民傷財。近兩年來,有的縣搞了良繁基地建設,僅修建了幾條便民道,幾條排灌渠,結果呢?搞的確實不咋樣,農用機具下不了田,更不要說機耕、機種、機收了,排灌渠一遇大水就被沖垮。②應整合資金。由于經費有限,有的或許不知道良繁基地怎么建,沒有標準,摸著石頭過河,因此首先應先搞試點。在不同條件下搞幾個樣板,核算一下到底需要多少錢,以后要搞的,就按此標準。目前我們國家土地綜合治理項目,像國土局的金土地項目,農業局的改土項目,投入了不少錢,應整合資金,做好規劃,集中改造。
雜交水稻制種技術性強,難度大,用工肯定比種普通糧食作物多,而且受自然災害影響大。比如2009年的雜交水稻制種,受粉期間遇低溫和連續降雨,致使四川大部分制種產量比正常產量減產30%~40%,有個別地方甚至顆粒無收。這樣,不僅影響種子企業,收價提高,種子減少,更主要是影響制種農戶的收益,影響農戶制種積極性,增大來年水稻制種落實難度。因此,應做好以下幾點:①應加大對制種農戶的補貼或單獨補貼,讓制種戶覺得制種得到政府的關心和支持。②成立風險基金。國家和企業應成立風險救助金,資金可按比例分擔或是把雜交水稻制種當作特殊行業進行農業保險。③種子企業應讓利。水稻制種從種到收,制種戶承擔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為此,公司與農戶簽訂目標責任書,制種合同根據國家糧價確定合理的收種價格,應盡量保證制種戶的收益。④種子銷售價格國家應指導,避免種子行業大起大落。
制種要高產,技術是關鍵。提高產量是降低基地生產成本的前提,保證質量是高產穩產的基礎。因此,種子企業、科研單位應開展制種技術攻關,盡量減少制種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同時,應該加大對機種、機播、機收的研究,為以后種子企業和業主承包制種提供依據。現階段,如何提高農戶的制種技術水平,首先要制定好技術方案,讓各片駐技術員充分掌握了解技術,然后在制種過程中,通過在關鍵階段開現場會,現場操作示范,用通俗語言講解,傳達到各制種農戶手中,讓農戶掌握制種的關鍵技術,以提高制種產量。這樣,由種子企業、科研單位牽頭,以制種技術干部為骨干,以制種戶為支撐,形成一個立體網絡,為雜交水稻制種這個產業貢獻力量。
總之,加強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勢在必行,客不容緩。望各級政府、種子管理部門盡快出臺相關意見,為我國糧食產量水平穩定作出努力。
(通聯:四川省南部縣農業局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