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香
1987年4月,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國家物資局發出了《關于設計單位進行工程建設總承包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計設[1987]619號),批準了廣東建設承包公司(廣東省建筑設計院)、華東建筑設計院、中國武漢化工工程公司等12家設計單位被列為總承包試點單位。
1989年4月,建設部、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物資部聯合發出了《關于擴大設計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試點及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89建設字第122號),批準了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等31家工程建設總承包試點單位。
1992年11月,建設部頒發了《設計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資格管理有關規定》(建設[1992]805號),先后有560家設計單位領取了甲級工程總承包資格證書,2000余家設計單位領取了乙級工程總承包資格證書。
1999年8月,建設部印發了《大型設計單位創建國際型工程公司的指導意見》(建設[1999]218號)。同年,國務院以(國辦發[1999]101號文)批轉了建設部等六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工程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為固定資產投資全過程提供技術性、管理性工程咨詢設計服務體系的總體改革目標,提出了勘察設計單位改企建制并向國際通行的工程公司、工程咨詢設計公司、設計事務所、巖土工程公司轉化的指導意見。
2000年5月,國務院又轉發了外經貿部、外交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六部委制定的《關于大力發展對外承包工程的意見》(國辦發[2000]32號),明確要求國內承包公司要開發占領國際工程市場,要站在全局的、政治的高度,要作為貫徹落實中央“走出去”的開放戰略的重要措施切實抓出成效。
2003年2月,建設部印發《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設[2003]30號),鼓勵具有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總承包資質的勘察、設計和施工企業,在其勘察、設計和施工總承包資質等級許可的工程項目范圍內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
2005年8月,建設部頒布實施GB/T 50358-2005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我國的工程總承包工作正式進入了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新階段。
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制定頒發的上述指導文件,對深化我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加速與國際通行的項目管理模式接軌,推進我國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工程總承包由設計院承擔比施工單位承擔有技術和人力資源優勢。甲級設計院一般經多年的發展,同一行業中大大小小的項目都有所涉及,設計經驗比較豐富,且設計院是各種人才集中的地方,施工單位與之相比,天壤之別。另外,設計院能及時更新國家最新的規范、標準,較早接觸到國內外的新材料、新設備。
我們都知道,影響項目壽命周期成本最大的階段在決策和設計階段,項目決策后,控制成本的關鍵就在設計,好的設計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節約造價約20%~30%,因此,設計院搞工程總承包,通過設計方案比選,優化設計不但能實現項目的經濟效益,而且通過優化設計可以培養一批人才。設計院搞工程總承包,可以實現集中采購,可以給予優秀分包商長期的技術支持和訂單吸引,形成緊密有效的供應鏈,從而降低采購價格。在施工管理上,可以依靠強大的設計技術力量,優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
設計院開展工程總承包有利于設計、采購、施工進度上統籌規劃。通過總進度計劃的控制和協調,設計時,關鍵設備參數及早定下,交給采購部門先期采購,先需施工的圖紙可以提前交付等措施,與全部設計完成,再交付施工的正常建設程序比較,普遍反映縮短了工期。
以往設計院只做設計,設計工程師很少參與設備采購和工程具體施工過程。設計院改制為工程公司搞工程總承包后,設計工程師可以參與采購、施工、試運行的全過程,對設備性能、參數更加清楚,通過處理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問題,理論與實際結合,可以使工程設計水平持續改進,設計工程師通過深入實踐,設計與現場施工互動,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可能性,通過技術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缺乏認識上的清理,戰略問題困惑多數領導和員工。首先,關于工程總承包業務,要不要做,為什么要做,如果要做,是做嘗試性培育,還是要大力發展,高層領導首先需要意見完全一致,然后以整體的姿態和統一的聲音,非常堅定和明確的向全公司表明態度,消除很多人對改革的懷疑態度;其次,設計業務和工程總承包業務的相互關系問題。發展工程總承包業務,是否意味著公司準備縮小設計業務規模,如果不是,設計和總承包究竟是并重的關系,還是有輕有重,如果齊頭并進,怎么做,如果有輕有重,怎么做,相應的公司組織機構要不要調整,這些問題都需要高層領導做出明確、可信的說明,以消除發展戰略問題給許多設計人員帶來的困惑;最后,最關鍵的是如果決定做工程總承包,公司現有各板塊的領導和員工的地位和利益會怎么變,據統計資料,目前不做工程總承包的甲級市政設計院人均年產值大多在30萬元~50萬元。這幾年市政建設市場算是好的,與部級設計院或工程公司相比,人均產值、利潤率還比較低,大合同少,設計人員干得比較辛苦。如果未來市政建設市場產生調整,比較大的設計合同數量減少,保持目前設計收入年增長的幅度,將會變得比較困難,或者意味著設計人員的付出與收入的比例將下降。如果做工程總承包,每個人的收入變好還是變壞,這個問題不解決,他們就會一直處于觀望狀態,對改革不予配合。
2)缺乏適合工程總承包工作的項目經理等人才。設計院目前的項目經理只是扮演了一個“設計經理”或“專業負責人”的角色。工程總承包工作需要引進,以及從年輕的設計經理中培養一批能夠按照國際通行的項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進行管理,熟悉各種合同文本和相應的項目管理軟件,能夠進行質量、投資、進度、安全、信息控制的復合型高級項目管理人才。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的項目運作,可以為年輕人提供工程實踐的機會,加速項目經理等優秀人才的培養過程。
3)設計人員的工程造價節省意識有待加強。絕大多數的設計人員對于項目的經濟指標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作為設計人員只要滿足項目的使用功能就可以了,至于所做的設計是否經濟合理則與己無關。因此,在總承包項目中,設計院應鼓勵設計工程師進行優化設計,對之進行獎勵,并且形成制度化。
4)設計資質的制約。建設部關于印發《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管理規定實施意見》的通知(建市[2007]202號)中,對取得工程設計行業、專業、專項資質但不具有一級施工總承包(施工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明確規定,“可以承擔資質證書許可范圍內的工程項目設計、工程總承包、工程項目管理和相關的技術、咨詢與管理業務。承擔工程總承包業務時,應將工程施工業務分包給具有工程施工資質的企業”。這一條表明了,甲級市政設計院從事工程總承包業務時,初期因沒有施工資質,只能走聯合發展之路。
工程總承包這一模式起源于20世紀 60年代的美國,到20世紀90年代,工程總承包模式已經成為國際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根據美國總承包協會的統計,工程總承包模式一直處于上升狀態,今年與傳統的設計—施工模式將各占美國市場的45%,到2015年傳統模式則降為40%。甲級市政設計院工程總承包工作起步雖然相對較晚,但是隨著2007年建筑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大量的國外工程公司和設計咨詢公司進入國內,勢必對國內總承包的發展產生壓力。作為設計院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大潮,從整體上提高技術人員工程總承包的意識和項目全過程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綜合競爭力。
[1]王家勝,柳宗斌.對工程項目總承包問題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9,35(11):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