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紅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危險性高、事故易發的行業,是國家安全生產專項治理的重點行業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家基建投資的不斷加大,建筑企業準入政策的調整,使得施工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施工隊伍不斷擴大,這就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問題成為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社會對我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出臺的《安全生產法》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措施為依法規范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結合近年來的建筑施工安全監督工作實際,就如何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提一些個人看法。
目前,政府建筑工程安全監督部門仍然是“運動員”和“裁判員”兩個角色集于一身,這樣很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而且也容易滋生腐敗,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不該管的事項,交由公民、市場和社會去處理和運作,應該盡快建立一個合理的建筑施工監管模式,打造一個公開、公正、公平合理的平臺,最好是引入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評價中介組織機構,建立政府、社會中介組織、企業三級管理體制。建筑生產安全評價的目的是為企業(項目)安全管理提供科學的標準方法和應達到的要求,使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達到實現本質安全化的目的。安全生產評價是綜合評價一個企業(項目)的安全管理體系,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組織措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者和操作者安全素質高低等。建筑施工安全評價機構屬社會中介組織,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包括資金、專業人員、設備等,并依據《國家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對其做出的安全評價結果負責,它可以受聘于建設單位(業主)、建筑施工企業、政府部門等單位,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適時監督評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有關政策,成立專業的安全生產評價機構,強化建設單位(業主)安全生產責任,可鼓勵其聘用安全生產評價機構對安全生產進行管理,強制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建筑施工企業聘用安全生產評價機構對企業安全生產負責。建筑施工安全評價機構做出的評價結果要及時上報建筑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以便監督管理,并可以據此來進行安全文明工地和質量安全標準化工地的評定。
1)加強組織機構建設。
自1999年以來,全國各地雖陸續成立了建筑安全監督站,但到目前為止,由于政府執法財政和人力資源有限,許多地區還存在著質量監督站和安全監督站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現象,經費來源嚴重不足,安全監管工作難以充分開展,削弱了對安全監督的力度,所以國家要制定一個規范標準的組織機構模式,比如說單位性質、經費來源問題;負責制及責任制問題;組織制度行為規范問題;檢查檢測設備問題等等。
2)充實人員,提高素質。
目前各級建筑安全監督機構的人員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緊缺,也直接影響了安全監督任務的完成。就拿我單位來說,直接能參與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監督的只有5人,而2009年全市僅市區在建的房屋建筑工程進行安全監督備案的建筑面積就超過了150多萬平方米,這還不包括市政工程等其他項目,現有力量遠遠不足以完成建筑安全的監管工作。建筑安全監督人員必須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要具備專業技術知識,使監督工作到位,能及時發現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為事前預防提供有力保證,建議盡快實施建筑施工安全監督制度,走專業化執業資格路子,合理劃分專業,保證監督檢查質量。還要督促監管人員保持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3)要嚴把安全監督備案資料審查關。
對備案資料中申報的安全監管人員與施工現場明顯不符,安全考核合格證造假的一定要嚴厲查處。
1)改變只注重建筑施工安全專項大檢查的做法,平時也要加強監管,主動出擊,建立稽查、巡查隊伍,把所有建設工程項目全盤納入監管范圍;要改變單一的運動式檢查,從重點監督檢查企業施工實體安全,轉變為重點監督檢查企業的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保證措施是否到位,檢查安全責任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以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落實和執行情況;做好開工前的安全條件審驗工作,堅決杜絕無證施工現象。
2)加強對安全生產管理資料的管理。在日常檢查中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由于一個人同時兼做三、四個工地的資料員,所以不論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如何,這幾個工地的安全資料如出一轍,造假現象非常嚴重,有些錯誤明顯與實際不符。此現象充分反映了企業不重視該項工作,也反映了我們監管力度不夠。我們應采取有力措施,根除資料造假,把檢查核對資料與現場檢查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加強對施工安全資料的管理來強化現場安全管理。
1)規范意外傷害保險做法,保險公司在經營建筑職工意外傷害保險業務過程中,應當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可以通過建筑安全服務中介組織向施工單位提供與建筑職工意外傷害保險相關的施工現場風險評估、安全技術咨詢、人員培訓、防災防損設備配置、安全技術研究等安全服務,從而防范安全事故,規避風險,減少理賠。可建立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記錄,根據施工企業表現,由保險公司返回部分保險金給企業,用于增加對安全生產的投入。
2)促進安全生產保證金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可以借鑒投標保證金的做法建立安全生產保證金制度,要求建設單位將安全費用存入指定的安全專戶作為安全生產保證金,專用于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事故的解決、安全生產獎勵及處罰等。對于招投標中的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由業主單獨列支,存入政府指定賬號并由政府監管。這項措施可以為安全生產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建立建設、施工、監理三位一體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大力推行安全監理制,對監理單位及人員安全監理業績實行考評并作為年檢或注冊依據,規定監理單位必須按規定配備取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的專職安全監管人員,并對其實行問責制。
舉報制度也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方式,建筑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舉報制度,公開舉報電話、信箱或電子郵件地址,受理有關安全生產的舉報,并設有完整的受理記錄。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及時、廣泛的掌握各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的情況、線索,發現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增加監督管理的力度。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希望能對我們的建筑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有所幫助,相信做好這項工作對建筑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1] 蔣 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