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鎮
1)確定最終投標控制價上限G2。開標現場隨機抽取投標控制價上限的下浮系數f1(為 2%,3%,4%三個數值中的一個);各標段的G2=G1(業主公布各標段投標控制價上限)×(1-f1);如投標人評標價Pi高于本標段的G2,按廢標處理。
2)確定理論成本價C。所有不大于 G2的有效評標價的算術平均值的 50%與G2的 50%相加后,乘以成本價系數 Z所得數值為標段的理論成本價;C=(0.5×G2+0.5×A)×Z;A=所有不大于G2的有效評標價的算術平均值;Z=成本系數(0.85-f1);投標人評標價小于標段的理論成本價,按廢標處理。
3)確定評標基準價 JZ。JZ=[f2×G2+(1-f2)×B]×f3;f2為 0.3,0.35,0.4之中隨機抽取的一個數值;B為不高于 G2且不低于理論成本價C的有效評標價的算術平均值;f3為 0.99,0.98,0.97之中隨機抽取的一個數值。
4)評標價的偏差率公式及得分計算。偏差率 =100%×(投標人評標價-評標基準價)/評標基準價。
如果投標人的評標價 >評標基準價,則評標價得分 =100-偏差率 ×100×2。
如果投標人的評標價≤評標基準價,則評標價得分 =100+偏差率 ×100×1。
Pi>C且 Pi<G2是毫無疑問的,這里只需要討論理論成本價C和最終投標控制價上限G2的取值范圍,相比較而言,G2的位置容易確定,我方可以準確的界定在評標辦法模擬運算過程中 G2=G1×(1-f1),f1在這里需取最大下浮系數 4%,依據有:
1)對于一家成熟且求穩的承包商而言,報價評標資格首先成為重中之重,針對第一次入圍獲取評標資格,取最大下浮系數 4%有 100%的把握,如果賭其他單一下浮系數(2%,3%)的入圍幾率則為 33.33%,66.66%,風險極大,實為不智之舉。
2)極個別承包商如果將下浮系數取值為 2%或 3%,只能說明該承包商迫于成本壓力或者別的深層次原因不允許他入圍參與競爭,即便開標現場抽取的下浮系數為 2%足以使他輕松入圍,但他對由十幾家投標單位(一般情況下)和最終投標控制價上限復合而成的評標基準價JZ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
理論成本價C的位置則耐人尋味,業主設置它最初的作用必定是要對承包商惡意降價競爭的行為做某種程度上的約束,在這里我們先分析它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
1)最高理論成本價C的計算推導:所有投標人的預計降幅均按 4%代入公式,業主最終投標控制價上限G2按現場抽取 2%下浮系數代入公式,這樣計算出來的最高理論成本價 C為投標人最保險下限位置,計算過程為 1-[(1-4%)+(1-2%)]×0.5×(0.85-2%)=19.49%,即業主控制價上限G1×(1-19.49%)為最高理論成本價C。同樣,該公式中也可代入下浮系數 3%,4%進行 C值的計算,結果分別為 20.87%,22.24%,最大相差為2.75%,因此可以近似地認為三個下浮系數與C值下幅度同步。
2)從現場開 8個標段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由于受投標人差異化報價的影響,C值最終的位置處于業主控制價上限 G1降幅24.06%~24.69%間,與預計最大C值的 22.24%相差 2.45%;實際最大投標人評標價maxPi=G1×(1-7.18%),最小投標人評標價 minPi=G1×(1-13.25%),投標人評標價 averagePi=G1×(1-10.04%),此時實際 C值為業主控制價上限 G1降幅24.69%處,即 1-[(1-10.04%)+(1-2%)]×0.5×(0.85-2%)=24.69%,投標人評標價 averagePi從業主控制價上限 G1降幅 4%到 10.04%,其間 6.04%的降幅僅影響了 C值的浮動 2.45%,說明業主最終投標控制價上限G2所占 50%的權重為穩定 C值水平起了主導作用。
3)最小投標人評標價 13.25%的降幅距離最高理論成本價C值 19.49%的降幅也有 6.24%的空間,而距離實際C值 24.69%的降幅則有 11.44%的空間,假使有極個別投標人企圖向下拉低評標基準價,降幅達到 24%的程度,在業主G2和投標人 B值所各占部分權重的前提下名次反而會靠后,投標人報價集體跳水的情況又沒有理由發生,這樣看來,理論成本價C基本沒有起到威懾投標人低于成本報價行為的作用。
1)由于每次投標報價的策略均受各投標人現階段的任務承攬、中遠期規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這里我們只探討在當時情況下的報價思路。總體上,該上限系數法界于復合標底與無標底評標辦法之間。復合標底是由業主的標底(開標時公布)與各投標單位的投標最終報價根據各自所占的權重平均復合而得的數據,投標人報價與復合標底比值在業主規定的幅度之外,均視為廢標,失去評標資格,約束力極強;無標底投標則是,業主不編制標底,或編制標底僅作為一個控制杠桿(提前公布了價格上限或下限,或兩者兼有),實際上是復合標底業主權重為 0的特例,投標人的特定平均價格下浮動一定的比例作為最佳報價點,由于失去了業主標底的基準點,加劇了投標人報價水平的差異,使最佳報價點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可控性;而該上限系數法提前公布了價格上限,投標人可以根據上限預估下限(理論成本價C值)水平,不容易受復合標底辦法限制而導致廢標,且價格上限以占一定權重身份參與了評標基準價的計算,極大程度減緩了最優報價受投標人差異性報價的影響,使投標人不再將中標希望寄予超低報價中標,在趨勢上引導投標人理性化、較多利潤報價競爭。
2)針對該項目報價幅度空間小、參與單位眾多的評標辦法,我方可以假設最優報價的位置將會處于某一梯度內(例如業主控制價上限 G1降 8.1%,8.35%,8.93%),但根據調整系數 f3現場抽取的情況,此最優報價會是這個梯度內的最高價或者最低價,或者略高于這個梯度進入下一個梯度之末,或者略低于這個梯度進入下一個梯度之首。由于有調整系數 f3這個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各投標人的報價決策只能力求做到預計該梯度所能覆蓋的范圍,并且與該投標人自身的價格承受能力相關聯。
3)各投標人報價位置根據上述情況分析,預計在業主控制價上限 G1降幅(1-96%×97%)=6.88%以上,即至少 7%以后,而降幅區間會延伸至多少點位,這個判斷則完全基于先前我們討論的內容,由于單方面大幅降價對報價打分沒有絲毫優勢可占,投標人不會過度遠離降幅6.88%競標,因此我方推斷各投標單位報價的覆蓋范圍大部應在業主控制價上限G1降 8%,9%,10%這三個梯度,按此報價會大大增加成為中標候選人的幾率。
在現場開標中,某標段我方報出的低于業主控制價上限 G1達 9.19%的總價,在報價打分中排名第三,成功入圍中標候選人。
[1] 祖慶新.公路工程投標策略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5):247-248.
[2] 新編路橋工程施工招標投標標書編制實用手冊[S].
[3] 公路工程造價與快捷編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