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 嬋
信息時代、數字時代的不斷發展,致使室內設計行業不斷成熟,設計的新風格、新潮流帶動著材料的發展;設計帶動材料,材料制約著設計,二者密不可分。
各種裝飾材料的大量涌現,為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極大地加強了設計的表現力;同時也使人們開始對室內設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人們不再滿足于大量的重復和再版,而是追求具有獨特性與文化性的室內裝飾設計。
裝飾材料是設計師創新意圖實現的載體,是設計師和業主溝通的橋梁。室內空間文化的展現與傳播實際上是各種不同裝飾材料的組合形式,而裝飾材料的傳播導向應以材料本身的素質、藝術表現力以及人的視覺、心理反應等因素所承載。
就像人們注重食用綠色食品,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一樣,人們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環保型綠色裝飾材料問世,以便為人們營造和享用健康住宅提供材料保證。然而,目前我國綠色建筑裝飾材料的市場占有率,充其量僅占 10%,且價格偏高。絕大多數建筑裝飾材料對周圍環境存在不同程度污染,人們在裝飾完的居室內生活,往往感覺有不同程度的頭昏、呼吸不適、失眠等癥狀,這就是非環保型裝飾材料給人們帶來的看不見但卻感覺得到的不良后果。
本著健康、綠色、美觀的原則,選擇環保的裝飾材料,就當前的技術在水平和工藝上完全可以避免室內環境污染,創造質樸、自然、雅致的生活空間。綠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產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環以及廢料處理等環節中對地球環境負荷為最小和有利于人類健康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且易回收能再用或易降解的室內裝飾材料。它是健康型、環保型、安全型的室內裝飾材料,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為宗旨。
裝飾材料具有質感美、色彩美、性能美的基本屬性。這種美是可以被人感知的。裝飾材料是室內設計的重要物質載體,室內設計中的感知美主要借助于裝飾材料來表現。裝飾材料也是構成室內空間實體的物質基礎,是創造藝術的條件。沒有材料的特殊功能,室內設計就會缺乏生命力。裝飾材料還可以營造室內風格品位,材料作為裝飾界定空間的物質,不僅有其實質內容,更有視覺審美內容。在室內裝飾設計過程中,合理的配置各種材料就是為了達到美的視覺和觸覺效果。
人們主要通過觸覺和視覺感知裝飾室內環境實體物質,不同材料的組合或同一種材料的不同利用形式傳達出各種設計風格。如結構材料的故意裸露表現出結構主義的特征及空間使用者求真求美的個性的映照,對于材料本身并不具備意義,而只有通過人們的視覺將信息傳遞到大腦時,材料外在的質感才賦予了意義。在室內環境中,對不同裝飾材料的機理和質地的感受差異較大。材料表面粗糙,使光漫射,視覺柔和;材料表面細膩或光滑,使光集中反射,視覺耀目。沒有紋理的裝飾材料,視覺單一平淡、缺乏真實感;有紋理的材料視覺豐富、有變化、富有真實感。粗質材料給人以粗獷樸實的感觀;細質材料給人以精致華麗的感覺。還有材料的特殊功能也是形成美感的重要物質因素。材料的不同性能決定了材料的獨特性和相互間的差異。在裝飾材料運用中,我們要善于利用材料的性能來創造具有個性富于美感的室內空間環境。
裝飾材料具有自身的品格。如果說感知美感是它的本質特征與物性體現,那么品味、情趣、空間、生命、力感與意境則是其深層內在的精神屬性。裝飾材料的精神屬性是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與聚合。裝飾材料總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而產生,進而成為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符碼。在表面形態的包裹下,裝飾材料有著豐富的文化性,它總在無聲地敘述著自己被發現或發明的時間地域、技術構成,被廣泛運用的藝術領域,被賦予的政治性、經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人文特征等等。
裝飾材料其精神屬性在室內文化傳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梢哉f肌理、質感等外在因素都是其精神物化的軌跡。環境能改變人類固有的精神狀態,材料的變革演繹著文化觀念的更新,不同的環境所要體現的精神主題和文化概念不盡相同,憑借著各異材料的心理效能體驗,向人們傳遞特有的思想和心理感受。裝飾材料的內在力則是無限的。
在室內文化傳播中,材料的個性化與創新是不能忽視的,而對材料自身的認識也同樣重要,首先是裝飾材料范圍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工程中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飾面骨架等等的物質載體,而是將其系統全面地看待,它是一種實現設計構思的物質載體,這樣它的外延就會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可以說,任何物質都是裝飾材料。另一方面,裝飾材料的系統全面地認識,也會極大地推動室內文化傳播的創新與個性的張揚。
個性的裝飾材料能給我們一個好的創意,一個好的設計或是一件精心策劃的設計作品會增添無窮的魅力,賦予它無窮的生命力,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作為設計者的我們需要的是適合自己設計需要的“新”材料,材料的個性同樣是滿足室內文化個性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空間所展現給我們的實際上就是各種裝飾材料不同組合的結果。有了這層認識之后就要對裝飾材料在室內文化傳播中表達的功用進行分析。除了一些傳統的裝飾材料方面的運用形式,我們可以突破傳統與習慣,打破常規的應用手法,發展出一些新的創新形式,個性化導向。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缺陷美”手法,每一種裝飾材料都有其優點和缺點,通常人們都會把美麗的紋理保留,然而如果我們將這些缺陷的疤痕利用在視覺具備的焦點上,可以把它的美感得以充分發揮。既節省了材料,又使材料多了一種應用方式,何樂而不為呢。另外功能的錯位,也一樣是一種對于裝飾材料的創新,每一種材料都有其一定的功能定位,但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設計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錯位的利用。同樣,裝飾材料的質感、色彩以及運用規模也是可以進行創新,個性化得以體現的。此外,我們常常說的裝飾材料都是一些石材、木材等等,而在裝飾中起很大作用的軟裝飾也是創新的突破口。我們在設計中要始終將材料的創新運用到室內設計中去,充分發揮材料的特性與個性,變換角度思考問題,突破常見的思維定式使設計形成一個質的飛躍。
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科技,綠色”革命,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已不僅僅滿足于對物質與技術方面的改善,而是要求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滿足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對裝飾材料諸多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室內設計師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實踐水平,深入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與環境的關系,擴展室內文化傳播的科學化內涵,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價值的追求體現。
室內文化的傳播不僅僅是表面形式上的材料和效果的推敲、探討,更是藝術、科學與生活的整體性結合,是功能、形式與技術的總體性協調,通過裝飾材料的塑造與精神品質的追求,以創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為最高理想與最終目標。
室內文化的實質目標,不只是以服務于個別對象或發揮設計的功能為滿足,其積極的意義在于掌握時代的特征、地域的特點和技術的可行,塑造出一個合乎潮流又具有高層文化品質的生態科技含量的生活環境。
[1] 趙克理.順天造物[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 俞進軍.公共建筑室內裝飾設計[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6.
[3] 趙 農.中國藝術設計史[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4] 張綺曼.中國室內裝飾發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5] 劉 捷.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