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平
園區區位條件分析是一門建立在規劃與設計學科基礎之上,主要目標是為了協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以平時生活中所能常見到的那些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為基本,以規劃設計為中心點,面向生活環境創造建設、保護管理和人文建設的科學。涉及內容包括環保方面,工業領域,城市涉及和社會化背景下出現的新型綜合性的現代研究內容[1]。
協調人類和自然的關系,使其達成和諧,是景觀建設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一般來說,城市與園區景觀和園林的規劃設計客觀上就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聯系。現代城市所追求的高品位高質量的園林景觀設計必須同時兼顧城市本身,與城市的空間布局、空間結構、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組織、城市產業結構和職能結構、城市的未來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以區域人地關系的協調為園區的區位選擇標準,在空間上選擇適當的地段,在規劃設計園林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園區各空間要素之間以及各要素內部發展的動態協調與優化,而且還要考慮園區與城市之間產業鏈間的作用和優化,只有同時實現園區與城市之間的產業組織協調、空間組織結合生態環境建設協調,園區與城市之間的產業項目競爭與生態空間不發生沖突,才能實現園區經濟社會行為對城市生態、生產與生活空間的合理占據,才能真正實現城市與園區之間的和諧發展與共同空間的融合。
園區作為城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規劃必須做到因地制宜,首先,其設計要結合當地的社會歷史環境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習慣,使整個園區與所在的城市環境有機地融合到一起。比如:新園區的地址位于新舊城區的交匯處,完全地采用現代理念去進行園區的構建,在視覺上會給人一種醒目的沖擊,但和舊城區對比,就會更加襯托出舊城區的落后。所以,我們必須對舊城區的史料進行必要的考察,然后制訂出與之相符合的規劃方案,利用濃厚的資料累計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帶動當地人文環境的發展[2]。
園林景觀的基本特性就是生態環境,這個特性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它進一步體現著人類高層次的需要,其也同樣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它的本質就是人居環境、人們理想的、真善美統一的室外生活空間的營造,在這個和諧的空間里,人的各種心理需要都可以得到全面的照應。
安全的需求是人們對于園林建設的第二需求,這部分主要需要考慮的設計因素就是防范,在人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技術防范,從而有效地減少園區內的各種不安全因素。
以動植物園這一類園區的規劃設計為案例來解析,園區的建設就如同是大自然的濃縮。經過仔細地進行規劃和設計,通過藝術的特殊組合處理,把園區不和諧的因素融合的和諧、統一、優美,進而把自然界的風采充分展現出來,告誡人們,植物、動物與人和諧的共存,是永恒的真諦。
規劃構思:園區中,增設了動物區后使原本比較單調的森林木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但如何將人工和自然融會糅合,將以前就存在的不和諧的因素通過藝術的重組處理,形成優美與統一的整體,利用動植物景觀營造出一幅天然優美的畫卷,還需要精心地規劃與設計。根據實際分布情況和周邊的環境,在動物、植物兩個區間的大框架之下進行空間分割,分割成若干個不同的區間,創造環境特色。
打破原有種植形態的乏味單調,增加可觀賞類植物的搭配栽植,使各區間的林園景觀變的豐富多姿。將整個園區創造出有森林感、草原感、花園感、田園感的完美組合。園區道路最好使用各類的天然質材,還原自然的原汁原味,在尊重自然的原則下鋪設。動物區修造林間小道,植物區鋪筑石塊或者卵石小路。所有建筑物及景觀設施,均在符合還原自然生態的前提下營造,在豐富園區景觀設施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創新,創造新穎的綠色建筑環境。規劃創意是園區規劃及實施的主心骨,用怎樣的思路去構建園區的框架,進而通過各種造園的手段展現出其中的內涵,達到最終規劃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3]。
園區設計的規劃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的綜合工程。除了以上所簡述的項目之外,還包括給排水、電力、通訊、投資估算、效益評估等諸多內容,都應該更加切合實際。但是,無論如何,各項內容都必須圍繞著所設定的規劃創意和設計原則來進行,充分尊重自然,展示自然,保護自然,進而告誡人們,植物、動物與人和諧地共存,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1]俞孔堅.從田園到高科技——“園”的含義(之二)[J].中國園林,2000(7):45-49.
[2]葉岱夫.試論廣東省農村產業布局與城市郊區空間創新[J].農村生態環境,2007(3):20-23.
[3]方創琳.高科技園區與城市協調發展的生態調控[J].地理學報,2003(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