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業鵬
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是經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和2003年七部委頒布的《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中確定的詳細評審正式評標方法之一,是指評標委員會對滿足招標文件實質要求的投標文件,根據詳細評審標準規定的量化因素及量化標準進行價格折算,按照經評審的投標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推薦中標候選人,或根據招標人授權直接確定中標人,但投標報價低于其成本的除外。
在國際上,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是建設工程招投標中通用的一種評標方法,它能最大限度的節約建設投資,評標方法簡捷易行同時還能減少人為因素對招投標過程的干擾、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是建筑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涉及的世行貸款等建設項目均按此方法進行招投標,是值得我們學習并推廣的一種重要的評標方法。我國由于建筑市場競爭機制尚未成熟、配套的保證措施還不完善,在十年來的實踐過程中暴露出以下缺點:1)把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中標理解為單純的最低價中標,誰的報價低就誰中,造成施工單位無序競爭,哪怕中標低于成本報價。2)由于中標價很低甚至低于成本價,施工單位中標后偷工減料或想方設法更改原設計以挽回損失,難以控制工程質量、造價及工期,反而沒有體現出最低投標價法的優點,使最低投標價法失去了意義。3)有些招投標單位為了應付《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進行假招標,同時招標過程中走形式、陪標、串標、圍標,化整為零不招標等違法、違規行為大量存在,使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成為一種擺設,無法起到節約建設投資的作用。為使這項在國際上通用的評標方法得以在我國順利施行,結合筆者單位這幾年在招投標過程中的情況,提出以下幾點自己的看法。
我國雖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和《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中將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指定為正式評標方法,但在適用范圍等方面的條文不夠細致。例如:《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第三十條: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一般適用于具有通用技術、性能標準或者招標人對其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招標項目。該條款的規定過于籠統,沒有明確界定什么是通用技術和性能標準,給投標人留出了人為操作的空間,可以想方設法要求招標人不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進行評標。另外對于特殊的項目,例如公共場所、基礎設施等是否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進行評標,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規范。上述法律法規中對成本價也沒有明確界定,評標過程中對于報價是否低于成本價只能通過評標委員會成員的個人經驗決定,難免有偏頗之處。現階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上都采用消耗量定額進行清單計價,筆者認為可以將消耗量清單中的直接工程費定為成本價,施工單位只能在管理費、利潤及措施費項目上進行競爭,以避免惡性競爭,這樣更容易把握工程質量。
我國現階段的工程前期勘察設計工作與國際上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設計變更,而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的最大好處就是節約建設投資,它能在滿足工程項目要求的情況下使得工程造價最低,如果中標后設計變更了,那原先投標部分項目就有可能取消改變成其他項目或者原有部分項目工程量增加或減少,更換項目會使原先中標的部分項目的報價失效,重新協商的單價就有可能不是最低價了,而工程量的增加或減少也會引起索賠,總之從控制造價、維持原有中標價的有效性來說應盡量減少后期設計變更。因此招標前的勘察設計深度及詳盡程度要盡可能做到最好,以避免在施工中發現問題后再行改動,使中標人調整工程單價有機可乘。
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若無完善的履約擔保制度,承包商可以不計成本報價先將項目接下,完不成也無損失或者損失較輕,對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極為不利。而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和《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中對履約擔保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只是說“招標文件要求中標人提供履約保證金的,中標人應當提交”,是否可以修改成“招標文件要求中標人必須提供履約保證金或履約擔保,中標人應當提交”。另外由于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的特殊性,對于經該方法招標的工程履約保證金或履約擔保應為中標價的100%,以增加中標人的違約成本,使投標人心存顧忌不敢胡亂報價。
我國已先后頒布實施了《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和《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已形成了對建筑市場進行監管的基本法律體系。而現階段的招投標過程中仍存在大量的假招標、陪標、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與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不力有很大關系。只有政府主管部門加強監管,及時對違法行為進行認真嚴厲的處罰,才能維護建筑市場正常秩序,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才能起到節約建設投資的作用。
筆者相信只要能完善上述幾方面,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這種對業主單位極為有利的評標方法必然會得到大量采用,使其為我國科學地配置資源,節約建設投資起到積極的作用,為我國建筑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1] 王克忠,韓敬英.淺議工程招投標最低價中標的弊端及建議[J].山西建筑,2009,35(5):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