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亮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有過一個精辟的論斷,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是21世紀影響世界進程和改變世界面貌的兩件大事之一。世界上許多國家鎮的人口規模比較小,有的甚至沒有鎮的建制,中國設有鎮的建制,人口規模與國外的小城市相當,這是“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的一個特點。當前,晉中城鎮化發展水平如何,制約因素是什么,應該選擇怎樣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推動晉中經濟走向轉型發展,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1)人均收入與城鎮化水平之比較。從晉中的人均收入和城鎮化水平來看,2009年,晉中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達到2 977美元,而城鎮化水平僅為43.48%。
2)工業化與城鎮化率之比較。當前,晉中已進入工業化中期,2009年晉中市的城鎮化水平僅為43.48%,工業化水平(第二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快于城鎮化水平15%以上,且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3)非農就業比重與城鎮化之比較。一般情況下,國際上經常根據非農就業人口比率(N)與城鎮化水平(U)比值的大小,來判定城鎮化是否滯后。研究表明:比值大致為1.2,城鎮化和非農化發展較為協調。從晉中城鎮化水平與非農業水平比較來看,2009年N/U值達1.38,表明晉中城鎮化水平與非農業水平相比仍然滯后。
4)中部地區發展水平與晉中城鎮化水平之比較。晉中市城鎮化水平與山西及全國的平均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城鎮化水平依然明顯偏低。晉中市近9年城鎮化率增長速度(11.18%)僅高于湖北省(5.8%),而低于湖南(13.4%)、安徽(14.1%)、江西(15.5%)和河南(16.5%)四省。
1)城鄉收入水平二元特征明顯。隨著城鎮的逐步壯大,城鄉之間的差距在逐漸拉大,2000年晉中城鄉人均收入比在1.8∶1,至2008年這一比重擴大到2.7∶1。城鄉經濟如何實現“以城市帶農村”、有序協調發展,任重而道遠。
2)工業結構中輕重比例不協調。從幾個重點行業的發展來看,煤炭、焦炭、冶金等傳統的重型化產業仍然不斷擴張,機械制造、紡織、金屬制品等傳統的、結構偏輕的產業進一步萎縮。醫藥、碳素、玻璃、新材料等新興行業不斷涌現,但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而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3)三次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根據工業化國際標準,從晉中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來看,8.6∶52.5∶38.9,就業比例為:39.78∶29.98∶30.24。在就業結構中,農業所占比重過高,服務業所占比重偏低。
4)區域性城鎮發展水平差異極大。高度城鎮化的中心城區與低水平的鄉鎮之間呈現出明顯的空間二元結構,影響著晉中市城鎮化水平與質量的整體提升。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處理好協調發展關系。我市市情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模式決定了我們要走城市與生態,城市和農村,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協調發展的路子,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走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共同進步的路子。簡而言之,特色城鎮化應該體現仁義為本的理念,絕不能重蹈先破壞后建設,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彎路,或者“只建物而漠視人”的城鎮化路子。2)正視環境約束,處理城鎮發展質與量的關系。要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我市的城鎮化水平年均增長不能低于1.5個~1.8個百分點,它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可達3個~5個百分點。我們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并全面把握城鎮化道路,尤其要清醒地認識到在體制、政策、土地、能源、人口等方面的制約因素,實現城鎮化又好又快發展。3)堅持以人為本,處理好城與鄉的關系。城鎮化的實質是農民追求和要求分享城市文明的過程。農民的意愿和要求主要有:a.經濟上獲得比農村更好的“各盡所能”的條件和機會;b.在政治上能獲得與城市居民平等地位;c.在生活上能享用完善的公共設施、接受良好的科學文化教育、享有較好的衛生醫療條件和較全面的社會保障保險等。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使城鎮化發展走上健康道路。
1)堅持效率的原則,完善以大城市為龍頭的城鎮化體系。按照2002版的晉中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晉中市規劃人口為49萬人,屬中等城市規模。從國內城鎮化發展的趨勢來看,晉中市的城市規模偏小,大城市發展的很多優勢晉中難以發揮。據初步預測,晉中規劃區面積將達到80 km2左右,城市人口80余萬人。在發展和完善大城市的建設中,我們應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不斷調整優化大城市的產業結構,特別應優先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的升級轉換。堅持在城鎮化中以大城市為龍頭,還要努力提高城市間、城鄉間的橫向聯合效率,在區域上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化地帶”,系統地發揮出城市化區域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經濟改造和升級。以晉中市區為中心,以產業調整為動力,完全有潛力形成不同的“城市化地帶”,并以相對小的城市面積吸納較多的人口。
2)堅持節約資源的原則,正確引導中小城鎮的健康發展。有限的土地資源,決定了晉中城鎮化不能走盲目擴張的道路。
目前,我市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用地超標和盲目建設的問題極為嚴重。此外,盲目建設造成小城鎮土地利用嚴重超標。我們對小城鎮資源利用、環境質量、集聚效應和就業容量上的“四低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前,晉中市必須對1.64 km2的土地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在建設用地上,實行土地增減制度,積極推進遷村并鎮工作。
3)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有形城市化”與“無形城市化”并舉。首先,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業的物質、資金和技術投入,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優良品種,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和機械化水平;加強農業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保證水、土地和空氣不受污染。其次,政府應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提高農村的工業化水平,把產業升級與鄉鎮工業發展和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鄉鎮企業要積極開發有前途、有市場的農產品,并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我市農村人口眾多,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應鼓勵城市和鄉村共同開發技術含量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再次,要進一步完善城鄉經濟循環體系,發展新興的統一市場,促進資源和信息共享,并以有力的政策扶持農村信息、文化、教育、旅游、社區服務和中介服務的發展,這樣才有利于徹底改變我國農村封閉、落后的局面,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和技能,使他們也能夠享受現代社會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物質生活,從而改變他們的生存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1]王克忠,周澤紅,孫仲彝.論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馬保平,張貢生.中國特色城鎮化論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3]汪利娜.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及其戰略選擇[N].經濟要聞,20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