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潤勤
交通量預測(traffic volume prognosis)指的是分析通過交通調查獲得的資料,發現交通量增長的規律,并結合自然增長的趨勢型交通量、道路行車條件改善引起的誘增交通量、轉移交通量等,預測地區、路線或路段等未來交通量的工作。
交通量預測是公路網規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確定公路建設項目的技術等級、工程設施規模以及經濟評價的主要依據。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內容技術論證與經濟論證,是建立在可靠的交通量預測數據的基礎上,只有有了準確交通量數據才能保證項目的技術標準、建設規模與成本、經濟效益等,得到合理的安排、衡量和比較,是管理者進行決策的必要依據。如果交通量預測失誤,就可能導致公路網規劃、建設項目決策上的失誤,進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從交通量預測的定義看,交通量主要由自然增長的趨勢型交通量、道路行車條件改善引起的誘增交通量、轉移交通量等構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車輛持有量的增加等相關因素,其相關區域的交通量將跟隨呈現出增長趨勢,從而產生自然增長的趨勢交通量。
公路項目的建成,將改善公路服務區域的交通條件,改善沿線地區投資環境,進一步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從而誘發潛在的交通需求,產生的交通量為誘增交通量。
由于新建公路的走向和連接,將改變原有路網與其他運輸方式,以及預測期內其他新建運輸方式對新建公路通道內交通量的吸引,即為吸引交通量。對于公路和其他運輸方式的轉移交通量的預測,目前國內尚無成熟的預測方法,常用的計算方法是轉移率法。
根據調查資料和工程項目的性質選用不同的預測方法,國內、外已提出的預測方法多達200種,但用于實際可操作的方法較少,如頭腦風暴法、專家預測法、德爾菲(Delphi)法、生成率法、類別生成率法、增長率法、重力模型、動力學模型、彈性系數法、指數平滑法、回歸分析法、時間序列法、聯立方程法、彈性系數法等。許多新的預測方法也被迅速應用于交通領域,代表性的有遺傳算法、模糊聚類分析法、灰色理論等。由于每一種預測方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為解決特定問題而提出的,因此每一種預測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各有優點與缺點,因而在使用前,必須按照一定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結合實際情況,才能正確的選擇適當的預測方法。
交通量是社會經濟活動的產物,因而每一個公路建設項目是根據不同需要或目的提出的。因此,在選擇預測方法時,首先要了解項目的性質、目的和作用。如某地為解決某種礦產資源而提出新建的公路專線項目和由于地區發展導致某條公路交通量飽和而提出的改建或擴建公路項目,這兩個項目的交通量預測工作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前者只需調查資源的未來產量與外運規劃等情況;而后者就需要對項目影響地區的交通狀況、經濟發展和自然狀況等進行調查和分析,較前者要復雜得多。
可用資料的多少即表示在預測工作中可能參考的信息量的多少。交通量預測是建立在對過去、現在和將來情況的了解和分析之上的,資料的充分與否是預測準確與否的一個主要制約因素。但實際工作中,由于資料的欠缺,特別是交通量等數據資料的缺乏,很難滿足一些定量分析方法的要求,造成方法使用上的困難,因而為了選擇和使用恰當的預測方法,就必須積極尋找更多、更充分的資料。
不同的預測方法各有局限性、優缺點和使用要求,只有了解了預測方法,才能選擇和使用合適的預測方法,才能在預測的時候將不同的預測方法結合使用,揚長避短,進行綜合預測,以保證預測的準確性。
一般來講,1年及以內為短期預測,5年左右為中期預測,10年及以上則為長期預測。而對于預測來說,預測的時間越長,期間由于政策、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等相關因素的變化,其結果的準確性就不一樣,一般來說,短期預測準確性較高,而長期預測準確性相對短期預測較差。
區域內新建公路與老路交通量分擔的比例一般都在增加直至達到一個常數,而這個變化的比例是交通量預測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在社會經濟發展較穩定時,交通量發展情況也較穩定,其變化規律也較容易發現;而社會經濟不穩定時,會導致交通發展的不穩定,從而研究其發展規律就十分的困難。所以在選擇預測方法時,應對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公路交通量預測準確與否,關系到(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分析以及評價結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影響管理者的決策準確性。應根據公路建設項目的性質、所在區域交通的實際情況、收集可用資料等,選擇合適的預測方法,建立科學的預測模型,提高公路交通量預測的準確性,從而為管理者提供高準確性的決策依據。
[1] 王寶軍.我國公路交通量預測失準原因分析[J].民營科技,2010(1):181.
[2] 陳鳳軍,過秀成.公路工程誘增與轉移交通量預測方法初探[J].江蘇交通工程,2001(1):55-57.
[3] 鐘 強.基于BP神經網絡的高速公路交通量預測[J].中國交通信息產業,2008(1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