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玲,余 泳
(進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控制科,江西進賢33170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多由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1]。2008年5月2日,我國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管理[2]。本文對進賢縣2008年和200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旨在了解其流行現狀,探討其發病規律,從而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為有效地預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系統網絡直報中進賢縣2008-2009年的手足口病資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方法,描述進賢縣手足口病病例的發病時間、地區、職業、年齡與性別分布。應用Excel 2003和SPSS 12.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08年5月5日,進賢縣出現首例手足口病病例。2008年全年進賢縣共報告手足口病71例,發病率為9.52/10萬,無聚集性疫情,無重癥(危重癥)及死亡病例;2009年共報告手足口病327例,發病率為43.46/10萬,出現4起聚集性疫情。2009年的發病率較2008年明顯上升(χ2=27.96,P<0.005)。
2.2.1 發病時間分布
2008年和2009年每月手足口病報告的病例數(表1、圖1)。4-7月份是進賢縣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共報告病例308例,占2008年和 2009年病例總數(398例)的77.39%,與我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5-7月份[3]基本一致。2009年11-12月出現一個次高峰,共報告病例57例,占2009年病例總數(327例)的17.43%。2009年比2008年的發病高峰提前1個月。

表1 2008年和2009年進賢縣各月份手足口病的發病情況 例

圖1 2008年和2009年進賢縣各月份手足口病的發病情況
2.2.2 地區分布
2008年全縣21個鄉鎮中,8個鄉鎮無手足口病病例報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民和鎮、張公鎮、下埠集鄉、溫圳鎮和泉嶺鄉5個鄉鎮,共報告手足口病例52例,占當年總發病人數的73.24%。2009年21個鄉鎮均有手足口病病例報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民和鎮、梅莊鄉、池溪鄉、溫圳鎮和南臺鄉5個鄉鎮,共報告手足口病例202例,占當年總發病人數的61.77%。2008年和2009年各鄉鎮手足口病發病情況見表2。
從表2中發現,除張公鎮和下埠鄉之外,其他各鄉鎮2009年手足口病的發病率均明顯高于2008年(均P<0.05),以梅莊鄉和池溪鄉發病率的升高顯著。
2.2.3 年齡與性別分布
進賢縣手足口病的發病人群以嬰幼兒和兒童為主,其中4歲以下兒童發病數為355例,占總發病人數的89.20%。2008年共報告手足口病71例,其中男性 48例,女性 23例,男女發病比例為 2.09∶1;2009年病例數為327例,其中男性201例,女性126例,男女發病比例為1.60∶1,男性發病高于女性(P<0.05)。2008年和2009年進賢縣手足口病病例的性別和年齡分布情況見表3。

表2 進賢縣各鄉鎮2008年和2009年手足口病發病情況

表3 2008年和2009年進賢縣手足口病病例的性別和年齡分布情況 例
2.2.4 職業分布
進賢縣2008年和2009年報告的398例手足口病病例中,散居兒童發病數為324例,占總發病人數的81.41%;幼托兒童發病數為67例,占總發病人數的 16.83%;學生為 7例,占總發病人數的1.76%。
根據2008-2009年手足口病的發病情況和流行特征,發現本縣 2009年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較2008年有明顯上升。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較2008年有明顯增多,且均發生在幼托機構。調查發現,大多數病例無明顯手足口病接觸史。據此推測,手足口病的相關病毒已經在進賢縣廣泛傳播,普遍存在。4-7月為該病的發病高峰,2009年比2008年的發病高峰提前1個月。
由于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又普遍易感,因此,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幼托機構的衛生工作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兒童個人預防措施: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其接觸患病兒童。家庭的預防措施:父母首先要對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保持室內清潔,經常開窗通風;發現小孩出現手足口病相關癥狀要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不要讓居家治療的兒童接觸其他兒童,以免感染他人;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玩具、個人用具等進行消毒。托幼機構的預防措施:①教師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②本病流行季節,每日做好對玩具、餐具、個人衛生用具、門把手等物品及場所的消毒工作。③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④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病人時,要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⑤對病人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調查發現,散居兒童發病數(324例)占總發病人數的81.41%,是主要的發病群體,因此除了做好幼托機構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之外,對散居兒童手足口病的預制工作亦不能忽視。這需要從家庭方面著手,對家長進行手足口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手足口病的知曉率。從而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及時遏制疫情。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EB/OL].[2010-04-2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1004/46884.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部關于將手足口病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的通知[EB/OL].[2008-05-02].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3577/200805/34766.htm
[3]王琦,王子軍.2008年中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0,25(3):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