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晶
細品禪的真意,在靈性的感悟中超脫。積善齋,讓你在開悟的一瞬間,將時間的負累和心靈的沉重全部化為烏有。
喧囂的世界,噪雜的街道,躁動的心靈,何處安放我的寧靜?黃昏已近,可是炙熱的太陽還依然貪婪地汲取著我所剩不多的精力。舉著遮陽傘,拖著疲憊的身子,漫無目的看著來去匆匆的人行,時間在那一刻將我抽干。此時,同行的朋友提議晚餐去吃素食,并推薦了大名鼎鼎的積善齋素食館。想起連日來那油膩的飯菜,綽號“素行俠”的我,二話不說便和朋友鉆進出租車,直奔美食主題。
無形的氣韻
車子停靠在群眾東路南島漁村元一花園。抬頭望去,在黑色為基調的招牌上,三個紅色古字“積善齋”道盡了店主的心意,碑文與古篆的混搭,顯現出主人力圖用歷史的厚重感抹去商業的浮華,將鬧市的喧囂拒之門外。如果說招牌上“積善齋”三個字讓食客們的心為之一震,那么“榕城素菜王”的字樣,則加快了我進店的步伐。
步入前廳,古典悠揚的琴聲伴著悠悠禪音,構建起一脈無形的氣韻,猶如穿越歷史的長河,踏足明清古居,人的心也隨之開闊起來。
環顧四周,位于廳內左側的水景臺一下子吸引了我。灰白色的墻壁上,金色的祥云浮游于上,再配著壁畫下面的一整套古典黑色鏤空木椅,聽著腳下潺潺的流水聲,這一切顯得那樣的和諧,又那樣的沉靜,也許這就是對世外桃源的追溯吧。
穿過門廳兩扇看似厚重的黑漆門,來到積善齋大廳。大廳中七根頂有祥云鏤刻的朱紅色大柱與黑、紅相間的背景墻相得益彰。而井然有序的黑木餐桌,精美的鏤空花紋木凳,還有倒置在空中的祥云花窗,又讓店內平添了幾分恢弘的氣勢。
當然,除了宏大的氣勢,積善齋還有其秀美的一面,那便是墻上的彩繪。飛檐斗拱、青山綠水、黛瓦白墻,質樸中透著清秀,著實一派徽系的建筑圖景。當我靠近時,那扇斑駁木漆大門忽然被推開,一位身著紅衣黑褲的少女走了出來,我不禁一驚,看著周圍來往的服務員,我啞然失笑,原來壁畫之內另有天地,真是假到真來真亦假啊。
食素有理
踏入名為“積善”的包廂,入眼便是黑墻金字的《上善若水》篆刻碑文。抬起頭來,一個刻有祥云圖文猶如倒置銅鉑的燈飾真是令人稱奇。聽著悠悠禪音,在這古意濃郁的環境之中,我那躁動的心早已撫平。
輕坐席間,翻開菜單,福祿冬云羹、雪米蓮花臺、百花釀鮮菇、紅蘿炸竹蓀、古幣金錢塔、香菠馬鈴卷、當歸燉龍筋、南扣錦色蔬、扇形素排翅,僅看這些菜名就讓我口水直流。
不一會,一份份精美的菜肴陸續上桌。本以為滿桌素菜應該盡顯青山綠水之色,但沒想到其中居然不乏葷菜之狀。我不禁疑問重重,同事笑而不語,只是一味地讓我品嘗。當一塊“肉排”入嘴,咀嚼起來“肉汁”四溢,甚至那韌性十足的“肉絲”還頑皮地逗留在牙縫之間,舌尖還存有“肉汁”的香醇,但絕沒有濃重的油膩感。當我更加詫異時,一旁的服務員解釋道,這些看似葷菜的佳肴全為素食,以豆腐、魔芋以及各種菌類為主料,經過大廚精心烹飪,其外形與口感才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當然,素食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味美的享受,健康的飲食理念才是俘獲人心的天然“法寶”。在人們崇尚自然、回歸健康的今天,素食避免了人體食肉過多所導致的亞健康體質,使人身心通透,愈發貼近自然。難怪不少時尚食客們開始提倡:“穿要布,吃要素。”的飲食口號。素食已經漸漸成為高生活品質的代名詞。
于是,我靜下心來,開始慢慢品味這些似葷非葷的佳肴,用口舌感受那“肉味”的香醇,細細品鑒出食材原始的味道,盡享一番極致的美食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