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體育用品產業現在正處于從春秋進入戰國的階段,市場正集中到幾個品牌的手中,我相信不出幾年中國就會出現百億銷售規模的運動品牌。”2009年9月29日,匹克體育在香港聯交所掛牌。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許景南表示,未來行業7-8個品牌都會有很大的機會。
模式之爭
根據有關機構調研,2008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NIKE(耐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為15.2%,adidas(阿迪達斯)緊隨其后,市場占有率為13.6%。李寧為9.5%,安踏為6.9%,Kappa的份額為4.2%。特步為3.9%,361°位居老上,匹克為2.7%。這八家企業瓜分了中國6094左右的體育用品市場。
2009年,安踏、匹克等六家內地體育用品企業紛紛拿出了各自亮麗的業績單。據公開報表顯示,匹克2006年-2009年連續三年營業額增長超過80%,特步也預估2009年營業額增長超50%。
除李寧外,其余五家出身泉州的企業始終是垂直整合業務模式(即企業從設計、開發到制造及營銷一條龍運營)的奉行者。“看似笨重。但我認為。對泉州企業而言,垂直整合業務模式比輕資產模式更有贏利保證。”恒潤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忠森分析,企業自己負責生產對市場潮流的把握更為靈敏,產品風格修正起來電方便,整體思路電容易在產品上得以體現,在產品換季和補貨的時候就顯得很有優勢。
安踏體育副總裁張濤也表示,保留自有工廠,企業能腔制整個生產的節奏,對成本有一個很好的控制,自己手里有工廠去談外包和自己手里沒工廠去談外包絕對不是一個性質。其次,保留下廠讓企業對面料、對原材料和對潮流都有很準確的判斷,這也會在和代工廠商以及原料偽越商談判時掌控主動權。張濤強調,體育用品行定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單速度,擁有自有工廠能很好地保證加單速度,安踏的中單速度現在是30天多一點點,在這個行業障里這種速度是極快的。
長江商學院教授、創辦院長項兵曾分析,由于“輕資產運營”模式并不涉及具體產品牛產環節,而是交由亞洲OEM工廠生產。由此會產生兩大管理問題:其一是供應鏈管理,其二是產品質量控制。在外部經濟環境波動的情況下,耐克公司亞洲OEMI廠的成本波動性、供貨、物流與配送穩定性等方面因素,都會影響輕資產公司的整體經營業績。李寧也在2008年啟動了李寧(荊門)工業園,與核心供應商共同投資32億元,構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體育用品生產基地和物流集散地。
而耐克、阿迪達斯等輕資產模式(即企業將產品制造和零售分銷業務外包,自身則集中于設計開發、市場推廣和品牌運作)的代表企業今年則在中國市場深受沖擊,與之合作的部分零售商和地區零售商出現庫存堆積現象,一些零售店面也紛紛“關門謝客”。
向對手致敬
“我不認為這是耐克模式的失敗,這是由中國市場的特殊性造成的。”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告訴本刊記者,中國市場呈現出金字塔的結構,目前中低檔市場占得份額還是比較大的,而阿迪達斯和耐克等企業定位高端,而高端市場份額有限,出現一定的市場下滑并不能說明輕資產模式的失敗。據了解,在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中,耐克和阿迪達斯占據了將近70%的市場份額。
中國沃天體育集團董事長郭杰也表示,企業成長到衰敗有一定的規律,相比之已經發展成熟的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國際企業。大批的福建體育用品企業還處于成長階段,在比較低的基礎上發展當然容易獲得較高的成長率。其實無論是規模、利潤率還是特定市場占有率來看,同口徑情況下,福建企業與國際企業還是無法相比。
“相反。我們福建企業還要積極向耐克和阿迪達斯學習,目前閩企正處于非常關鍵的發展期,未來也將走上耐克、阿迪達斯曾經走過的路。”郭杰分析。泉州體育用品產業的興起得益于產業轉移和低成本優勢,但是隨著生產要素的價格逐步拉高。泉州企業生產成本的優勢也在喪失,泉州企業迫切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李光斗也認為,輕資產公司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轉移到成本更低國家和地區生產,國內企業則要向耐克等企業學習。在設計和研發上投入力量。
安踏體育總裁丁志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運轉一個60億的公司跟運轉一個十幾億的公司完全不一樣。原有的垂直整合模式在公司只有10~20億規模的時候非常恰當,也非常有優勢,可是當公司迅速變成60億的公司時,整個模式如何更新?”
在李寧CEO張志勇看來,中國運動品牌到了尋找下一個驅動力的時候了。他分析,現在體育用品企業要回歸到品牌和產品創新上來,沒有好的創意和設計,沒有一流的全球性人才儲備,是肯定做不下去的。李寧干脆在耐克的老家波特蘭建立了海外鞋產品研發中心。匹克在完成資本國際化后,也積極推進入才國際化和研發國際化。匹克體育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許志華表示,未來匹克計劃聘請國際人才開拓國外市場。并計劃分別在美國和意大利設立運動鞋和運動服裝研發中心。
上市以來一直沒有大動作的安踏體育也在2009年8月12日寶劍出鋒。以3.32億元收購百麗持有的意大利百年品牌FILA的中國商標所有權,希望借此打人體育用品高端市場。其實在此前,安踏還有個更大的動作,2009年的6月23日,安踏正式發布簽約中國奧委會,成為2009-2012年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業內盛傳安踏此次付出了6億元的代價。要知道,安踏2008年的凈利潤為8.95億元。這一切讓人們不禁想到安踏在1999年決定用利潤的1/5來簽約孔令輝成為形象代言人。簽約孔令輝成就了安踏,也掀起了泉州企業“廣告加明星”的集體行為,那么這次安踏是否又會引領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在“正確的時間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呢?